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工程学报》2019年总目次
2019-01-12
本期导读
基于LED的半导体照明与超越照明进展
郭伟玲(1-A)
LED与光辐射计量测试
刘慧(2-A)
聚焦“教室照明”
林燕丹(3-A)
智慧灯杆研究与应用进展
肖辉(4-A)
城市夜景照明进展聚焦
张昕(5-Ⅰ)
健康照明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罗明(6-A)
专家聚焦
我国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朱琳,王娜娜,王建浦,黄维(1-B)
绿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林克斌,卢建勋,冯文静,魏展画(1-C)
关于西安城市夜景照明的几点建议
杜乐(1-D)
非相干光的光辐射安全与标准化进展
乔波(2-B)
多功能路灯的标准现状及其标准化建议
庄晓波,黄峰(4-B)
回归常识
齐洪海(5-Ⅱ)
城市景观照明舞台化的分析
曲国军(5-Ⅲ)
杭州城市夜景照明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韩明清(5-Ⅷ)
“光影赋能”——一塔一路,山水联动,北京中轴线上的空间光影秀
李丽,陈清(5-Ⅻ)
回归初心——天安门广场红飘带的照明设计
徐 华(6-B)
梦绘天元——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核心区景观照明设计
李 墨(6-C)
本刊特邀
LiFi: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迟楠,石蒙,哈依那尔,牛文清(1-1)
照明光源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陈大华(1-10)
我国城市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沈茹(1-15)
Micro LED显示技术研究进展
邰建鹏,郭伟玲(1-18)
共晶焊倒装高压LED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尹越, 田婷,刘志强, 王江华,伊晓燕, 梁萌,闫建昌, 王军喜, 李晋闽(1-26)
可见波段LED光谱标准灯的研制
刘慧,魏岚,赵伟强,闫劲云,吴薛平,姜琳,苏颖(2-1)
测量350~1 100 nm光源光谱总辐射通量的标准装置
赵伟强,刘慧,闫劲云,苏颖,姜琳(2-4)
白光LED照明荧光增白剂失效及色度测量方法
孙若端,张喆民,马煜,代彩红,刘慧,林延东(2-8)
景观照明检测中亮度测量方法
马晔,姜晓梅,高伟,聂卉婧,吕亮(2-15)
LED照明产品光色参数测量比对及结果分析
孙雪娇,赵丽霞,GANEV Hristo,WAGNER Max,KHANH Tran Quoc(2-19)
大昭寺夜景照明设计——兼论古建文物照明设计的策略权衡
牛本田,张昕(5-1)
传承古都记忆,构建城市夜景,经营文化品牌——北京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荣浩磊,李丽,戎海燕(5-5)
璀璨浦江,魅力上海——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总体方案设计和实践
袁樵(5-14)
在实践中体会城市景观照明的信息消费需求与尺度
许东亮(5-16)
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发展的思考
李铁楠(5-23)
我国城市光污染研究回顾
张明宇(5-27)
从5G基站建设的角度探讨智慧杆的标准化
田宗奇,齐飞,刘保玉(5-32)
面向人居健康的城市夜景照明:进展与挑战
郝洛西,曹亦潇,汪统岳,邵戎镝(6-1)
褪黑素照度的动态光对警觉性、疲劳和生理节律的影响
刘余,吴佩蓉,罗明(6-7)
节律健康照明的光谱和照明设计优化
黄滢滢,林怡,戴奇(6-11)
通过使用智能变色灯改善睡眠质量
陈建宇,陈弘伟,谢秉豪(6-18)
办公室LED光源的频闪效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赵晓杰,侯丹丹,徐蔚,林燕丹(6-25)
光与近视研究综述(一)
蔡建奇,郝文涛,曾珊珊,郭娅,曲翔宇,卫科,唐姗姗,温蓉蓉,冯垲威(6-32)
近视防控教室LED照明专家共识
近视防控教室LED照明专家共识专家组(6-36)
计量与测试
不同缺陷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的仿真研究
王子颉,徐安恬,赵龙健,周小丽(2-24)
分布光度计角度校准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陈琪,朱腾飞,蒋雪花,黄靖壹,陈小辉(2-30)
定向照明灯具空间颜色均匀性的快速测试评定方法
甘明,宗颖,谢湘云,吴崇(2-34)
中小学普通教室照明测量方法的研究
庄庆瑞(2-39)
基于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的光源相关色温及色偏差的快速计算
宋喜佳,冯学妮,郝亚茹,邓招奇(2-44)
基于Adam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照度计算方法
汤烨,陆卫忠,陈成,黄宏梅(2-50)
教室照明
教室光分布对视觉绩效及视觉感受的影响
翁梓馨,保文宇,林燕丹,魏敏晨(3-1)
LED教室照明灯具对人眼生理特性的影响
郭娅,曾珊珊,郝文涛,陈伟,唐珊珊,卫科,温蓉蓉,潘丽君,蔡建奇,樊嘉杰(3-7)
教室灯光改造对中小学生视力及视力不良的影响
蒋思彬,王政和,余红,陈曼曼,许建兴,马军(3-15)
改善学生亚健康的教室环境动态照明研究进展
关杨,严永红(3-19)
基于DAYSIM软件的幼儿园生活单元天然采光优化设计
李天骄,傅筱(3-24)
重庆地区冬季高校教室高照度照明的主观评价
李娟洁,杨春宇,阳佩良,梁树英,李官未(3-34)
基于C-支持向量机的教室投影阅读舒适度评价
党睿,王卿臣,刘刚,卜燕慧(3-39)
适于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研究的视疲劳实验方案
梁树英,杨春宇,李娟洁(3-43)
多功能灯杆研究与应用
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应用研究
肖辉,李文超,朱应昶,李代雄,方景,高杰(4-1)
“5G+智慧灯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探讨
方景,殷涛,王坦,陶涛,李雪峰,李文超(4-6)
智慧灯杆的技术痛点与应对措施
吴春海(4-10)
城市道路智慧照明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刘友泉,章旭敏,高俊海,冯银,周逊盛(4-13)
面向智慧路灯系统的线性边缘计算算法
姜玉稀,何孝亮,李闪(4-17)
基于云边融合室外智慧灯联网的系统设计与应用
金展,管彩霞,李文宜,沈海平(4-23)
基于百度地图的智慧路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帅,闫雨亭,鲁聪,王新龙,刘希,董玉德(4-29)
基于载波通信的智慧路灯精准控制
申丹,程为彬,王晓凡,杨金晨(4-35)
南京城市照明管理的大数据分析
臧锋,王鹏展(4-40)
交通运输照明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评价LED护栏灯用于道路照明的光品质
李文宜,纪雅婧,刘木清,沈海平(4-48)
道路照明阈值增量计算方法的演化
李媛,牛盛楠(4-53)
基于道路模拟的可调光道路照明的阈值增量
高欢忠,李江山,夏清明(4-61)
基于瞳孔相关实验的等主观亮度下消减路灯眩光的节能效应
杨松柏,李玮晟,陈神飞,徐博林,张兵,杜媛媛,李田茵,赵海天,余剑青(4-65)
基于路面平均照度的隧道中间段照明节能优化
王希良,刘强,李晓寒(4-70)
基于DIALux的公路隧道洞口减光防眩措施评价
郑晅,魏倩,李雪,赵阳(4-75)
长隧道内光环境参数对驾驶员心理状态的影响
彭力,翁季,张青文,胡英奎,梁树英(4-82)
毗邻隧道减光棚洞配置技术
刘鹏,马非,夏杨于雨,崔向阳(4-90)
隧道入口段直接反射式太阳光照明的仿真设计
宋彬,史玲娜(4-96)
剩余电流测量在排查路灯漏电隐患中的应用
欧阳永忠(4-100)
夜景照明
探讨城市夜景照明媒体立面片源内容的重要性
谷艳明(5-36)
从山东景观照明现状看我国城市景观照明发展方向
王崇彩(5-39)
基于传统水墨技法的投光造影在城市夜景照明中的应用——以房县西关棚户区改造项目夜景照明为例
邓世超,潘建(5-44)
艺术语境下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商业街区夜景照明分析
陈学文,刘怡廷(5-48)
人本视角下的照明规划探讨——以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照明详细规划为例
骆玉洁,杨艳梅,张霞,吴潇逸(5-54)
园林夜景景观设计的模式构建
鲁敏, 李东和, 孙保山,赵鹏(5-58)
园林夜景植物的光照度调查
刘庭风,汪幼江(5-66)
鹅岭公园的光景营造及光环境分析
黄海静,邱鞠(5-71)
景观照明配电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案及其应用
段卫文,赵旋宇,李家琪,胡永红(5-77)
照明教育
建筑物理光环境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内容更新
边宇,马源,遇大兴(5-143)
普通高校环境照明设计课程发展的探讨
孟昭娜,张明宇,孔帅,孟祥涛(5-147)
建筑光学启蒙教育的探索——MIT建筑系“荧光闪烁”工作坊的启示
翟会芳,严永红(5-151)
建筑照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党睿,张锋辉(5-157)
健康照明
脉冲光对人体生理效应的影响
梁高鹏,苏成悦,刘木清,汤露瑶,陈少藩(6-41)
旨在缓解工作人员疲劳的地铁车站健康照明研究——以重庆地铁车站为例
王燕尼,杨春宇,段然(6-47)
卧室临睡情境下声光交互侵扰对忍耐极限的影响
于跃,张昕,康健(6-53)
基于中医体质分型理论的视觉显示终端作业光环境研究
张文力,严永红(6-59)
天然光环境下医院病房的非视觉效应研究初探
吴蔚,蒋靖才(6-65)
农业照明
半导体照明果蔬保鲜研究进展
李淋倍,林海涛,王忆(6-151)
光质对蔬菜功能性物质调控的研究进展
何锐,张轶婷,宋世威,刘厚诚(6-158)
光强及光周期对红叶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吉家曾,李聪聪,丁慧霞,陈增举(6-163)
采收前补光对营养液断钾下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施玉峰,张梦展,方瑶瑶,张轶婷,刘厚诚(6-167)
余弦修正片对光照传感器进光量的影响
张昕昱,宁效龙,郑佳楠,张放心,李明,李海宝,刘文(6-174)
建筑照明
导光管采光系统在甘肃天水站大空间照明中的应用
许云飞(6-121)
基于 ECOTECT 采光模拟计算的单层高大空间厂房侧墙开窗方式照度比较试验
刘黎涛,王杰,陈珊,魏萍,王健琪(6-126)
古建筑彩画照明色彩偏移表现评价定量研究
王琛,范晴,王文亚,张明宇,汪亚江(6-134)
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空间热-光交互作用模型
韩臻,张九红,王艺瑾,孙金玲,初金璐,景中奕(6-141)
办公空间综合节能研究
邴赫亮(6-145)
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
用于光催化反应器的双面出光LED光源设计
薛冬冬,郭震宁,林介本,张佳宁,陈中行,李建鹏(1-32)
Ca替代Sr对Sr2Si5N8: Eu2+荧光粉结构、光谱及热猝灭性能的影响
林金填,陈磊,蔡金兰,邱镇民,冉崇高(1-38)
新型荧光粉涂敷LED光源COB封装结构的设计
杜元宝,张耀华,张日光,林胜(1-43)
COB LED光源封装密度对发光效率的影响
李炳乾,罗明浩,俞理云,夏正浩,陈叶青,陈岩(1-47)
OLED光源在民机客舱照明中的应用
周莉,黄顺云,罗莎,林燕丹(1-51)
基于Fluent的LED路灯模组散热仿真设计
刘杰,樊嘉杰,王平,施舜锴,郑良,张浩(1-56)
基于CIE色度图与PWM的LED照明系统的控制方法
宁效龙,张昕昱,何子力,徐景宏,刘文(1-64)
LED灯丝灯调光控制技术
吕天刚,吕鹤男,王跃飞,徐炳健(1-69)
柳树枝条上安装LED点光源的技术创新
王刚,沈葳,高小辉,杨晟,高希扬,虞建明(1-75)
Ⅱ类编队灯的LED侧发光照明设计
尹静,夏小春,徐海琴(1-80)
基于LED车灯的车联网高速通信系统
蒋子豪,刘渊帆,梁尚雨,王福民,李广士,乔梁,迟楠(1-84)
基于城市综合杆件的物联感知网络及交互体系
臧锋,黄李奔,王鹏展(1-88)
不同LED照明环境下学生的脑电信号变化
杨春宇,汪统岳,梁树英,向奕妍,阳佩良,何伟(2-55)
LED照明闪烁效应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杨志豪,李蕴,许瀛丹,陈凯(2-59)
双通道LED的单占空比调光调色方法
高英明,成育凯,邹家宝, 邹念育(2-63)
不间断供电的LED路灯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
曹永健,董建宇,杨雨龙,陈程章(2-67)
LED家庭植物工厂控制系统设计
韩丽丽,程峥,牛萍娟,田海涛,梁立君,刘雷,罗德智(2-71)
高辐射阵列式LED水冷散热器的优化设计与实验
王匀,唐书浩,涂文斌,俞乐(2-81)
办公空间健康光环境的控制模型
罗彩姿,蔺倾程,李雪峰,肖辉(2-87)
客舱情景照明调光方式
李薇,卢妍,林燕丹(2-94)
台灯照度及照度均匀度的现状分析
宋洁琼,庄晓波,姜丽丽(3-48)
不同照度和色温LED光源照射下书法作品的视觉影响
张原铭,林嘉源,高闻,孙亮,梁静,王志胜,党春岳,沈永健,邹念育(3-55)
LED光源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胡晓剑,陈泽庆,周小丽,刘木清(3-61)
LED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应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的信号判决
于伟翔,石蒙,胡昉辰,卢星宇,迟楠(3-67)
超高显色指数、全光谱白光LED封装技术
赵芳仪,刘小浪,宋振,刘泉林(3-75)
阵列式高压交直流LED芯片的隔离工艺
田婷,任芳,梁萌,王江华,刘志强,伊晓燕,袁国栋,王军喜,李晋闽(3-81)
柔性LED球泡灯的光热电性能
郑昌冉,刘全生,李艳伟,钱幸璐,郑飞,王伟,王利(3-86)
M2-xSi5N8:xEu(M=Ca,Sr,Ba)荧光粉的结构、发光和热猝灭性能
陈磊,林金填,邱镇民,林叶明,敬刚,刘岩(3-91)
短波长LED近距离匀光照明系统的设计
李燕,杨宇铭,郑怀文,于飞,裴艳荣,杨华,李璟,伊晓燕,王军喜,李晋闽(4-104)
LED阵列光源黄疸光疗仪系统设计
舒刘琴,于莉媛,杨磊,赵波,张二阳,李牧野,陈沪立,彭路(4-109)
自适应远光系统的光学设计与测试
邓亮,吴杰,丰建芬,薛蔚平,王金磊(4-114)
逐步逼近法计算LED透镜
周士康,杜金,陈春根(4-122)
基于光的辅助驾驶功能的DLP智能激光大灯设计
杨志,安淑苗,宠宏力(4-128)
基于Arduino的“变色龙”LED灯的设计
刘相中,张建文,唐李生,王宇廷,仇怀利(4-133)
基于WiFi的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卢超(4-137)
交流220V同步方式通信电路的灯光控制系统
崔光杰,李卓然,金永镐(4-144)
LED灯具投射角对篮球场照明的影响
孙富兵,王坤平,郭春凤,李成明,王凤超,刘元,居家奇,李澜(4-149)
建筑照明手法的分析
杨清丰(4-153)
高显色指数LED光谱配比与色度参数的关系
杨宇铭,李燕,周天亮,郑怀文,杨华,伊晓燕,王军喜,李晋闽(5-82)
离心沉降工艺对白光LED器件色区的影响
杜元宝,张耀华,林胜,刘永福(5-88)
利用单色LED组装实现的全光谱珠宝灯在宝石展览照明中的应用
黄伟呈,汤露瑶,刘木清(5-93)
白光LED光谱调制对纺织品照明显色能力的影响
孔荀,居家奇(5-99)
紫外LED辐射通量测量的挑战与应对
宋立,李倩,陈聪,潘建根(5-107)
不均匀照明下采集图像的校正方法及硬件加速
陶欣然,葛爱明(5-111)
一种LED灯驱动电源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设计
万其明,蔡教武(5-119)
Parylene纳米镀膜技术在半导体照明中的应用
李江龙,黄兰(5-126)
基于多灯驱动的LED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
刘梦姣,柴广跃,王科航,杨梦龙(5-133)
基于洞外减光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
贝登荣,殷杰,夏杨于雨,王乾(5-139)
照明工程设计与研究
绿色照明规划的内涵研究
杨洋,杨艳梅,骆玉洁,刘毅,梁峥(1-92)
古镇照明规划设计研究
李农,王雅琼(1-99)
寒冷地区过渡季建筑照明对热感觉的影响
钱叶,刘刚,刘魁星,甘婷婷(1-104)
2018年中国舞台影视灯光调研分析报告
秘根杰,陈永刚,林培群(1-112)
何香凝美术馆照明质量调研报告
汪猛,程旭,俞文峰,张星(1-121)
人工免疫算法在建筑照明改造中的应用
韩臻,张颀,刘刚(2-103)
遥感技术在城市夜间光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刘鸣,郝庆丽,刘玥(2-109)
基于照明改造实例的会议室照明质量提升方法
罗运有,邹晓锐,戢太喜,丁军,余鹏(2-117)
基于VR技术的适老色彩环境循证设计方法探索——以适老建筑室内色彩设计为例
陈尧东,崔哲,郝洛西(2-123)
基于天津地区太阳辐射观测的典型年数据比较
孙文超,张明宇,曹立辉(2-130)
纽约中产阶层化中的照明现象思考
吴蔚(2-138)
一汽红旗工业厂房照明光环境的改造与评价
阮程,黄耀伟,汪洋(3-96)
大型机场航站楼办票大厅照明设计
钟世权(3-102)
采光口设计对山东无棣县游泳馆天然采光的影响
郭娟利,冯宏欣,王杰汇,徐贺(3-111)
博物馆日光直射区域光环境的模拟分析——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为例
唐铭,柳敏,张滨,罗涛,韩云飞,张拓(3-119)
楼阁式古塔夜景照明亮度比例的适宜性评价
侯万钧,贾铁,王立雄(3-125)
室外主题公园功能照明设计研究
李农, 张肖肖(3-129)
南京某高校学生宿舍天然光环境的调研与分析
吴蔚,倪绍敏(3-132)
城市照明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路径的探索
臧锋,王鹏展(3-139)
脉冲LED黄光对皮肤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戴惟,韩秋漪,李福生,张善端(6-73)
均匀发光小角度配光光学系统设计
邓诗涛,刘东, 杨静,景桂芬(6-83)
飞机座舱多功能显示器自适应亮度曲线
徐敏,曾庆兵,邱婧婧(6-88)
LED导轨灯旋转机构的设计
王艳春,张华,陈文锋(6-91)
基于STM32大功率LED调光控制器设计
关丛荣,赵伟程,祝天岳,王愉天,刘政贤,胡子佳(6-94)
LED景观照明配电系统中剩余动作电流值的选择
包瑞,常相栋,何杏芳,李野,黄思平(6-100)
关于漏电保护器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雷小雄(6-105)
2019年中国舞台影视灯光调研分析报告
郭亮,刘明,江中鸿(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