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浅析

2019-01-11赵林林樊孔明

治淮 2018年12期
关键词:供水量扬州市用水量

赵林林 樊孔明

一、研究背景

扬州市根据《江苏省 “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切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控制水资源消耗强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双控措施有效落实,双控目标全面完成。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2.基本原则

坚持双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制度创新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推进相结合。

三、社会经济及水资源

1.社会经济

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4.92亿元,可比价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2.0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475.8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2327.00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比例为5.2∶48.9∶45.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8%。

2000~2017年扬州市国民生产总值数值年增长率平均值为15%,增长率低于10%仅有三年(最低6%)。2000~2016年工业增加值数值年增长率平均值为20%,增长率低于10%仅有6年,2017年工业增加值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数值有所下降,在同一统计口径下,2017年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为8%。

根据扬州市预测结果,并结合趋势线结果,到2020年全市国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约分别为10%、9%。

2.水资源状况

扬州市过境水量充沛,开发利用程度高;径流时程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低;地表水蒸发量大,降水产水率低;地下水水质较优,但开采潜力有限;水利工程设施配套,调度配置能力较强。

2017年扬州市水资源总量为 17.5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5.48亿m3,地下水资源量(浅层)8.00亿m3,重复计算水资源量5.94亿m3。

3.用水现状

2017年总供水量34.71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4.36亿m3,地下水(深层)供水量0.17亿m3;再生水供水量0.18亿m3。全市总用水量34.71亿m3(其中电厂用水量5.28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20.8亿m3,工业用水量为7.37亿m3,生活用水量为2.29亿m3,林牧渔用水量为2.05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1.48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 0.72 亿 m3。

2017年扬州市各项用水指标现状值及目标值见表1。

四、双控指标分析

设定2017~2020年扬州市用水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用水量(不含电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a、b、c、d。

1.用水总量指标

控制用水总量年均增长率低于5.5%。

2.地下水开采量

进一步落实扬州市地下水压采成果,严控地下水开采,年均增长量低于 133 万 m3。

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

控制用水总量年均增长率低于5.5%。

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表1 2017年扬州市各项用水指标现状值及目标值表

严控工业用水量(不含电厂)年均增长率低于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6.5%,约为2.5%。

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扬州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6.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扬州市现状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尚符合指标要求。

五、双控的核心举措

1.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

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针对不同类型严重超载、超载或临界地区的超载特征和超载成因,研究提出水资源调控的措施建议。逐步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与预警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滚动评价机制。

2.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实行规划期用水总量指标控制与年度取用水计划指标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制定发布市级行业用水定额,并根据用水效率红线目标以及用水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修订。

3.扎实推进地下水压采封井

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控制,实施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按照市政府批复的《扬州市地下水压采方案(2014~2020年)》,组织实施地下水压采,规范地下水封井工作。继续执行地下水“五个一”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

4.统筹配置和有序利用水资源

合理有序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积极利用非常规水,进一步做好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加快完善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大力推进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强污水处理厂配套再生水利用系统和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设。

5.加快理顺水价形成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建立完善分类定价、差别水价、阶梯式水价等水价机制,城镇供水价格调整到位。出台使用公共供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政策,计划用水户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执行到位。

6.提升水资源计量监控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工程建设,健全市、县(市、区)水资源监控计量体系。结合大中型灌区建设与节水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和科学计量水平

猜你喜欢

供水量扬州市用水量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钦州市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