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视频增添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
2019-01-1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左庄小学陈雪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左庄小学 陈雪梅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主宰的时代,在该技术支持下,促进了“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加速了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已成为思考的一大关键问题。“微视频”的出现提高了教学的幽默性、新颖性,深受教师和学生喜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智力发育未成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思维,会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和学习压力。“微视频”的参与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明确地向学生传递数学信息,强化学习体验。因此,以下重点分析如何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利用学生微视频实现知识趣味化呈现
微视频主要呈现教师教学内容,记录学生学习知识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微视频的运用要注重知识的趣味化呈现。首先,完善微视频配套资源,具体包括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等,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使其获取更深层次知识,全面构建知识体系。其次,注重微视频教学重难点的整合,对于多层次知识点实现化整为零,帮助学生精确地抓住课堂精髓,直观、清晰地学习知识重难点,提高微视频利用率。最后,要善于借助相关教学软件,如Flash、ps、几何画板等丰富知识呈现形式,持续学生观看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比如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在微视频中利用Flash 软件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直观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旁白,使其通过观察初步了解相关概念和含义。
二、利用微视频优化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
微视频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适用于每个阶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能够实现教学创新,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学习“混合运算”相关知识时,在课堂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借助问题营造问题情境。出示例题:147-12+5,为了摆脱脱式计算,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引入小动物的声音,每一个动物提出一个问题,该题包含了哪些运算符号?计算时应该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你能不能尝试计算出结果?在课堂教学阶段,通过微课细化重难点知识讲解,使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创设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结尾阶段,利用微课练习检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我,进而增强学习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微视频的参与下一气呵成,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强化教学趣味性。
三、利用微视频传播数学学科文化
“微视频”的利用不仅局限在知识讲解,还可以超越课本,实施数学文化教学,深入挖掘课本内容,或者筛选网络教学信息,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素养,促进数学感性思维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悟古代数学伟人科学探究精神。为此,教师在设计微视频时可以充分考虑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这一板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景,促进数学文化传播。当然,在数学文化传播过程中,单纯的文字表达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情绪,形成走马观花式浏览,无法发挥微视频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影视剧片段或综艺节目,与微视频相结合,对特定的数学文化主题进行趣味化展示,产生更多补充、延伸与收集。又或者设置《知识小博士》等趣味栏目,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进行个性化介绍,并将其拍摄下来,作为评价环节的评价依据。
四、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力量感悟学习过程,把握知识本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关键,是探究新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增添数学课堂趣味性。比如在“观察物体”一课中,可以通过展示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画面或意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诗中你们能提取什么数学信息呢?”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再展示具体物体,让坐在不同座位的学生尝试描绘它的特征与形状。最后通过观看微视频将自己的答案与视频内容进行对比,思考原因,得出结论。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角度获取新知识,在强化学习动力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微视频”的兴起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力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还可以使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优化“微视频”的使用,传播数学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现代化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