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
2019-01-12郭思元刘大勇
郭思元,刘大勇
(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北大荒精神,是以王震将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十余万复转官兵在北大荒开发建设中产生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大荒人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强大精神力量。北大荒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将北大荒巨变成为北大仓,继承和发扬了我们党的革命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北大荒精神的历史溯源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有着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充满着无数神奇的传说,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片土地就是北大荒。据历史资料记载,昔秦皇汉武时就对北大荒进行了开发,但真正有规模的开发则在明代洪武年间。遗憾的是,由于满清决策者的愚昧无知,认为东北是龙兴之地,为了不破坏“龙脉”对东北实行了全面封锁的政策,后来民国时期曾经放荒垦殖,日本侵略者也曾派开拓团来进行掠夺。但无论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者,都难以在这片未开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大荒人,才能使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祖国后方的大粮仓,才能真正成为这片黑土的主人。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的北大荒人经过三代人60余年的不懈努力,将杂草丛生的北大荒建设成为千里良田。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三代北大荒人进军东北荒原是党中央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举措,北大荒今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三代北大荒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果实。三代北大荒人缔造并传承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1]。
1.1 第一代北大荒人开创了北大荒精神
以1958年年底的复转官兵为主体的第一代北大荒人开创了北大荒精神。10余万复转官兵遵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惧严寒,不怕酷暑,在人迹罕至的荒原深深扎根发芽。他们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培养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这成为了北大荒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他们继承和弘扬了富有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马架子精神”和“人拉犁精神”。王震将军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带领广大复转官兵进军东北,打响了开垦北大荒的第一枪。王震将军作为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播下了南泥湾精神的种子,带领第一代北大荒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第一代北大荒人既包括复转官兵,也包括支边青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争名、不为利,他们在这里种下了建设现代化北大荒的种子,他们为屯垦戍边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也开创了北大荒精神。第一代北大荒人的精神、品质、作风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在北大荒开拓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2 第二代北大荒人丰富了北大荒精神
以1968年前后的知识青年为主体的第二代北大荒人丰富了北大荒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等重要指示。[2]50余万知识青年和10余万大中专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的指示,来到北大荒垦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他们用十余年的青春来开发和建设北大荒,为北大荒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承和发扬了第一代北大荒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代北大荒人有其特有的优势,他们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为这片古老的垦区带来了城市文明和中国青年报效祖国、追求理想的宝贵品质。优秀的知识青年在基层岗位上大放异彩,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甚至有近千名下乡知识青年长眠于这片黑土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北大荒精神,使北大荒精神熠熠生辉。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第二代北大荒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农垦事业献身的美好情怀,在北大荒开拓史上书写了一首首气势恢宏的壮丽史诗。
1.3 第三代北大荒人深化了北大荒精神
以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的子女为主体的第三代北大荒人深化了北大荒精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几十万知青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后,返回到了城市,北大荒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第一代北大荒人和第二代北大荒人的强大精神感召下,他们的子女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建设现代化北大荒的重任,填补了建设现代化北大荒事业的各项空白。第三代北大荒人在北大荒垦区发展的新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断发展,创建了具有北大荒特色的企业集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人才,开创了北大荒发展的新篇章。被誉为“亚洲第一农民”的肖亚农,北大荒的好女儿左静等都是北大荒第三代人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北大荒精神。“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1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表达了党中央对农垦事业的殷切期望[3]。一个又一个第三代北大荒人充分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之中,使北大荒精神在21世纪不断闪烁新的光芒。
2 北大荒精神的丰富内涵
2.1 艰苦奋斗是北大荒精神的本质核心
艰苦奋斗是北大荒人开创北大荒事业安身立命的法宝,是北大荒精神的本质核心。艰苦奋斗精神具体表现为北大荒人在人迹罕至的祖国东北边疆开垦荒地的创业精神和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在北大荒建设初期,北大荒人冒着严寒,顶着酷暑,风餐露宿,投身于报效祖国的伟大征程中。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也遭受了重创,没有了粮食,饿死了不计其数的开荒者。后来,经过北大荒人夜以继日的不断奋斗,将原始的荒原开垦出了一片片良田,兴建起了一批批农场,为中国开荒史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华丽的篇章。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贯穿于三代北大荒人的奋斗历程,这种革命精神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2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永恒追求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首创精神的体现,是北大荒精神的永恒追求。北大荒史是一部开拓的历史,北大荒事业是开拓创新的事业。一批又一批北大荒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向几千里的原始荒野,他们有从战场走下来的复转官兵,也有数以十万计的城市知青,更有他们在改革开放前后成长起来的子女,经过三代北大荒人戮力同心,创造了人类开荒史上的奇迹。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体现在科技和体制上的创新,在开荒的伊始,就有很多农场设立了实验室,并研制出了很多农垦优秀科技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垦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粮食总量不断提高,粮食质量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北大荒垦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飞跃,组建了北大荒集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的农垦事业在不断发展,北大荒人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也将不会止步。
2.3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的时代风范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矢志不渝的行为准则,是北大荒精神的时代风范。这既表现在北大荒人在粮食供给严重不足的年代里,为了顺利完成上缴给国家粮食的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将好的粮食交给国家,将发霉的粮食留给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也表现在他们服从大局将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不懈努力,在我们党的带领下,北大荒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使北大荒精神得到了升华,使北大荒的现代化建设融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升华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北大荒人不仅在粮食生产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抢险救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不讲条件,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交代下来的各项任务,舍小家为大家,将报效祖国融入到实际行动中。这种胸怀大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将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奋勇前进。
2.4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崇高境界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最高精神追求,是北大荒精神的崇高境界。北大荒人怀揣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来到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将自己的一生和子孙奉献给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战严寒,斗酷暑,忍饥饿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最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将北大荒变为北大仓,这源自于他们对这份事业的无私奉献。三代北大荒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普遍都很年轻,有很多人放弃了城里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片充满无限希望的黑土地,用自己的青春染绿了这片黑土地,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北大荒。在建设北大荒的60余年中,据不完全统计,有5万多名北大荒人为这片土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将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将永远长眠于北大荒。北大荒人的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会薪火相传。
3 新时代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北大荒精神是经过三代北大荒人在具体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顺应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是龙江人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龙江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指南。北大荒精神源自于龙江,实践于龙江,发展于龙江,深深地扎根在龙江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与龙江浑然一体,不仅为龙江过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注定将为龙江的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3.1 新时代赋予北大荒精神以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的发展,对东北给予了殷切厚望,由此北大荒的现代化建设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北大荒处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大踏步向前,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决胜期,这就为弘扬和发展北大荒精神提供了更加宽广的世界舞台。
艰苦奋斗作为北大荒精神的核心所在,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更是北大荒人开拓进取的传家宝。新时代的艰苦奋斗,就是客服消极懒惰,不断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新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继续保持和发扬三代北大荒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戒骄戒躁、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为继续建设现代化北大荒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是坚决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就对北大荒人如何居安思危和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大荒人要继续发扬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对于这片黑土地的誓言,是北大荒精神的精髓,是北大荒人不断进取的意志品格。新时代的勇于开拓,就是北大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的手中,锐意进取,不断扩大视野,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加快北大荒的现代化建设。北大荒经过60余年的开垦建设,千里荒原早已变成一望无际的千里良田,在新的时代下这片黑土又赋予了北大荒人新的使命,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制度的枷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与国际接轨,实现阶段式飞跃。
顾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大荒人矢志不渝恪守的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5000年留下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顾全大局,就是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将北大荒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协调好整体与个人的关系,自觉维护和承担起新时代赋予北大荒的神圣使命。新时代的北大荒人还要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的相关政策方针,洞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对垦区的发展模式和相关制度做出适应变化的调整,与相关领域企业紧密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将北大荒做大做强。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是北大荒人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新时代的无私奉献,就是继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于北大荒垦区的现代化建设,在北大荒这片沃土上牢牢扎根,为祖国奉献出更多的粮食,勇于担当起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和一时的得失,发自内心地对北大荒热爱,全心全意将北大荒建设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建设现代化北大荒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新时代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
新时代的北大荒精神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的北大荒,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有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北大荒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装备,我们要在新时代不断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为实现农恳梦和东北全面振兴努力奋斗。
新时代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要充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爱社会主义,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60多年前,第一代北大荒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千里荒原开垦土地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三代北大荒人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始终牢记党中央的嘱托和北大荒人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将开垦北大荒、向全国供粮作为自己的使命,十年如一日,毫不动摇地开荒拓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不讲条件、不惜代价地冲在前列,用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实际行动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更要传承好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代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幸福是双手创造出来的”,北大荒人完成了世界开垦史上的一个奇迹,北大荒今天的成就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北大荒人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口号变为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为国家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4]。三代北大荒人走好了北大荒的长征路,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在苦中作乐,以奋斗为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也只有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才能在本世纪中叶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新时代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要勇于改革创新。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解放心思、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三代北大荒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摸索出一条适合北大荒发展的道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度规章不断改善,技术设备不断更新,这也使得北大荒的发展不断大踏步向前。正是因为北大荒人抓住了改革创新这个牛鼻子,扫除了旧体制和思想的障碍,使得重点论和两点论达到了高度统一。新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高中速发展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我们更要践行和弘扬北大荒精神,勇于进取,敢于改革创新,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