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19-11-28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刘鑫媛
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刘鑫媛
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思考和研究数学问题会逐渐养成一种数学思维,也就是能够通过数学物象和语言揭示数学规律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注重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解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解题的反思,很多学生会发现大部分数学题都存在一题多解的情况,只要能够抓住数学习题的本质,就可以有效解答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一、注重敏捷性思维的训练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首先需要做好敏捷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反应速度。数学思维的敏锐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敏锐性,需要利用有效的信息通过直觉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周密考虑,防止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走弯路,并能够对数学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教师在数学思维训练过程中,需要先对数学规律、概念等进行分析,使学生认清数学习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同时,在对一些典型数学题目进行分析过程中,需要思考其中是否存在其他解题方式。最后,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
比如,在等比数列的学习中,概念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 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为同一个常数,就可以将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在这个概念的讲解中,虽然整体难度不大,但是其中存在几个点容易被学生忽视,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公比是否可以为0?公比是否可以是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如果数列不是从第2 项起,而是从第3 项起,是否还可以判定为等比数列?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敏锐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解,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简便方式,一题多解方面的训练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仅限于解答完题目即可,不会对解答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降低。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一题多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思路。
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题目:“已知△ABC,AC边有一点D,AD∶DC=1 ∶2,在BD中取点E,BC与AE延长线相交得到点F,求BF与FC的比值。”在这道问题的解答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平行线分段比的方式进行解答,在解答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解题方式?通过深入思考后,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式构建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三角形面积比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学生发现,通过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都可以得到准确答案。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在解答完一个问题后还会做出更多的思考,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的解题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观察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缜密性
解题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缜密性思维的培养,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对给出的条件进行认真检查和缜密推理,使解题思路的判断更敏锐,提升学生对题目信息的获取能力。教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题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看到现象的本质,善于探究题目中隐藏的隐性数学信息,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四、对比分析,注重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在思维活动中需要具有良好的独立分析、洞察和评估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问题,不受其他教学因素的干扰,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和纠错能力。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的例题,引导学生对这些例题进行辨析,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检查和调节,使学生明确犯错的原因,并及时吸取解题教训。
同样以解答极值为例,已知函数f(x)=ax3+bx2-3x,求其在x=±1 处的极值。
针对这道题目,首先需要考虑f(1)与f(-1)两种情况下的极值。过点(0,16)作曲线y=f(x)的切线,并求切线方程解,先将(0,16)这个点作为切点进行解答,求得错解,然后要求学生纠错。学生通过代入会发现这个点并不在曲线上,进而获得新的解题思路。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创新等,有利于使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优质的思维品质,并在以后的解题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