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与行绽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花
——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1何海琴
何海琴
茂名市龙岭学校,广东茂名 525000
知与行相统一理论是马克思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在马克实践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给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紧密联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1 知与行相统一理论
马克思就以实践为中心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批判,同时也精辟而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实践观点: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正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世界被二重化了,成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强调实践的作用,所有的理论都应该作用于而且必须作用于实践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掌握知识,接受知识教育,然后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就是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 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运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理论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 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遵守道德规范。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把体验教育作为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要做到知与行相统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体验
(1)教学思考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 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舞台, 让他们参与、倾听、思考、感悟。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是“文本课程”, 更是“体验课程”, 只有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才能转化为“自已的课程”, 即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之源, 体验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比如很多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即情即景地运用漫画、小品、诗歌、歌曲、故事、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情境, 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授知识境界。鉴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知识,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得到体验,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教学实践
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课前我在研读课标和教材、进行学情分析的前提下,我把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情景,让学生从四个情景来体验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与丰富性,从懂得作为一名中学如何以平等的心态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教学设计了四个站:第一站:节日站。第二站:建筑物站。第三站:语言站。第四站:见面礼站。请四组学生展示四个不同国家民族(美国,泰国,印度,中国)的见面礼,通过这一情景,使学生明白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2.2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利用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体验
(1)教学思考
站在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高度,在课堂上适当开展活动教学,组织学生体验诸多角色,是使学生将单纯的理论教育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意识的有利途径。俗话都说,只有去做过了,不管结果如何,自己才会更加理解。特别是对于初中生,学生们的思想还没成熟,课本的一些理论对于他们来讲,可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深层的内涵却不理解。如果能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融入活动教学,我认为学生是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而且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在轻松的氛围去接受新知识。
(2)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中,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节,悦纳生命的时候,具体讲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对待缺点,发扬优点时,我想到学生应该都可以看懂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其实质内涵,或者说具体应该怎么对待这个问题,我想学生们没那么容易就理解。于是我插入了一个“举手指”的活动,具体是:同学们把右手紧贴在桌面,当听到具体指示时就举起相应的手指,其他四个手指不可离开桌面。如:第一个问题:你希望考高分吗?如果是,请高高举起你大拇指。第二个问题:你希望同学们都赞扬你吗?如果是,请高高地举起你的食指。第三个问题: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希望收到家人和同学们的祝福吗?第四个问题:如果是,请高高地举起你的中指。你希望父母给你增加零用钱吗?如果是,请举起你无名指。由于想到第四个问题都是大多数同学都想得到的,科学证明右手紧贴桌面的话,无名指是不可举起来的。同学们会在这个活动中很努力地举起无名指,但是却不行。做完活动之后,我就接着引导学生,在刚才的活动,除了无名指外,其他的手指都可以举起来,那是不是无名指就没有用呢?这样,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出知识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缺点,我们要善于肯定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由此,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活动结合课本知识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进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3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
(1)教学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外,更多的是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通过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想法,从而理解另一方的做法。正是可以使得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特别是初中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我觉得这种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2)教学思考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调控情绪时,在导入时就采用了角色扮演。让五个同学来按小品的角色演小品《两杯咖啡》的两个版本,其他的同学认真观看,注意小品中人物的表情。
表演完之后,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版本的小品中父亲、女儿、母亲的感受分别是怎么样的?这就基本上达到了我用这个小品的目的,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心情的影响,从而可以顺利地进入到讲授新课的环节。
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知识,适当创设环节,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体验,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3 结语
知与行相统一理论作为马克思实践论的重要理论,不仅在他创立的年代具有重要作用,对我们现在人类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了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运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观点:一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体验,二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利用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体验,三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浅谈了这三个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笔者认为还是浅析得较充分。笔者认为本文章中略有不足的是,由于马克思创立知与行相统一理论的客观背景以及主观认识等方面的限制,但从马克思本人的知与行相统一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显得有点不足。毕竟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不断地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补充与完善,才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更好地指导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比如,毛泽东在马克思实践论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这一理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也比较重要。毕竟不是教师所讲的都是对的,都是真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须注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这是我觉得本文还有待改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