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设计探究

2019-01-12

教师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邓 华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关键词。如何在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变革的今天凭借着个人的核心素养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主题教学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今各国在面临着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挑战时提出的最新人才观,也是我国目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时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核心素养也就是对过去课改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与具体需求都提出了对核心素养的不同理解,荷兰学者沃格特(Joke Voogt)等人曾经对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几个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仔细比较分析以后,得出如下结论:(1)所有框架都倡导的核心素养有四个,即协作、交往,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2)世界上大多数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除此之外,我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张华教授也对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

尽管各国对核心素养的框架表述得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是面临新时代的挑战时提出的更高的人才要求,即在生产生活当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才能,如何在生产技术上有进一步的创新以及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包括思维方式、情感表现、态度特征等),这都该纳入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

(二)主题教学

最早对主题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是美国学者哈纳(L.A.Hanna),他认为主题教学是“聚集于对某一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的理解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学习体验,其中这种课题被视为是一个横断各学科且基于儿童个体社会需要的意义整体。”这一说法一经问世,马上得到了许多教育学者的认同。之后,主题教学的研究开始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教育学者也在主题教学的分析与探索中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学者认为,主题教学是针对在教学中单科教学、单篇教学出现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目标过于简单,教学方式过于僵化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各科课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学者认为,主题教学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或教师团队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从而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教学模式。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主题教学,就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需要与知识需求,将同一主题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合作与探究。主题的设定,应当是完全依照孩子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的,以此为出发点,整合相应的学科,让每一门学科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各种探究活动。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方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让孩子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的学习需求,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情境体验中,学生不仅通过主动探索掌握了各学科相关知识,并形成了对知识构建的整体性认识,也极大地丰富了与人交往的经验知识,这就是主题教学的实质所在。

二、主题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特有功能

(一)主题教学有利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主题教学的内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主题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致力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内容上来说,主题教学是一种学科的整合,它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的模式,解决了各学科知识过于单一、孤立、缺乏联系的弊端。学生们通过一个共同的主题,将一定的学科内容、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从形式上来说,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主题教学更为灵活,更为多样化。孩子们可以围绕着自己的主题任务,与教师商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地选择探究方法。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不仅从所创设的情境中增强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感知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与团队合作中,处理各小组成员的关系、有关事务,以及与其他小组的沟通、交流,这种活动体验更是致力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主题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有更深刻的整体认识

传统的分科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目标,学科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关联。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成年之后每当回忆起自己曾经所学知识时,都经常无法准确地表述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对所学知识缺乏一个整体性认知。这种现象,真实地揭露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弊端。而主题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以一个主题,把相关的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各学科之间开始关联,为着共同的一个主题聚在一起,合力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所谓同一个主题,将各学科相关知识集中学习,主题并非就是教学目标,各学科整合时其指向的教学目标还是学科本身所应该完成的,并不影响该学科系统的、完整的学科任务。这种知识整合之后,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既能完成必须完成的学科任务,也能形成对各学科的整体性认识,在自我知识构建过程当中,加深对各学科的理解。

(三)主题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过于墨守成规,孩子很难有兴趣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可如果我们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孩子不仅在行动上可以动起来,更可以在思想上积极地参与其中。核心素养不仅是一种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更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素养,思想上的成熟与强大,终身学习的强烈渴求。主题教学就是能让孩子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寻求、探索问题,找到自己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题教学课程制定要富有创造性

我国现有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个课程体系合为一体的。我们在既有的课程中想要实施主题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成为教材的研究者、制定者。只有好的主题教学的内容才有实施的意义,才能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

我们在制定主题教学课程时,一定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相关学科,切不可天马行空,脱离学生和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一方面为主题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又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制定主题教学课程时,万不可盲目地将几个学科结合在一块儿,额外地增加主题概念,加大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除了要着眼于学生的年段水平与生活实际外,也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基点,弄明白整合的意义所在,有指向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主题教学才有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的主题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二)主题教学实施形式要灵活多样

主题教学既然是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那么在组织形式上就不能过于僵化。教师们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生的活动,让孩子沉浸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一点,北京市某实验小学的钱峰老师做得就很出色。以“竹子”这一主题教学为例,在春天刚来临的时候,教师们就带领孩子们去山林中观察春笋,在观察过程中认识笋,总结笋的特点,写观察日记;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竹子这一种植物的基本特点;在音乐课上,教师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公园里听老人吹笛子,感受竹音的音韵;在美术课上,教师们带着孩子们来到竹林画竹子,进行写生练习;在语文课上,老师给孩子们讲授与竹子有关的名人、诗歌、散文……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调动起各种感官,去触摸、咀嚼、倾听,不断丰富对竹子的认识,进而对“竹子”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概念。这样的认知过程也是有趣的,是孩子们所渴望的,因此,教学效果才更加有效。通过钱老师的主题教学,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活动的实施使得孩子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孩子们在主题教学的形式之下积极主动完成了一系列对某种事物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主题本身是贴合孩子的兴趣的,形式上又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经验的习得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们在与自己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主题教学中,觉察到学科知识不再是冰冷的书本,而是有温度的生活,他们不自觉地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条理的融合与吸收,完成对新知识、新经验的构建,整个过程就显得极为自然、真实、有效。因此,我们在主题教学的实施中,绝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模式,一定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快乐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有灵性的思想才会是创造力的源泉。

(三)主题教学课程评价要多元化

主题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学,评价方式也不能以传统的考试分数来评判主题教学的教学效果,而应创新评价机制,使得老师与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

1.评价对象多元化

在对主题教学进行评价时,应当侧重于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在评价过程当中,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多元的。发展性功能与激励性功能的运用不能只是针对学生,教师在主题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是需要鼓励与赞赏。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一则通过考试分数,一则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衡量课堂质量、课堂效率。在主题教学时,一定要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关注对教师的评价。尤其是主题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本的教材编排下打破教学常规,将教学内容融入相应的主题版块当中,这不仅是对教材的大胆运用,更考验了教师的各项综合素质。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探索以“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为代表的新型评价模式。因此,主题教学在实施之后的评价方式上也应当有所创新,比如,教师评价时,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时学生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如从参与情况,遇到复杂问题时的情感特征,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主体除了有教师评价,也可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时,也可以从自身的能力提升、与他人分工合作的情感体验、自己的收获与启示等角度来进行评价。在评价取向上,绝不能完全以结果为导向,而应当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的情况。

只有变革评价机制,才能将教师与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激发大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的活力。

当今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人才的需求本质上也是创新的需求。当今教育者如果再不变革现有的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那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只是空谈而已。虽然主题教学在实施上可能会打破原有的逻辑性,影响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教学模式确实能在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性以及创造性。主题教学,不管它是否能取代传统的分科教学,还是作为现有教学模式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只要它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那它就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去思考、去探究。如何让我们的主题教学更有深度、更完善,如何让主题教学变成最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及人格魅力的综合课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