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2019-01-12江苏省徐州市西朱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西朱小学 张 霄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深度学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的,是改变停留在知识表层的浅层次的学习模式,以学生理解、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的实施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学习模式,是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深度学习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仁们交流。
一、运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度学习的开展,首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生性活泼好动,思维以形象为主,注意力容易转移。基于此,教师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课堂环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常态的课堂上,教师要么采用灌输方法,告诉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要么引领学生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将三个角的度数相加,通过“做”来得到结论,也有的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剪角、拼接的方法而得到三角形内角可以拼成“平角”的发现,从而也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些方法中,“告之”的方式最不可取,沿袭的是应试教育的老路,而以“做”为主的教学与新理念相吻合,与新课改相一致,符合学生的学习观、发展观,但是实物操作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活动本身,过度关注手工拼折和测量,学生的思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而如果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取代手工活动,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以跳跃的字符、活动的画面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于图形的特征和内角的转化、推理上,将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几何画板”的运用还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深入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快速、便捷地将生活场景、现实环境搬进课堂,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化环境,拉近数学与生活、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不陌生,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探讨的乐趣。如数学教学“利润”中的折扣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商场的打折促销广告,五颜六色的广告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找到最佳的购物方案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探究意识,为深度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再者,思维导图是发展学生思维、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数学教学中,运用Mind Manager 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用不同的字体、各样的颜色以及超链接的方式添加图像、视频等,让思维导图丰富多变,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为学生营建快乐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二、创设趣味情境,引发深度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互动交往过程。然而,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思维的权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堂也因此少了互动和交流,教师的“独角戏”让学生成为看客,学生沉默不语,与深度学习相去甚远。同时,一言堂的教学让学生对于知识也停留在表面,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创设趣味情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奠定深度学习的基础。
如一年级的《位置和顺序》的教学,如果教师仅仅讲读教材,学生学得被动、学得乏味,没有兴趣,缺少激情。而如果教师为学生播放动物森林运动会的视频,可爱的小动物,如小猴子、小兔子、小猫、老虎、狮子、小猪等鲜活的动漫形象,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哪个小动物跑得最快、哪个最慢,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教师关闭视频,提出问题:谁跑在最前面?谁是这次比赛的第二名?谁在最后?谁是倒数第二?这样的设疑再次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再巧妙设计活动,以活动再次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如教师课前提供几个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话操作,如小猴子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将小猴子的图片贴在最前面……这样故事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快乐深入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运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深入体验
小学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此时,任务驱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引发学习的体验,学习不再是浅层次的复制、粘贴,而是通过体验和探究,实现自主构建。
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拿出两组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为3cm、2cm、5cm 以及3cm、5cm、6cm 等,让学生猜一猜,哪一组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亲自摆一摆、试一试,并思考问什么。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再如《比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比?数学中的“比”和比赛中的“比”是不是一样?比有几类?比和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这样,问题和任务的提出引发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学生不再是应声虫,而是积极的探究者、主动的创造者。
总之,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其不可小觑的作用,受到师生的关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引导学生加深思考、丰富体验,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获得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