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

2019-01-12张耀之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课乐器

◎张耀之

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性情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并且这种艺术性教育活动的作用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体现出来,需要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培养。

然而,当下的音乐教育大多数是形式主义背景下的“畸形儿”,很少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想要加强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就要克服这一大弊端。

一、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音乐课要使孩子们具有基本的节奏认知感。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声音的一系列特质要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单方面重视文化课成绩已经不能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加强对节奏感的培养,上好音乐课不仅有利于帮助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们对美的认知能力,真正发挥音乐课的价值。另一方面,除非是先天音乐细胞较好的学生能够具有好的节奏认知感,大多数学生对节奏的感觉是需要后天培养的,上好音乐课也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对小学生节奏感培养的现状

如今很多小学对音乐课上节奏感的培养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可见他们还是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首先,音乐课的课程标准不够完善,考核方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音乐课变得可有可无。其次,音乐课经常被占课,尤其是在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经常发生艺术课被文化课挤占的现象。最后,音乐课流于形式。许多小学的音乐课堂通常是听听音乐课本上面的歌,而学生们缺乏对其节奏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游戏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带有“游戏”二字,但它并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教学手段。面对小学生这类玩性十足的群体,教学游戏可谓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说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母鸡叫咯咯》这篇曲目时,可以让学生学习曲中动物的叫声,借此来加强对旋律的熟悉程度和对节奏的认知程度,这样还能够激发他们学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程度,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运用肢体动作

运用肢体动作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节奏感,曾有研究发现,肢体动作对于增强对音乐节奏感的认知是非常有帮助的,二者可以配合得很好。比如在学校一年级上册第二课中的《跳绳》这首曲目时,可以让学们离开座位做跳绳的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配合曲中的旋律和节奏,也能够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这对于锻炼学生们的肢体协调能力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自己做跳绳动作的基础上,与身边的同学合作,去完成一些难度系数高一点的动作。总之,加入肢体动作对于训练学生们对节奏变换的反应敏感度很有帮助。

(三)用打击乐器配合节奏旋律

音乐离不开乐器,那种认为小学音乐还不至于使用乐器的认知是大错特错的。相反,乐器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十分有帮助,尤其是打击乐器这种节奏感更强的乐器,可以激起小学生对于学习音乐节奏的热情和兴趣。那些对音乐节奏感认知比较好的人,都是通过对乐器一遍又一遍地演奏才锻炼出来的。打击乐器并不像大家认知中那么复杂,就算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也可以在精心指导下把乐器练好,从而更精准地找到曲目中的节奏点。

(四)增强听力训练

对于学习音乐节奏的人来说,听力是基础,若没有良好的听力水平,那么一切外在条件就都失去了它的意义。当然,对学生们的听力训练绝不是仅仅局限在音乐课上,而是要教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听力敏感度。风声、雨声、沿街叫卖声这些都是日常锻炼听力的好素材,只要学生们用心去听,他们的听力水平会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而且,听力不只是学生们自己的任务,教师还要给予指导,告诉学生们什么样的声音有什么样的特点。

结语

对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们来说,音乐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对于音乐学习来说,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节奏认知感又是一项必要的项目。学生们能否对节奏感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下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关系到音乐课是否能够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想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注重内外部各因素的协调,让小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音乐课乐器
学乐器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乐器
众生相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