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优化设计
2019-01-12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联盟校区数学组郑灵云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联盟校区数学组 郑灵云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作业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它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师生学习信息互通而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学者认为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并且要求教师具有整体观念,应着眼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素质能力培养。高中数学作业应强调效率和效益的同步追求,增强作业有效性和科学性,注重作业设计和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作业形式与高考压力的作用,使得这一教学环节与素质教育极不相符,所以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势在必行。
一、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数学作业的讲评大约占教学内容的四分之一,但高三年级的作业讲评占数学教学的时间可以高达50%,毋庸置疑的是,数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无论是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批改还是讲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1.“题海战术”仍盲目流行
现如今,仍有不少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往往一味地追求全面覆盖知识点,忽视对难题、新题的进一步探究,仅仅针对考试大纲进行重点强化,较少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作业形式相结合,依旧信奉传统的重复机械化训练。然而作为成熟的高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既定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更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作业层次以及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而不是盲目坚持习题量与数学成绩正相关的教学观念。
2.忽视数学能力和思维培养
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中,经常忽视对于题目背后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分析,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拓展。还有教师已形成教学惯性,一味地坚持惯有的思路和解题步骤,不关注学生独特的思考路径和富有新意的解题思路,在无形中消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造成长久以来无法构建“以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现如今,多数教师更重视学生作业完成的“保量”,而忽视了作业完成情况的“保质”,更影响了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发挥和数学思维的发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师的墨守成规助长了学生作业千篇一律,更加追求格式化、流程化而新意弱化的现象。
3.作业批改讲评欠思考
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老师通过批改作业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通过作业讲评对于做习题时出现的问题和忽视的细节进行查漏补缺。然而一些老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形式主义,重视按时完成而缺少细节提示,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出个性化建议和指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多数教师在处理习题讲解的教学活动中,以解题步骤的反复强调以及教学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而不是根据错误类型和出错特点给出思路上的指引,导致讲评过后依旧效果不明显,学生接受效率低的现象。而对于一错再错的经典例题,教师的处理方式也欠缺科学的指引和监督方法。
二、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策略
1.提高作业结构的科学性和探究性
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考虑能够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不能以学生对习题的熟练程度和知识点是否全面作为根本的落脚点,而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不仅仅要涉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还应该兼顾作业内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的阶段性意义和系统性效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转化,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而在形式上应平衡好实用性和丰富性,教师既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通过多种题型的变化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引导数学知识向数学思维的方向转换;也要重视题型的“新而不怪,新而不偏”,落实到每一处重要知识的深入挖掘;还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个体因素考虑进去。最后,作业的有效性并不完全取决于数量,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而达成的每一次数学思维拓展,着重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意识,让数学的探究不再拘束在习题中。
2.增强作业批改与讲评的有效性
教师应当通过批改作业这一环节,与学生进行良性的教学沟通和互动,一方面是对学生的错误率和正确率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对易错题的规律总结,对陷阱题的规避模型整理以及对学生准确率高的题型进行方式方法的归纳,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批改过程中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上的不足,根据作业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处理。而进行作业讲评时,教师作为主导者,应当具有明确的判断力和感知力,对作业反馈出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略得当的分析解答,同时要在讲评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路,通过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加深对知识和题型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全过程是一个师生交互的平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反馈、批改、讲评,影响着下一阶段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实现,彼此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了动态的数学学习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中去,这对于学生和老师的成长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