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教育的根基
2019-01-12文范玮
文 范 玮
一、乡土文化在危机中
在大伙儿忙着过圣诞节而漠视春节,忙着过情人节而忘记七夕节时,我们的民族文化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根基正在被不断地掏空。乡土教育的多年抛荒促使“现在部分学生缺乏岭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游手好闲,沦为‘退休青年’;他们吃的是洋餐,用的是洋货,过的是洋节日,脱离了他们生活的环境,使爱国爱家成为一句空话” 。
二、幼儿教育的必需
陈鹤琴在讲幼儿园编制课程的原则时说:“我们编制课程的第一原则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如此,幼稚园的教育才不致与社会脱离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纲要》明确地指出,要注重社区教育,特别是要重视挖掘社区和民间资源的教育价值。
三、乡土文化教育进校园
(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增强知识感染力
乡土文化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是实践的文化。挖掘、筛选、整理出优秀健康的乡土文化内容,并随时根据乡土文化发展的新动态和时代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创造性地改编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系列活动教材,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感染和熏陶,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海门因为有海门山歌、通东号子、梅庵古琴、田园山水画等众多民间文化艺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们利用示范园的优势,通过积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向社会各界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等手段,建立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管理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联系、交流沟通、观摩幼儿活动等形式,与有关单位签订教育资源合作协议,建立乡土教育资源基地。广阔的乡土教育资源网络为我园幼儿的学习活动向社区延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实践乡土文化教育,探究活动指导策略
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动手做的机会来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乡土教育的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1.节日活动的有效开展
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寓意深刻、年代久远、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筛选出颇具教育价值的节日和纪念日作为主阵地,将神秘的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赋予月份之神韵,全力打造“七色花”幸福工程特色月活动。例如,三月——绿色,“绿精灵”环境教育月;四月——黄色,“金花朵朵” 爱家乡教育月;五月——橙色,“小蜜蜂” 爱劳动教育月;六月——青色,“幸福时光”才艺展示月;九月——紫色,“小天使”爱心行动月;十月——红色,“中国娃”爱国教育月;十一月——蓝色,“关爱生命”亲子运动月。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节日,让幼儿领略优秀的乡土文化,也从中发展了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技能。
2.主题活动的积极实施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会对某一乡土文化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如“江海风 山歌韵”这一主题的开展,在教师引导之下,幼儿们积极查阅资料,了解海门山歌的悠久历史,知道海门山歌的种类,欣赏海门山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还邀请了海门山歌非遗传承人宋卫香老师来园现场演唱海门山歌,让幼儿近距离了解海门山歌文化。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让幼儿在听听、看看、唱唱、演演中了解海门山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加深了对家乡悠久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
3.家、园、社区的有机互动
家庭是幼儿接受乡土文化教育的源头,我们邀请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和社会人士,组建“成长助教团”“爱心智囊团”,利用他们在职业、经历、爱好、家庭等方面的资源,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协助教师完成课程开发,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设计了多个亲子活动方案,如:清明节踏青扫墓活动、共同参观海门颐生酒厂、了解茵陈大曲酒的制作工艺等。
我们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谐构建,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园所、社区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搭建社区早教宣传平台、园所文化共育平台、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社区乡土文化平台,营造对社区的亲和力、归属感和认同感。
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有油蛉“低唱”,有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乡土文化教育的开展就是将幼儿带入百草园,在这里,他们无拘无束、自由驰骋、放飞梦想,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育生活”,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