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无量书法管窥
2019-01-12艾斌
◎艾斌
谢无量先生,是我国近代大名鼎鼎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佛学研究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是近代学者之中一位著名的文化保护者,多年来他毫无畏惧地坚持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对传统文化研究造诣颇深,同时他还广泛涉猎西方的文化研究方法和技巧,与传统的文化进行巧妙融合,对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研究。这使得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同时又具有现代研究的思维和宽广的知识视野,而中西方法的融合研究,使得他的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学派。他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在同时期的学者之中独树一帜,令人钦佩。本文对于谢无量先生的书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予其他研究者一定的参考,也希望相关研究者能够共同研究,相互切磋。
谢无量,字大澄,号希范,于1884 年6 月出生于四川乐至县一个书香门第,卒于1964 年。少年时期的谢无量,聪慧机敏,博览群书,从小就广泛地接触到中华的传统文化,对于经史子集具有很深的造诣。近些年来,谢无量先生名声大噪,特别是他的书法艺术受到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在20 世纪,中国著名的书法家行列之中,谢无量先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谢无量先生的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光的流逝,并没有逐渐消沉,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谢无量先生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字体,在近代中国书法界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是书法创新的先驱者和改革者,其字体结构道法自然,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运笔行云流水,天趣盎然,仿似天性流露,个人书法功力和艺术修养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谢先生的作品集《谢无量自写诗卷》已于1987 年出版,大型书法集《谢无量书法》上下两册,于1988 年出版。
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经评价,谢无量先生的书法风骨俱佳、笔富元气。又曾评价谢先生的书法,亦可称为干柴体,意思是每一笔都十分挺拔,别有韵味,深受朱子风格的影响和熏陶。著名书画家沈尹默先生,曾经对先生的书法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认为无量之书法,雅见而不失雄风,笔力十足,风格绮丽。两位大书法家对谢先生的评议都很高,认为其笔下中气十足,富有神韵。林思进先生更认为谢无量先生的书法于近代名家之中仅次于康有为。谢先生笔势纵横,气势十足,技法灵活多变,有时候雄浑,有时候质朴,有时又显示出返璞归真之意,如同出自于初学人事的孩童之手,风格独特,令人流连忘返。谢先生的旧友余中英先生曾对先生之书法做出评价:无量之书法,挥毫间无意,颇有道法自然之意。落笔之字,另有一番风味,筋骨刚健。初看时仿佛信手泼墨,仿似稚童涂鸦,但细细品来,又能看出天真灵秀之气韵,独字挺拔俊秀,整篇成字风格独特,细细品来颇具古意。
谢无量先生的书法作品包括多种形式和题材,扇面、牌匾、诗词、对联、佛经均有涉及。既有为亲朋好友书写的专篇,也有自己兴致所至而挥毫写就的诗稿、书稿和对联。当代往往称谢先生的书法为“孩儿体”,这在他成名的早期就已经流传甚广。也有将其书法称之为“谢体”,谢体应是其书法的总称,而“孩儿体”是谢无量先生书法的一个分支,仅代表谢先生所擅长的一种书法门类,谢先生在其他字体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如今很多书法爱好者学习谢先生之字,往往是习练其“孩儿体”为主,谢先生的孩儿体,给人一种天真淳朴之意境,仿佛是儿童所写一般,十分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孩童味道,富有情致和雅韵。这不仅得益于谢先生十分深厚的书法功底,也与谢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理解、精彩复杂的人生阅历以及豁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例如谢先生流传于世的几幅作品,如《少儒先生正腕》、《翡翠凤凰》联、《茂先先生高隐艺菊》,可看出其无法豁达的心胸。此外,谢先生还深受沈增植先生石碑体的影响,尽管谢先生早期作品传世不多,但是通过对比和品味,仍然可以看到谢先生习练碑体、借鉴吸收的痕迹。例如《东阁先生正》这副对联,字体大气磅礴,颇具气势,采用的技法为碑体和行楷相结合。而《子铣仁兄大雅正》为七言联,笔势十分潇洒,收笔果断,铁画银钩,以碑体为主要笔法。再比如《乱石危岩联》等,纵横结合,极具厚度,勾点结合,颇具古风。
笔者认为这几副对联就是谢先生在书法生涯早期的作品,基本诞生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曾登画里》联可称为代表作,书写于1935 年年初,作品为十七言的长字联,是谢无量先生为著名书画大家张大千先生所书写的专作。张大千先生与谢无量先生同为四川老乡,两人于西安相见,一见如故,对于对方均十分赞赏。本字联气势恢宏,用笔工整认真,为“孩儿体”字体形成的早期阶段笔法,结束时取用横法,主要采用碑体和隶书,动静结合,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谢无量先生传世作品颇丰,给予了后人无比宝贵的艺术财富和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临摹与研究。
时至今日,谢无量已离开我们近六十年,但是他的书法、他的作品给予了我们美的享受,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是我们的偶像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