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梨形虫病诊断报告
2019-01-12肖胜南
肖胜南
(北京市延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延庆 102100)
2018年8月接到北京市某生猪养殖场疫病诊治求助,发现饲养的中大猪出现急性死亡。为了解此次疫情的具体情况,对该猪场开展了临床症状检查、病死动物剖检、病变组织采样及实验室诊断。
1 猪场饲养基本情况
该生猪养殖场防疫条件完善,生产区、生活区等功能分区合理,并设有消毒池、人员、饲料专用通道,病死动物专用通道及粪便污水生物发酵池;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4种重要动物疫病均按养殖场自免程序开展免疫工作。
该猪场饲养生猪均于5月底外购自10家不同种猪场,日龄35-50日龄,体重9.8~13.1 kg,共150头保育猪,饲喂以全价料为主,定期添加青草饲料。猪群于8月初出现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呼吸困难,喘气,拉干硬粪便;有的猪只发病2-5 d就死亡。
2 疫病发生情况
2.1 临床症状 经现场了解,猪群6%左右发病,已死亡2头,病程短的4 d就死亡,另外的9 d死亡,发病猪群体重多在45~60 kg,病猪初期体温高达40~42 ℃,呈稽留热;食欲下降、精神沉郁,胸腹式呼吸,偶见喘气;皮肤苍白、粪干硬、尿液初期呈黄色,后期呈茶水样;用过泰乐菌素、阿莫西林、青链霉素等多种抗菌药治疗无效。
2.2 病理剖检 对病死猪剖检前进行全身检查,眼结膜及全身皮肤苍白(见中插彩版图1),口腔黏膜失去健康淡粉红色、腹下及四肢末端有少量出血点,全身检查除上述异常无其他明显病症变化。剖检发现,胸、腹皮下有胶冻样浸润,肌肉稍显苍白;体表如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切面呈黄褐色;血液稀薄如水,色淡,血凝不良;心脏稍肥大、心肌柔软衰弱、心冠脂肪变性,呈透明胶冻样浸润;肺脏轻度水肿,边缘呈猪肉样病变,有出血点(见中插彩版图2);肝脏土黄色,有粟米大小出血点(见中插彩版图3),胆囊充盈,内充满黏稠胆汁;肾脏被膜易剥离,表面有灰白色病灶和少量针尖大小出血点(见中插彩版图4),切面黄褐色;膀胱积尿、尿液呈深茶褐色;脾脏轻度肿大,伴有少量出血点(见中插彩版图5)。经过剖检,死因主要为贫血造成多脏器衰竭而导致生猪死亡,因此无菌采取全血、血液涂片送检实验室开展检测。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培养 对采集的全血样品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分别接种普通培养基、肉汤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培养基,置37 ℃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 h,未见细菌生长。
3.2 血涂片检查 对采集的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高倍镜下可见红细胞内、红细胞边缘有圆形或扁形的深蓝色或蓝紫色的虫体,调显微镜焦距,虫体光亮,虫体在红细胞内数量不一,有的红细胞内可多达8~10个(见中插彩版图6)。
4 诊断结果
通过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血涂片镜检结果,判定该猪群感染梨形虫。
5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猪常见病附红细胞体病相鉴别。两者症状相似处:体温高达40.2~42.7 ℃,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苍白、黄染,胸腹式呼吸,喘气,剖检可见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心肌质软色淡,冠状脂肪胶冻样变性;脾有出血点,肺有水肿等。
症状不同处:附红细胞体病初期皮肤发红,指压退色,后期指压不退色,血液压片可见游离于血浆中的自由活动虫体,亦可在红细胞外检出虫体;而梨形虫经染色可见大小不一空泡样染色,主要寄生于红细胞中,血浆中不易检出虫体;四环素类药物对附红细胞体有疗效。
6 防治措施
一是将发病猪群与健康猪群隔离饲养与治疗;二对病猪群使用贝尼尔治疗,按 5 mg/kg·bw剂量,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同时对病猪群用阿莫西林、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拌料,疗程2周;三是每周1次用1%敌百虫喷洒猪舍及猪群以消灭体外寄生虫,连用3周。经过以上的综合防制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7 讨论
梨形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季度性血液原虫病,经蜱虫媒传播,发生在猪的病例鲜有报道。林下散养的养殖模式应注意本病的防治。动物群体感染梨形虫后,机体一般处于带虫状态,若遇转群、天气炎热、运输等应激或是体质瘦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诱发本病。在临床上与猪附红细胞体、弓形虫、溶血性贫血病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