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旧工业建筑的更新与再利用初探
2019-01-12隗剑秋吴小璇
隗剑秋,吴小璇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逐步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产业和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逐渐被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取代并占据产业主体地位。2002年10月,我国在十六大上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和推广标志着我国工业内涵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旧工业建筑已经不再适应新型的工业环境,逐渐退出了生产的历史舞台。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在《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指出,工业遗产是指由工业生产及工业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所构成的遗存物,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研上的价值,由建筑物与机械设备、车间、矿山与加工精炼处、仓库、能源生产传输等以及地下构造物的所在场所组成,此外与工业生产联系密切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1」。
我国工业遗产可分为单体旧工业建筑和整体旧工业区。国内的旧工业区多为“一五”“二五”“三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的,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例如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等[2]。旧工业单体建筑则散布在各个城市,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移动”到新城市的中心区。
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栋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它们的身上处处刻画着人类在其中生活的痕迹,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留存。尤其是旧的工业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留下了中国曾经工业时代的工业生产历史文化,更是同从它们的生产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周边生活建筑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价值,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更应仔细思索,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旧工业建筑,使其获得新生。
1 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意义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建筑的构成形式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背景。而工业建筑作为曾经工业生产的载体,更是体现了传统生产社会的文明理念。
工业建筑中凝聚着一个时代中先进的建造和生产技术,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同时,工业建筑的大体量和简洁整齐的结构为未来的改造方向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我们可以把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意义概括为三点:
1.1 经济与环保意义
多数旧工业建筑的建筑质量是良好的,经过合理的改造和定位,对原有空间环境的合理划分,赋予其新的经济意义,完全可以适用现代的建筑需要。比起简单的全部拆除重建,这种方式更为经济与环保,也响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历史与文化意义
旧工业建筑凝结着特定时期的建筑文化,其特定的形象特征使生活在城市中的特定人群的心里归属感得到满足[3]。曾经的工业建筑不仅仅是一栋建筑,它和曾经在其中工作的人,工作人的亲属,在附近生活产生的群落,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生态圈。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延续旧工业建筑的使用价值,就是对曾经的历史和文化的保护。
1.3 城市更新意义
旧工业厂房意味着一个片区的衰败,对废旧工业建筑的更新与改造,是对国家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政策的响应,也是对落后片区经济提升的一个机遇。改造后的厂房可作民用,缓解城市居住问题[4];也可作商用,提升地区经济环境,对于现在如火如荼的城市旧区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工业建筑改造模式的探索
现阶段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主要是20世纪50—70年代的砖混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5],多为单体建筑,例如上海的1933老场坊改造,西安钟表仪器厂改造等。也有对大型产业园区的改造,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北京798艺术中心,广州红砖厂等。通过对国内外多个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的研究,目前工业建筑的改造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2.1 商业模式
对于一些经由城市扩展而逐步“移动”到中心城区的旧工业建筑,依附其地理优势,可以通过对传统厂房内部功能布局的调整和整合,以及外观的更新,附加相关的配套设施,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新的商业综合体,使建筑重新拥有经济价值。
2.2 文化模式
旧工业建筑的大体量和规整的结构非常适用于向文化建筑功能转变。宽敞的内部结构可以更好地规划游览路线和展示空间。旧工业建筑独有的文化特色也与文化建筑的主体功能不谋而合。将旧工业遗产改造为以传承工业文化和保留历史建筑为主旨的主题博物馆或者是艺术家的文创工作室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重庆工业博物馆等。
2.3 自然模式
一些工业建筑并非单体存在,而是作为工业遗址片区留存在城市的角落,一整个废旧的工业园可能并不适合整体改造开发,且传统重工业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园区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土壤、空气、水体的破坏[6]。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可以针对建筑周边环境景观作重点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塑。结合废旧工业设备打造景观小品,建设城市景观公园,提升环境品质。例如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等。
2.4 生活模式
将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单元,用作居住功能的改造也逐渐流行。首先,很多工业建筑散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拥有极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环境;其次,工业建筑的高敞空间和相同柱距也存在着空间划分上的优势[7]。针对目前房价高、租金高的社会现状,将工业建筑改造为廉租房(公寓),是各级地方政府正在不断探索的一个解决方式。例如浦东潍坊街道众鑫白领公寓等。
北京798艺术区是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比较成功的实例之一,也是一个功能复合型的工业改造案例。其前身是新中国“一五”期间成立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也称为718联合厂。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厂区内部分工业功能逐渐落后淘汰,2000年12月,多家厂区单位组合重组,进行产能升级,其中一部分房产被闲置出租。因为低廉的租金和宽敞的空间,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群体进驻,自发地将闲置厂房改造为工作室或者展示空间,奠定了798艺术区文化改造模式的基础。到2005年,艺术区内已经涵盖了包括创作展示、空间设计、广告设计、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103家艺术创作机构。随着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798艺术区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功能也由艺术创作逐渐向各个领域延伸。目前,已经涵盖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商业综合、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模式,形成了商业、文化、自然、生活等各种空间的聚合。针对798艺术区的改造和功能完善仍没有止步,对园区内的艺术空间、艺术类型,乃至道路、交通、停车场、银行、商店、餐馆、厕所等配套设施都在进行不断的规划和改进。
北京798艺术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旧工业建筑以及工业区改造的进程,是工业建筑更新史上的里程碑。
3 国内工业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
旧工业建筑随着改造过程重新焕发生机,当前在我国,工业建筑的改造已经逐渐被纳入城市更新的过程,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3.1 没有清晰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改造过程
虽然国内对于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热潮已经愈演愈烈,但是由于相关法规、条例的不完善,很多旧工业建筑并没有被如预想之中的修缮并投入再利用;许多充满价值的旧工业建筑被无情摧毁,或者改造得面目全非;也有些建筑被名义上的改造,但是名存实亡。而有些并无基本价值的旧工业建筑,或者是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违背的建筑却被保留并加以无意义的改造。
3.2 改造技术薄弱
虽然国外关于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技术已经趋近于成熟,但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专用的工程器械,在对于器材使用,材料取舍等方面都技术不足,市场运作模式十分单一。因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于建筑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些方面都给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带来了阻碍。
3.3 改造模式千篇一律
国内目前旧工业区改造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是北京的798文化创意园。它在保留历史遗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引发了工业区改造项目争相模仿的热潮。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应当考虑建筑地理区位、周边人文环境、地方传统特色、城市经济能力、招商机遇等多种复杂因素,简单的模式套用不仅会使工业改造沦为一种“套路”,也为改造后续的建筑再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4 结 语
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印记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为了唤醒其内部的价值,重回曾经的经济、历史、文化地位,需要一些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规划改造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综合上述分析,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更新应当从建筑评估开始,对建筑现状条件、地理位置、所属城市需求、当下政治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实际条件出发,考虑建筑的本体因素和外部因素:本体因素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性、空间特征、结构状况和基础设施的现状等「9」;外部因素包括建筑更新改造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改造更新的落脚点应该在实用性,重点是把握住变量和常量的平衡,处理好生态和发展的矛盾,协调政府、开发商、使用者三方需求和利益的平衡,最终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同时,现阶段的改造如何能够与下个阶段的社会发展继续保持相适应,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