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2019-01-12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韩兆凤
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韩兆凤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改革提倡的主要内容,各个学科教育都注重在教学之中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上打破传统思维意识,从而实现科学转向人文方向的学习,从理论基础知识朝着实践方向转变,针对学生全面发展方向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基于此,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转变以往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动机,更加自主地学习,从而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时效性。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活学生研究动机
我国教育部门针对课程改革颁布了相关文件内容,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以及基本能力。高中课程教师要落实在思考和体验教育层次上,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专业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自我努力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感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中,激活学生研究动机是基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研究意识,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内在动力,使得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主体,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传统时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体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教学,结合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构建良好教学场景,使得学生懂得使用生活经验以及熟悉的生活经验处理数学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内化为自身基础知识,从而将数学知识灵活使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学生研究意识。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超市打折以及各种生活化知识融入教学中,结合打折前后盈利情况掌握函数概念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分析的机会,自身作为引导者参与其中,不能过多简述数学知识和概念,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探索能力,从而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时效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需求
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要结合数学知识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想要全身心加入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适合研究的情境,将课堂作为主要场所,结合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营造研究情境,使得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作为教学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用激励性话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整体质量。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时,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知识为学生构建良好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实物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旋转动态下的几何体,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兴趣,进而想要全身心融入学习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教学情景,为其提供适合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意识,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并能够灵活使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中去,还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优化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的动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基本特征,对数学问题进行优化和分析,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开发学生思维,发散性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教师在设计疑问过程中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内涵和现状,注重结合不同维度设计数学问题,并且注重设计的问题之间要具备一定关联性,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充足条件。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等差数列》时,为学生设计发散思维式问题,使得学生可以针对数学知识认真思考和分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灵活使用在解决问题中,还可以起到拓展数学知识的效果,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具有一定价值, 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时效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比较教学形式,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混淆现象,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研究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需求内容,新时期下各学科教育都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的机会和时间,针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将其不断转化为自身基础知识,便于在未来灵活使用,解决和处理更多生活化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探究式数学教学,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自觉融入学习中,使得学生学习观念得以转变,思维朝着高阶层面提升,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