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对声乐作品乐谱的研读
——以中国作品为例

2019-01-12重庆人科技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曲式乐谱歌唱

□沙 欣 重庆人科技学院

声乐在音乐专业学科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歌唱技巧的训练和情感的表现非常重视,但是对乐谱的研读却不够重视,并且还存在不知道怎样研读乐谱及从哪些方面入手等问题。由于声乐体裁种类繁多,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也各具特色,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声乐作品这一范畴。

一、声乐学习中研读乐谱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声乐的方式和渠道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些便利条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有不少学生学习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时,首先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然后“听”会儿歌曲,认为自己记熟歌词可以基本完成演唱就大功告成了。这些学生上课被提问时,经常会出现不知道作者是谁、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作品、不知道节拍、不知道要表现的情感是什么等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还经常会导致音高、节奏、歌词错误,甚至是对作品风格和作曲家的本意的偏离和误读。有些学生对视频、音频模仿得比较认真,也能够做到节奏、音准准确,但是也会存在歌唱语言和音乐性生硬、模仿痕迹过重等问题,无法表现出作品的精髓。

乐谱中除了歌词、旋律、节拍、音调以外,还有表情术语、速度、力度、休止等内容[1]。要想精准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和塑造整个作品的风格特点,我们必须将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养成良好的研读乐谱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自己声乐学习的系统性、严谨性,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规格和学术水准。所以,我们拿到乐谱后要对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处理作品,进而实现对声乐作品的完美演绎。

二、研读乐谱的方式和方法

(一)了解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拿到一份声乐乐谱,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作品和作者的名称。作品的名称能使歌者最直观地了解整首作品的中心思想。同时,词曲作者的生平及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对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风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这是我国著名歌曲作家聂耳创作的歌曲。作品以日本侵华时期敌占区的歌女为主人翁,通过歌女的内心独白控诉了其惨遭日寇铁骑蹂躏的悲惨命运和国家衰亡的历史背景。了解聂耳的创作特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我们把握这首歌曲的情绪基调。

(二)节拍、节奏的分析

每种节拍都有着特定的强弱规律,准确掌握这些规律,并结合旋律和歌唱语言,有利于找到歌唱中的韵律,从而使歌唱富有流动性和律动。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对节拍的分析,经常出现看到四分音符为一拍就打拍,看到八分音符为一拍就打拍的现象,完全不分析节拍的强弱关系,以及作者选择此种节拍的目的。例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拍,那么同是三拍子,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拍,而不是拍呢?这是因为拍比拍要更加稳定一些。采用拍可以更好地突出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节奏准确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对作品的风格及情绪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声乐初学者对节奏的准确性认识不足,认为“大概可以”就行了,经常因为节奏不准确甚至错误,影响了作品的流动性及完整性。例如,在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艺术歌曲《我的祖国妈妈》中,典型的节奏型是弱起节奏。有些学生疏忽了这个弱起节奏,直接唱成强拍起音,从而导致乐句后段节奏错误,与钢琴伴奏或乐队脱节,出现混乱的现象。

(三)曲式、和声、伴奏织体的解读

曲式可以将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融合为和谐一致的整体。对曲式结构进行清晰准确的把握,可以让我们从全局出发,厘清声乐作品段落和乐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有把握地抒发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情感的变化,所以对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非常有必要。

我们以王志信先生的艺术歌曲《孟姜女》为例进行分析。《孟姜女》是一首大型的声乐作品,歌曲采用了有引子和尾声的“起承转合”四段体的曲式结构。作品的前三段是由江苏民歌《孟姜女》改编而来,第一段基本保留了原来民歌的旋律,作者在此基础上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及装饰音,结合缓慢的速度,营造出了孟姜女与丈夫被迫分离,天各一方的哀怨情景。第二段根据第一段进行了变化发展,旋律更为流畅,情感进一步发展。第三段调性发生了改变,加入了新的音乐素材,音乐结构有了很大的延伸和扩展,这种变化使音乐色彩逐渐暗淡,情绪从期盼转为悲凉。第四段从间奏开始节奏突然加快,调式也发生了变化,作者采用了传统戏剧中紧打慢唱的表现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和声与整个作品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不仅支撑着调性的设计,还影响着乐段和乐句的结构,所以我们可以透过和声深入地了解声乐作品的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的内涵,更加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声乐乐谱中的伴奏织体是表现感情色彩的主要载体之一。我们演唱作品时不仅要注重旋律的流动,还要兼顾纵向和声的色彩,因为不同的和声性质决定了旋律的感情色彩,不同的伴奏织体同时也决定了歌者呼吸的密度和律动。

(四)歌词的解读

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紧密结合的产物,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正因为这个特质,声乐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才能更直接地触及听众的内心。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我们首先要通过朗读来了解歌曲的主要含义,这样才能把握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调,准确地表现作者所传达的思想。

学习声乐的学生都知道要想将一首歌曲唱好,“字正腔圆”是重要的审美标准。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旋律和歌词的规律找到歌唱语言的“轻重缓急”。要想把语气准确表现出来,还要找到句子的核心词。通常情况下,汉语普通话的重音放在谓语上,并且经常由动词来担当谓语。例如,《梅花引》中的“一枝梅花踏雪来”,谓语是“踏”,在演唱中适当突出核心词,语气就会明显活跃起来。

结 语

声乐作品的乐谱是歌者进行歌唱活动的重要依据,严谨细致地研读乐谱也是获得高规格艺术水准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声乐学习中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曲式乐谱歌唱
山之高
为你而歌唱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为你歌唱
乐谱:放飞梦想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歌唱十月
基因密码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