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基于网络文化建设视域

2019-01-12曹涌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曹涌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研部,河南 信阳 464000)

现代社会建构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借助网络平台对人们的价值认知和选择起到极大冲击。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很容易被错误思想影响,导致错误的价值认知和选择,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这种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应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为核心任务。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意义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新时代高校参与中国梦实现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反映,它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是治国理政、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民族富强、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1],对此,高校肩负重任,责无旁贷。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先锋力量,高校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朝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心怀家国,牢记使命,勇挑重担,不断锤炼品格、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只有如此,高校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新时代高校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成才。青年大学生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是网络最大的用户群体。但他们阅历浅,经验少,在信息海量、文化多元的网络化传播时代,面对西方价值观的侵袭,难免会产生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迷茫。在此严峻形势下,迫切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大学生追梦铸魂,明辨是非,正确选择,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促使其快速成长、成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承担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2 网络文化建设对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网络信息的综合性、大容量,传播的快捷性、互动性及检索的方便性,深受高校学生青睐。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贴吧等,构建多种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1 网络文化建设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空间

高校具有网络文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字、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等综合的技术、设备基础,通过建设校园网,将教育内容以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快速有效地向校园网络平台、学生手机平台直接放送。而网络信息传播的广覆盖和多元性,无疑拓展了传统教育的空间边界,受众无论在哪里都能通过多种媒介获取大量的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培育的效果。

2.2 网络文化建设延伸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间

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取信息的时间更为灵活机动,这为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便利。学生除了以传统课堂的方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还可以合理掌控自己的课外时间,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我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利用大段时间观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以及教学案例等;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或与人沟通互动、发表观点、分享传播等。这样,学生从被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到主动参与传播和交流,无形中延伸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间,实现了对时间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2.3 网络文化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手段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传统手段多是以课堂讲授、宣传展板、标语牌、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实施单向灌输,缺乏一定的创新及互动,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有些活动参与度不高。而网络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也拓展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生动性。这一变化正迎合了青年大学生对网络、手机的依赖,贴合了他们的接纳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宣传变得直观有趣,提升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2]。

3 网络文化建设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3.1 强化师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使命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集基础性、综合性和持续性为一体的工作。高校要实施“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培育模式,充分发挥各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尤其要充分发挥高校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当今时代,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广大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以强烈的使命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一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二要明确职责,深入基层和实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善于疏导,注重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榜样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3.2 提高网络监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预警性

全球化发展带来网络的空前繁荣,同时,网络传播的无国界特性,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化入侵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思想对高校师生的渗透更加隐蔽,网络多元化的海量信息需要甄选过滤。因此,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管、筛选、隔断,完善预警工作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4]。第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应健全校园信息监管机制。在网站技术上,采用外网和内网区别设计,筑起牢固的“防火墙”,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在机构设置上,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对校内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24小时实时监控,及时阻止错误思想传播。加强师生的良性互动与交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的畅通,实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自我教育与传播。第二,加强校园网络关于价值观理念引导的平台建设,展开在线专题教育,持续进行主流价值观理念的宣传,配合线下实践活动,形成新时代高校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

3.3 加大多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参与度

要防御西方错误文化思潮的渗透,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岗位职责。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要有稳定的人力、物力,加大对宣传平台的投入,而非应付检查时的突击与随意。第二,高校宣传部门要不断提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力。新媒体时代,要注重宣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的推送、让学生成为主角的微电影拍摄、由师生参与评价的专题教育片展播等等,都有助于提高宣传教育效果。第三,高校各二级院系、学生处、教务处应相互配合,开展积极向上、符合新时代主题的学术、文体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修身律己、勤奋好学、努力拼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照顾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向残疾人献爱心、帮助困难师生等,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思想品德以及自愿服务的利他精神,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思想、生活状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高校校园。

3.4 筑牢思政理论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5],在网络文化视域下,应体现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活力。第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题内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多样化展现形式,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并通过主题辩论、小组PPT汇报等形式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思政理论课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育人功能。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课题调研,深入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最真实状况,并形成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高校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依据;归纳总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做法并积极推广,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教学效果。

3.5 体现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动性

高校校园媒体资源非常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新媒体图片清晰丰富,视频形象生动,容量大,传播快,受众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充分体现出实时性、互动性和强烈的生动性。利用新媒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是媒体海量的宣传内容往往不易使学生有效筛取、抓住重点,致使学生的关注焦点不能完全与教育核心内容准确对应。因而,高校要有效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实时发布关注度高的正能量新闻,如见义勇为事件、“校园自强之星”评选等,及时公布大家对这些新闻的点赞和评论。这样,不仅能提高正面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且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展开有关价值观的持续讨论,这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势。还可在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自制动漫和微电影,以讲故事的形式,解答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择业中遭遇的现实困境和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划选题、创新内容,精心挑选出一大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的教育素材与作品,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向学生推送,吸引学生的关注焦点,弘扬传播正风正气。利用重要节庆日举办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充分发挥新媒体生动直观的特性,拓展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发展空间,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