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为音乐教学插上翅膀
——浅谈音乐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2叶芳芳
◎叶芳芳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其音乐感知能力相对薄弱。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口头示范或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来开展音乐教学,而学生缺乏对音乐知识的自主理解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绝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重点在于对学生艺术素养以及音乐感知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诉求,教师应从学生的音乐需求出发,积极构建游戏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知识,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一、通过音乐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在这一点上与音乐艺术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游戏与音乐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探索乐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情绪饱满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互动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游戏引导学生开展节拍练习,通过肢体动作、眼神等控制音乐节奏,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听听我创造的声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以创造出更多的声音,亲身体验不同声音交混以及不同声音高低错落产生的音乐效果。在此期间,教师还可编创故事游戏,引导学生投入到故事中去,让学生在故事情境所搭建的音乐空间内,享受不同声音共谱的音乐盛宴,同时还可通过敲击桌面、水杯等发出的独特声音,唤起学生的音乐创作灵感,诱导小学生的声音感知力。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联想,例如撕拉纸张、敲击玻璃等创造更多的声音,并结合生活体验,联想声音的更多可能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高音”比赛,学生可借助各种实物来展示高音,有的学生大声跺脚、有的学生使劲拍手,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提出“清脆的高音”,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有的学生敲击铅笔盒,有的学生敲击桌面……比赛谁制造的声音多,谁敲出的声音更有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主动投入到游戏中。
二、利用音乐游戏,激发创造灵感
高质量的音乐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在扎实的音乐基础下,学生逐渐能够自主创作音乐,体验音乐的多元化。
例如,在学习了音符、音节等音乐知识后,教师可通过“七个小矮人”的音乐游戏,为学生创作音乐故事情境:“将七个音符比作七个小矮人,将七个小矮人进行排序,创作出不同的音乐节奏,解救七个小矮人,让他们带着音乐咒语赶紧去唤醒白雪公主吧。”学生自主地将带有音符的卡片进行自由组合,同时嘴中还不断地轻哼,并推陈出新。教师可选择一些相对优秀的音乐节奏,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还可让学生为自己所创节奏谱写歌词,虽然学生创作的节奏并不完美,唱腔也比较随意,但是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音乐创作的乐趣,获得教师的认可后,更加激发创作信心,从而在音乐游戏中获得内心的极大满足。
三、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开放性是音乐学科的又一特性。音乐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与模式。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构建合作游戏模式,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精神。
例如,在学习《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民族音乐,然后通过分组合作的模式。组织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的分组扮演,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民族特色,简单哼唱民族音乐,同时还可配合简单的手工制作,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发饰、帽子等,建立学生对不同民族的认知,于无形中不断充实音乐认知体系,从而更加全面、深化地理解音乐内涵,激发音乐灵感,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形成合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还可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通过音乐游戏,能够充分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探索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