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01-1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张振华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张振华
高年级小学生虽然相较于低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不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仍旧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学生此时的数学知识体系尚未完善,认知水平有限,自主纠错意识不强,在学习中过度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计算等实践活动中的错误情况频繁发生,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可以切实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突出错误资源的育人价值,更新教学观念,不再过分担心、抵触学生学习中的失误和出错,而是能够认识到错误资源的应用价值,结合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实际学情,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一、增强师生互动,及时总结错误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和总结错误十分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再次出现相同错误。小学数学教师在高年级教学中,习惯性将学生的错误问题在课后进行统一汇总,于第二节课一起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错误行为和纠错行为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教师讲解错误问题时,学生已经忘记了题目和自己的解题思路,难以起到减少学生错误现象的有效作用。为此,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实时应用新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和讲解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失误当下便发现错误问题,明确出错的原因所在,在教师恰当的指导下纠正错误,以免同样错误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重复出现。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时发现有名学生围绕“0”出现了错误情况,在计算1.7÷0.15时,扩大被除数末尾忘记添加“0”,直接转化成17÷15 得出错误结果。教师发现问题后及时针对转化除数为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讲解,特别强调了“0”的末尾添置,让学生意识到除数数位不够时,不能忘记在末尾添“0”,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发现了练习中的错误问题,重新进行了计算,修改了错误答案,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二、制作错题本,强化错误资源价值
错题本是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问题整理记录下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将其引入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有助于强化错误资源的应用价值,一方面通过错题本的制作和反复查看,改变学生错误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可以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注意,降低学习中的错误几率,另一方面通过错题本提升学生的自主反思以及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这种实用的学习方法,长期坚持错题本应用,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意识到错误资源对于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质量的积极意义,改变自身以往对犯错的自卑、恐惧态度,而是能够自然、客观、理性地正确看待错误情况,将其作为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堂训练习题后,没有直接给学生批改练习册,而是先采用学生两两一组互相批改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验算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在互批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错误问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分析并写下错误的原因,同时列出正确的计算过程。最后教师再次把关批改学生的练习册,找出学生互批所遗漏下来的错误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和讲解,让学生同样把错误问题整理下来,通过课后反复观看错题本,减少接下来同样类型问题的错误几率。
三、合理预设错误,延伸拓展知识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会暴露出来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问题,不过也有些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得不到及时处理,成为危及学生数学学习的极大隐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错误预设,做足课前准备工作,结合教学经验与学情,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将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预设,通过在题目中埋设陷阱的方式,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这节课上课前,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为:①理解圆周率和圆周长的意义,掌握圆周长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圆的周长;②提升学生概括、比较、观察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预设错误问题主要包括:对圆的周长的概念和公式掌握不清;圆周率的记忆不深;计算马虎等。为此,在题目中埋下了陷阱,设计了“一个圆的半圆周长与周长一半是相等的”“圆的直径扩大三倍,那么周长则扩大九倍”等带有错误预设的判断题,引起学生的深思,主动挖掘和创造错误资源,延伸学生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情况,主动挖掘课堂错误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资源中,针对性突破学生学习障碍,改变学生错误的解题思维,教会学生应用错误资源的良好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合理进行错误预设,强化错误资源的应用价值,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