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参与班级建设的实践
2019-01-12洪微微
文 洪微微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发现他们各种能力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也越来越难“管理”。我们常思考在班级管理时是否担心忧虑多于放手?是否习惯于包办一切班级事务?这些行为让幼儿慢慢失去参与管理的权利,失去他们做主的权利,失去对班级的归属感。而这也往往导致他们不去珍惜班级中那些自己没有参与整理和创设的物品、材料与环境,不去遵守那些不是通过自己讨论、交流而制定的规则,使教师在班级管理与建设时常会感到焦头烂额。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本文将以大班上学期开学工作为例,谈谈如何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
一、我们这样做
(一)班级卫生打扫
以往在幼儿开学前,老师们会提前很多天来幼儿园打扫卫生并创设班级环境,以确保幼儿开学进入班级看到的一切都是干净整洁、美丽温馨的。幼儿没有看到满满堆砌在教室中的物品,没有看到盖布上落满的灰尘,没有看到老师们汗流浃背地洗刷打扫,没有看到老师们辛苦地搬运整理……那么,他们自然不会珍惜老师们辛苦付出得来的劳动成果。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整,将幼儿纳入班级开学前的整理工作之中。我们将幼儿能参与的内容大致分为擦桌椅、擦玩具、擦床、清洗美工区材料四个任务。幼儿按照排好的日期分批次参与劳动,老师负责带领幼儿一起劳动。这样即避免过于混乱,也便于教师更好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从而进行分析与评价。
(二)班级环境创设
在开学后的班级环境调整中,我们已经能做到灵感来源于幼儿,让幼儿参与创设活动。那开学前的环境创设为什么不可以呢?因此,我们将没有参与打扫卫生的幼儿纳入班级环境创设工作(班级环境创设与卫生打扫是同时进行的)。他们为最初的环境创设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参与到剪裁、悬挂、捆绑、粘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
(三)班级规则制定
我们改变以往全班一起讨论班级公约与各区规则的做法,更多地以小组讨论班级规则的制定。班级公约将幼儿、教师、家长都纳入其中,教师提出一条,全体家长提出一条,班级幼儿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商量出一条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规则,并用图画表现出来,最后大家签上自己的名字,增加仪式感;各区规则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的,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最后会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放到全班进行审议、修改、微调。这样会为每位幼儿增加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
(四)值日项目确定
以往的值日生基本由教师确定,幼儿有选择权,却没有决定权。有些幼儿想做值日生但可能自身能力不够,无法胜任某些项目,于是值日常常就是固定的几名幼儿的事。因此,我们调整做法,先带领幼儿讨论自己可以为班级做的事,在这个基础上自主确定值日生项目,讨论具体做值日的方式,确保每个人都能担任值日生。
二、我们这样想
(一)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的学习看得见有两层意思:一是幼儿的学习被老师看得见,二是幼儿的学习被自己看得见。为了便于老师观察指导,我们很多活动都是分小组进行的,每一组的活动都有老师全程参与,尽量做到每名幼儿的学习过程都能被观察并记录到。同时,我们将幼儿的活动过程做成展板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重视的。
(二)幼儿的能力能体现
幼儿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被承认,想要长大。幼儿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一直都是我们强调的问题,因此,不仅仅是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在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尽量放手。为了让幼儿的能力能体现,在很多事情尽量放手的同时,我们也减少了集体活动,增加了小组活动。人数减少,幼儿表现的机会才能增加,老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入、全面的观察。
(三)幼儿的参与有层次
老师要考虑到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层次性。如参与打扫时,小、中班幼儿有家长一起参与,大班可以完全由幼儿进行。比如,一开始在打扫和班级环境创设时,老师根据幼儿所擅长的内容分配任务。如果幼儿从小班开始就有参与打扫的经验,等到了大班是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项目的。
(四)幼儿的成长随处在
课程游戏化精神下,幼儿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是多元的。幼儿参与开学前的班级建设活动也是幼儿利用原有经验并积累新经验的过程,对于他们的动手操作、同伴合作、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都有促进作用。比如在小组制定班级公约时,要说服同伴同意自己的观点,要能将语言转化成图画;在整理美工区材料时,要知道哪些物品易碎,需要轻拿轻放,哪些物品不能用水洗;在创设环境时练习使用剪刀、折纸以及简单的色彩搭配等。因此,我们也秉承着“让幼儿的成长无处不在”的原则进行思考,我们对每一个行为都会认真观察、记录与分析,因为这些都是幼儿成长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