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理论框架中艺术史研究的立场与目标探讨

2019-01-12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史艺术史创造性

□李 欣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一位艺术家从开始从事艺术创造性活动到这些艺术品经过艺术评判,具备现实社会价值,逐渐成熟,最后成名,整个发展进阶的过程就是该艺术家的成长史。反观艺术史的历史进程,从艺术学角度来看,同样是艺术家们进行创造与发展、总结向上的过程,但是对其讨论总结时,需要从多个角度、立场和目标开展工作才可以得到完整的定义。

一、艺术史研究的定性分歧

从目前的艺术发展来看,整个艺术史仍然处于不断扩展与进化中,对艺术史的认识也取决人们的学术研究发展进程。但很多关于艺术方面的认识与学术研究基本都来自艺术家之口,随着艺术家的认识上升而逐渐充实,被观察得更为细致,思考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但是有些学者提出,这样的认知升级是否会存在片面之嫌,紧扣艺术家认知的艺术发展史是否不足以打动说服众人。因为现实的艺术家不是一个抽象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活生生的人,是富有艺术创造才能,并得到艺术评判认可的人。他们生活在特定地域、特定族群、特定历史时期,艺术创造活动无论是作为职业行为,还是作为娱乐活动,都是其现实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对艺术发展的历程进行理论定性时,既要从艺术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也要从人类社会与自然层面进行剖析[1]。

二、艺术社会史研究核心的人类艺术创造立场

艺术活动是人类自然与社会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可以揭示人们活动中的属性。如果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活动是对社会与自然生活的升华,具有较强的生活属性。对这些活动进行划分只是一种理论方面的区分与存在,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些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艺术角度对艺术创造性活动进行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层面的划分,可以让艺术史研究更有血肉,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对这种艺术创造性活动有更为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因此,对艺术社会史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人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向人类艺术的创造性活动方向靠拢,让艺术创造性活动揭示人类的行为与社会属性。同时,研究过程中还要将人类社会中的政治史、艺术经济史等学科方面的内容加入其中,否则这些艺术社会史研究就不具备说服性。

总体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对艺术史进行研究,都无法不带有片面性。所以,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对人类艺术创造的价值进行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工作,才能保障这些艺术学的认识更为全面。

三、艺术研究目标定位

(一)从内部研究角度分析艺术史

如果将眼光放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可以发现艺术研究与艺术创造直接相关,或是对艺术创作直接产生影响,这些都是艺术创造的内部规定。

从艺术研究史的成果上来看,传统的门类艺术史主要对艺术的生成与发展进行记录和研究,一般情况下,涵盖的方面主要有艺术观念思想的形成;艺术形式的、风格演变的过程;艺术材料运行的历史研究等几个方面,这些艺术浅层含义经过出现、发展、确立等几个发展过程的转变,对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一些艺术周边产品也因为其出现的时间与发展而从属于艺术发展史中的构成,如艺术材料运用、鉴藏的历史研究品等,这些关于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较为直接的研究主体都被研究学者称为艺术史的“内部”研究。

有些艺术史研究的门类由来已久,所以,人们将与人类的艺术创作关联较为直接的艺术活动直接划分进艺术史的“内部”范畴中,还有一部分具象的艺术创造也会被提取出来,作为研究目标,这些内容同样被人们视作艺术的“内部”研究。

(二)从外部角度分析艺术史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活动中,凡不是自身原因导致问题出现的,或是间接对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被学者归为是外部原因。被规划进艺术社会史分支中的研究,都会被人们称为间接性研究,被人类艺术创作活动规划在艺术史之外。所以这些层面的研究也是“外部”研究。不同的立场与目标会让同一领域的事物贴上不同的标签,面对不同属性的划分,必定有“内部”与“外部”之分。

在艺术史的研究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发展特征,在一些后起的艺术社会史的分支研究中,将与人类艺术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物,或是对人类艺术创造的目的与动机产生影响的因素、动力、原因等方面的研究全部提取出来,作为艺术史研究中的“外部”研究。这种划分方式同样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式也具备一些合理性,这样划分的目的是对艺术研究史的人类创造性活动进行肯定,并将这些活动作为研究工作的核心。

(三)从“综合”角度对艺术史进行研究

“综合”视角是打破艺术史的“内部”与“外部”研究,直接使用一种综合性眼光观察这些研究工作。但需要人们注意的是,既然这些无论是“内部”或“外部”因素都从属于现实的艺术家个体的规定范围,那么这些概念就不可免地会相互影响或具备关联性,共同对艺术创造性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有学者提出,将这二者的关系进行区分,从影响比重的大小上进行划分,可以看作“主因”与“次因”。一般情况下,“主因”与“次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还有学者提出对“内因”与“外因”进行定义,这种划分的定义界限是对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进行外部规定,通过内部规定集中式的展示。

不对艺术创造性活动进行“内外”“主次”划分后,可以让艺术史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壁垒被打破后,每个分支之间的界限都会被清除,所以内部与外部的划分逐渐不具备价值或意义。一般情况下,对艺术创造性活动进行内外部研究时,由于两个组成部分拥有较为清晰的界限,所以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分支,这些分支、脉络可以对整体进行层次展现,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具备较强的内在联系,因此,分支就对这些联系进行类别划分。

如果将这些活动和艺术学产生的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对每个事件的内部联系进行解释,从而研究出人类艺术创造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或具备的价值。但壁垒打通后,再对内在联系部分进行研究的话,就可以以一个整体方向及其规律作为牵引,让研究过程更为直观有效,这样划分的弊端是只可纵深研究,横截面扩展与细节完整性会受到影响。

结 语

想要从根源上消除艺术史的内部外部、主要次要划分的繁杂性,必须要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艺术史以及与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发展,并研究艺术史与人类的艺术创造行为之间的紧密相连性,认识到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单从哪一个部分进行讨论,都无法对整个艺术的发展进行全面剖析。所以,要想让这些理论研究获得更为深刻的揭示,就必须将这些艺术作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放置在同一个层面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社会史艺术史创造性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传统武术史料收集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反思中国社会史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社会史教学探析
关于中国近代人口史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