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烟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9-01-12王泽宗
王泽宗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河南郑州 450018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行业“两烟”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卷烟增长乏力和结构提升的压力,带来烟叶需求紧缩、总量过剩、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国烟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原料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当前我国烟叶供需两侧形势分析
“两烟”关系是一对典型的供需平衡关系。当前我国烟叶供需两侧的矛盾主要是发展总量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烟叶总量严重过剩已经成为影响行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前些年,随着工业企业整合力度的加大,我国卷烟工业企业高速发展,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逐渐成型。一个时期以来,各工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大原料储备力度,在争抢原料过程中,对烟叶等级结构要求比较宽松,国内烤烟收购量在2013年曾一度达到5488万担的历史峰值。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烟草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控烟因素带来的影响,依靠规模扩张的思路已经难以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提升卷烟销售结构就成为支撑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于是,细支、短支、中支卷烟快速崛起,烟叶原料使用逐年减少,原料需求结构越来越高,原料储备结构不合理和低等级原料库存高企的问题日渐暴露。截至目前,全国工商烟叶库存达到9000余万担,库存水平40余个月。尽管近年来国家局对烟叶总量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2015—2017年渐进调减1200余万担,2018年又大幅度调减600万担,但卷烟耗丝量逐年减少,逐渐冲抵了规模调控减少的烟叶量,全国烟叶库存较高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行业原料总量供大于求的问题非常突出。库存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原料保存难度大、占用资金量大、清产核资难度大等多方压力,造成行业发展的风险和隐患在加剧。
1.2 烟叶供需两侧结构性矛盾失衡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总量过剩仅是指烟叶供需失衡的一个方面。烟叶供需两侧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深层次的表现是量与质的结构性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烟叶供需两侧之间的失衡,也表现在供给侧、需求侧各自内在的结构性失衡。
首先,从需求侧看。(1)原料采购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方式的变化,带来了需求导向的变化。工业企业改变了以往那种“跑马圈地”式争抢原料的历史,由原来的“吃得饱”改变为现在的“吃得好”,对原料的需求逐步由对“量”的需求,回归到了对“质”和结构的追求,对原料的采购更加精准,对基地的选择更加严谨,质量好、有特色的上等烟叶特别是中部上等烟叶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下低等级烟叶的需求逐年降低甚至被取消。全国网上交易数据显示,2018年工业企业所需要的上等烟比例为63.86%,在部分产区需求的比例更高。(2)卷烟配方使用标准不断提高。受传统配方理念和配方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高档卷烟中对中部烟的使用比例较大,上部烟的使用比例很低,即使有的工业有上部烟的需求,也是上部的上等烟,且这一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工业库存三年以上的烟叶大部分都是用于四五类卷烟配方的低等级烟叶,尽管有的工业企业有想法,想利用技术的手段扩大库存烟叶的使用范围,但从总体上看尚未根本扭转对优质原料的依赖,工业企业对部位结构和等级质量的要求更加强烈。(3)对优质烟区原料依赖越来越强。工业原料采购越来越集中到优质大产区,需求的集中度不断增加。但由于计划分配的不充分,加之优质烟区的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造成产区间、区域间计划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另外,随着卷烟降焦减害的推进,香型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也在加剧,浓香型烟叶作为中式卷烟增香、调香的主要原料,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保障能力越来越让工业感到忧虑。
其次,从供给侧看,烟叶生产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尖锐。表现在:(1)烟叶等级结构提升难度较大。由于烟叶生产受农业生产规律的客观限制,目前,工业需求的等级和部位结构,已经超过烟叶生产的理论值。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即使加大优化结构的力度,中部上等烟也十分有限,烟叶等级结构和部位结构继续提升的空间越来越窄,很难满足工业对中部上等烟需求快速提升的要求。一旦遇到灾害年份,这种高需求结构的压力将更加凸显。(2)供需结构错配现状调整难度较大。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税收增长的压力、脱贫攻坚的压力,不愿轻易放弃烟叶产业,不适宜烟区或市场反映不优的烟区长期不能得到优化,而真正有市场需求的烟区由于受体制约束和传统认识影响,难以做强做大,造成特色优质烟区烟叶出现严重供给不足,而一些规模小、缺乏特色、质量不高的产区烟叶长期积压,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工业企业原料市场布局不能与实际需求匹配,真正按市场配置资源的生产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带来了工业烟叶库存高、占用资金量大,资金和商品安全隐患加大。(3)非烟产业对烟叶产业发展冲击力度较大。随着非烟产业用工减少,劳动效率提高,比较收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且发展较为迅速,极大地冲击了烟叶产业发展,带来了核心烟区、重点烟区流失,一些特色优质烟区逐步萎缩,优质烟叶出现供给能力严重弱化的问题。
1.3 卷烟品牌竞争激烈,工业发展预期加剧了原料供需结构性矛盾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业税利水平处于高位运行,卷烟销量明显受限,增长空间变窄。各工业企业之间竞争加剧,都在开展品牌发展规划,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一、二类卷烟销量,尤其是提升普一类销量,做大、做优、做强品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些弱势工业为了生存,与强势工业争抢原料,采用高配方、高成本、产品低价格策略抢占市场,加剧了优质原料紧张。由于原料使用具有滞后性,当年收购烟叶需要醇化两年以上才能进入卷烟品牌配方使用。在未来几年,争抢优质原料的储备量就直接决定了今后品牌结构和规模增长的空间,工业对高等级结构优质原料的争抢将更加激烈。从浙江、江苏、上海等工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中部上等烟原料库存十分紧张,甚至出现了告急的情况。云南也提出,部分优质产区原料储备不足,不能满足一、二类卷烟生产需求。迫于优质原料不足的压力,不少企业不得不对卷烟配方进行调整,将原来用于三类卷烟配方的优质原料退出,保障一类卷烟使用。卷烟品牌结构提升和重点骨干品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质量发展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原料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1.4 国内外烟叶价格倒挂进一步缩减国内烟叶利用空间
近些年,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土地租金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投入越来越多,生产成本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这对烟叶生产成本上涨推动巨大,烟叶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为了保障烟农利益,我国对烟叶价格连续多年进行调整提升,目前已经逼近了“天花板”,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与我国烟叶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国外的烟叶价格普遍由市场供求所决定。2015年以来,随着全球烟叶库存增加和消耗减少,进口烟叶价格普遍下跌,出现了国内外烟叶价格倒挂的现象。国外烟叶凭借其价格和质量优势,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而国内烟叶比较优势趋低,竞争力下降。工业企业在“质优价廉”的抉择中,往往宁愿加大进口烟叶使用比例,这对国内烟叶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国产烟叶需求的空间进一步缩减。
2 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烟草行业转型升级,亟需解决当前烟叶原料供需之间不匹配、不协调、不精准的问题。
2.1 解决原料保障能力与卷烟品牌发展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就是要解决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中资源错配和结构扭曲的问题,必须协调好三个关系:(1)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好烟叶生产收购计划分配与市场不匹配的问题,尤其解决工业有需求、产区无计划或产区有计划、无市场等资源配置不精准和不到位的问题。(2)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关系。必须协调好需求管理与供给改革的关系,不能只强调烟叶生产而忽视工业需求,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工业订单需求组织烟叶生产,让工业需求真实有效,使商业供给、结构性改革与工业需求相匹配。(3)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去库存、去无效或低效产能,又必须保障有效需求,解决烟叶质量不高、数量不稳、特色弱化的问题,提升特色优质烟叶供给能力,确保有效资源供给量真正满足工业需要。
2.2 解决高质量发展要求与低水平生产现状之间不协调的问题
主要解决四个问题:(1)在发展动力上,目前依靠规模数量、粗放式发展的观念仍然存在,生产条件滞后的现状仍未改善,还没有真正转到依靠烟农素质提升和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要求上来。(2)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农户分散经营仍占多数,烟叶种植区域越来越偏远,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完善,新型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动力不足,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3)在管理水平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仍存在不足,标准化技术落地、生产收购规范管理、人员队伍管理、职业烟农管理等各项管理水平,仍与烟叶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4)在工商协同关系上,工业基地单元分布面广,人员有限,资金投入渠道有限,工商合作比较松散,参与烟叶生产收购供应链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原料需求未能有效传导到基地单元,生产供应不够精准,烟叶质量与结构不能满足品牌发展需求;在基地单元内方案落实不到位,生产技术跟不上工业需求变化,烟叶质量与品牌需求匹配度不高。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3 解决烟叶供给质量水平与卷烟工艺配方需求之间不精准的问题
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着力点就是,提升原料供应质量水平。目前工业对烟叶质量的意见主要有三点:(1)内外在质量问题。收购等级纯度、“三混”和非烟物质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决;上部叶成熟度不高,限制了上部叶的使用;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感官质量有缺陷,影响了配方使用;烟叶重金属、农残和氯含量等问题,成为了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否决指标;另外,风格特色稳定和香型彰显程度也越来越受到工业的关注。(2)原料的适配率问题。不少工业企业对原料适配率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是如何保障原料在一类卷烟配方中的适配率,保障一类卷烟品牌规模的发展。同时,在确保等级质量的前提下,也要求提高调拨烟叶的总体适配率。(3)烟叶加工质量问题。跨区配打尤其是跨省配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根据品牌配方需求实施配方加工有待进一步提高;烟叶均质化加工水平、模块配打水平、加工过程中的杂物控制水平等影响加工质量,也是工业关注的焦点。
3 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探索
开展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紧跟市场需求,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要素配置扭曲和供需结构错配的问题,要从减少无效供给、降低库存、提升特色优质原料保障水平、开展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强政策引导、拓展烟叶销路和使用途径等多方面发力,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才能推动烟叶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3.1 坚持稍紧平衡,千方百计降低烟叶库存
要将去库存摆在当前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和重中之重,通过各种渠道有效降低工商库存。(1)从商业源头降产能。统筹工业需求和现有库存情况,在保障工业未来几年原料需求的前提下,逐步调减生产收购计划,把好生产源头关,坚决保证收购红线不突破,实现烟叶生产供应稍紧平衡。(2)从工业途径减库存。工业要切实摆脱靠采购规模来保证配方需求的传统认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拓宽库存烟叶使用范围,发挥库存烟叶的综合利用效应。同时,改善叶组配方设计理念,开展多地区、多等级、多部位、多香型、多年份烟叶调配,实现优势互补;革新以中部上等烟为主的配方习惯,创新加工工艺,提高上部叶、低等级烟叶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发挥每片烟叶的使用价值;探索利用生物提质技术,对库存年份较长的低等级烟叶进行功能再造;抓住卷烟新产品开发的契机,减少配方中对进口烟叶的依赖,逐步消化国产烟叶库存。(3)从进出口渠道拓市场。加强国内不同产区烟叶适用性研究,逐步开展进口烟叶替代;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做好出口备货准备,加大对国内下低等级烟叶出口力度;积极推进国产卷烟出口,消化国内烟叶库存。(4)优化企业之间资源整合。建立烟叶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信息共享,尤其对库存年份较长、数量较大的烟叶,加强工业间的协商,开展烟叶资源调剂或交易互换,满足不同企业对不同等级烟叶资源的合理利用,盘活库存资源,解决现有库存与卷烟产品结构不配套的问题。
3.2 坚持科学布局,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用好“有形的手”,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1)按照工业需求配置计划。让烟叶计划分配回归市场,实现需求与布局、市场与计划的精准对接和匹配融合;挖掘特色优质核心产区资源,依靠需求计划分配和生产投入,稳定重点品牌原料产区生产规模,逐步优化没有需求或需求量小的产区,做到“有保有压”,让生产要素向优质特色产区、重点产区集聚。(2)坚持以烟为主,优化烟田布局。坚持以烟为主、多产业组合的轮作耕作制度,以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时间布局、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烟区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烟田普查,下定决心淘汰连作多年、病害严重的不适宜地块,确保所有种烟地块都是健康烟田、绿色烟田。(3)加强工商协同,深化需求导向。以基地单元为载体,加强工业主动参与烟叶生产收购管理考核的力度和深度,协同提升管理水平;探索需求分类管理,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前提下,按照不同工业对品种、特色、质量等与卷烟品牌需求相符的个性化需求,优化生产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实施措施整改,提升需求匹配度;按照和工业签订的小等级结构组织收购和调拨,实现生产、收购、调拨与工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3.3 坚持优化调整,提升供给侧改革质量
(1)调优产品结构。开展不适用烟叶优化,最大限度地将低次烟叶消化在形成商品前,解决低等级烟叶供过于求的问题;准确把握卷烟产品风格和烟叶风格特色定位,深化商业生产部门与工业技术中心合作,加强烟叶特性、可用性和卷烟品牌特性研究,开展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区域特色研究,打造不同生态区域烟叶特色,保障区域结构发展平衡;提升合作水平,推进定制化生产,瞄准高端卷烟产品,以高端原料为引领,拓展原料供给市场,重点是加大上等烟、优质上部烟的定制化生产,将上部叶质量提升工作上升为行业战略工程,提升成熟度,提高等级质量和可用性,改善烟叶等级结构矛盾。(2)调整生产方式。突出“绿色”“生态”“安全”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开展土壤保育与修复治理,加强烟草有害生物生态防控技术应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培育新型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健全中小农户分户种植、统一服务和管理的经营体系,推动中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稳定烟农队伍;探索平原烟区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模式,推动平原区烟叶农场化生产、工厂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提升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深化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新型种烟主体开展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推进采烤分一体化运作,建立职业烤师队伍,培育一批专业化采烤、分级等领域的产业工人,倒逼生产作业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烟叶烘烤质量一致性。(3)调升质量信誉。依托重大专项,优化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关键技术到位率,开展品种筛选、良种良法配套、土壤保育、水肥一体化等专项研究和技术推广,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提升烟叶品质;加强收购管理改革,开展专业化初分,推行主评员异地交流,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质量溯源机制,解决“三混”和非烟物质问题,提高等级合格率,提升烟叶等级纯度和适配率;实施打叶复烤技术改造,开展个性化加工,强化过程控制,提升均质化加工水平和烟叶模块配打水平,改善打叶复烤质量。
3.4 坚持政策引导,进一步强化各项政策调控力度
(1)发挥好价格的杠杆作用。加强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烟叶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政策中的杠杆作用,适当调整等级间价差,提高符合工业需求烟叶等级价格,降低下低等级烟叶价格,实行优质优价,依靠价格杠杆引导资源配置,引导生产布局优化;提高上部上等烟叶价格,引导烟农提升上部烟叶生产质量,提高上部叶可用性,鼓励优化下低等烟叶、生产高等级烟叶;另外,在价格政策制定和调拨价格上浮上,鼓励优质优价,让有能力的优势企业优价采购,防止高等级烟叶资源浪费。(2)发挥好补贴和投入的引导作用。实施差异化投入补贴政策,对工业特别需求的优质原料等级,加大补贴力度,引导烟农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技术到位率和种烟科技含量,走优质、适产、高效之路,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优化;对不适宜或烟叶库存较高的产区,依靠投入补贴引导,逐步退出烟叶市场;增加宜烟地区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减少不适宜产区投入。(3)发挥好收购的导向作用。根据烟叶收购和工业需求情况,适时调整现有烤烟国家标准,减少烤烟国标等级,实现标准与生产收购实际更精准对接,用收购导向生产,解决好收购中无工业需求的下低等级烟叶难以交售带来的法律风险问题。(4)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政策。从国家局层面出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探索工业对基地建设、特色烟开发、机械化作业、烟叶保险及对烟农补贴的政策投入渠道,加大工商合建基地、生产优质烟叶、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力度。另外,积极探索工业企业库存的低次烟叶报损的政策和制度,减轻库存压力。
3.5 坚持拓宽渠道,创新下低等级烟叶利用途径
紧紧抓住中央促农增收机遇,探索废弃烟叶、不适用烟叶资源化利用和多元化促农增收渠道,积极推动废弃烟叶、不适用烟叶、烟杆等有机质资源通过“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形式,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生产有机肥、生物质燃料等,实现废弃资源“变废为宝”,既可降低烟农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可提高烟农优化结构的积极性,减少无效烟叶的生产供应,改善烟叶收购等级结构。整合行业资源优势,开展工商研合作,推动新型烟草制品研究和下低等级烟叶综合利用研究,通过利用下低等级烟叶提取烟碱、去甲基烟碱、烟酸、氨基酸等技术研究,尽快形成产业规模,用于开发新型烟草制品、香精制造、生物医学和生物农药等领域,提高下低等级烟叶的附加值,提升增值效益,拓展烟叶资源加工利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