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2019-01-12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许 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计算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从孩子入学开始,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计算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因此,对于计算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小学计算的教学中,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它是不好讲的,甚至有些教师认为给孩子讲不明白,只要教会他怎么计算,能计算正确即可。殊不知,这样孩子们会觉得数学越学越无趣,对于计算更是越做越厌烦。而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老陈守旧的教学已经是过去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对教学就更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方法,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
一、备课不只是备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每一位认真工作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钻研教材,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可有时,教学成果并不能达到课前的预期,教师这时也会感到有些困惑,明明自己已经非常认真地研究过教材,为什么还是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呢?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我们都知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些学习的主体又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与特点,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就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用最适合孩子的方法教孩子。
例如,计算11-8,这是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把1 个十换算成10 个一,用11 个一减去8 个一。这是根据算理总结出的计算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这种抽象的单位换算。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身边的教学工具小棒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计算方法。先把11 分成10 和1 两份,然后从10 中拿出8 来,还剩下2,最后用剩下的2 加上原来的1 是3。这种方法虽然解题步骤多了一点,但是相对容易理解,适合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们在上课之前还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不同能力的孩子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温故而知新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计算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从孩子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入手,让新旧知识对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计算三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从基础知识开始讲起,一步一步地把计算方法、计算步骤讲一遍,在讲解的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规规矩矩,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节枯燥乏味的课,这样的课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效果自然不会太理想。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是在孩子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两者的计算方法差别并不是很大。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解题方法,把方法弄明白,算理弄清楚。因为是复习,所以复习的知识对孩子来说并不难,很轻松就能完成复习任务。这时孩子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获得一定的信心,提高了对后面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我们把新知识介绍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寻找两者间的不同,自己去解决两种计算间的不同之处。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活动中来。
例如,61+25 和161+25。孩子通过观察会发现,两题之间就多了个百位上的“1”,那怎样才能解决计算时多出来的这个“1”呢?让孩子自己利用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三位数加法的问题,教师只要在孩子不会时提一提、点一点,孩子就可以解决这个新问题。
三、利用孩子喜欢表现的特点,鼓励孩子主动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是喜欢表现的,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展示着自己,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爱好、优点等等。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别人关注自己的喜悦感。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孩子这种喜欢表现的特点来帮助孩子主动学习,那么既解决了孩子不认真学习的毛病,又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加减法计算的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在平时都会把这些容易错的地方反复讲解。可对于学习不积极的孩子来说,效果还是不明显,因为在我们讲解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是活动的主体,展示的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孩子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就对这个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我们不如把错题分给孩子,让孩子去找出错误的原因,研究改正错误的方法,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其他的孩子。在学习的活动中,孩子变成了主体,他们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表现的机会,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孩子会慢慢在学习中获得表现的机会,在表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以前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说“教无定法”,因为自己年轻,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想着把最好的、最简便的方法教给孩子,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能提高。可在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后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并不取决于你教了他们什么,而是他们学了什么,如果孩子不想学、不会学,你讲得再好再多也是无用功。所以我们不如用一些孩子喜欢的、能接受的、能理解的方法教学,尽管这些方法可能费时费力,或者有点“笨拙”,但只要是适合孩子,我认为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