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冲突、共享”主题审议中二级操作实践与思考
2019-01-11徐湖燕
徐湖燕
萧山区河上镇中心幼儿园,浙江杭州311265
1 主题审议内涵
主题审议是教师对具体主题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对相关的目标、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是课程园本化开发和执行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幼儿园课程问题、决策形成的过程。
2 主题审议实施策略——段、班二级审议操作模式
根据本土幼儿的生活环境、人文特点、饮食习俗,结合本土资源从段级共性研讨开始到班本化个性研讨再到段级交流分享,让课程内容园本化。
2.1 主题审议三元素
2.1.1 审议三部曲
前审议:以段级组织为主采用现场教研形式,统一对某一主题进行理解,根据年龄特点和兴趣对各类资源等进行审议,制定普适性的总目标和课程内容。
中审议:以班级审议为主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求、生活经验及经验的运用,进行反馈调整。
后审议:主要围绕孩子的能力和特点,审议反思总结。
2.1.2 路径与做法
采用段级教研——班级教研——段级教研
(1)聚焦问题——段级主题前审议
具有普适性,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原有经验、能力、认知水平对各类资源进行分析和梳理;制定主题总目标;选择与替换课程内容;主题网络图的绘制和脉络推进;
(2)聚焦冲突——班级主题中审议
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和兴趣点,对资源、目标、课程进行班本化、个性化的分析、调整生成和补充,共同商定一周计划的内容,对重点活动的开展形成方案。
(3)聚焦共性——段级主题后审议汇报教研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2—3 天进行一次段级教研,教师分享个性问题,分析本班是否也存在此类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找出共性问题,共同商讨解决。
2.2 主题审议活动流程与组织策略
主题审议实施流程:前审议(段级审议)——中审议(班级审议)——后审议(段级审议)
2.2.1 前审议——段级小组群策群力
通过团队间相互配合,组员分享个人观点、问题分析、经验梳理共同制定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与内容。具体流程如下:
(1)主题总目标审议
主题总目标如一个物体的中心点,内容从这个中心点发散。通过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制定,分别是核心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2)主题资源审议
主题资源是主题实施的关键条件,是实现主题目标的重要因素。包括校内资源和本土资源,在审议前通过调查表形式对资源进行汇总。
(3)主题网络图及主题脉络
在网络图绘制的过程中,采用要素分析式、问题分析式和活动分析式其中一种对主题进行分析、梳理主题脉络。
(4)活动内容审议
课程审议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幼儿,使课程变得适宜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审议前,对主题进行通读和了解,找出不可操作、需要替换或需转换的课程。
2.2.2 中审议——班级小组个性显现
班级是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环境,班级小团队的审议是将段内普适性的内容做到班本化的个性化内容。
(1)目标实施与调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与总目标的对照,分析目标是否达成,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
(2)资源的有效利用
资源是否有效利用?如何利用?思考如何将本班特色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
(3)课程审议
随着教学活动开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程环节设计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个性特点;本班孩子对目标的掌握;关于孩子的生成性课程这些都是需要班级教师每天进行审议的。
3 后审议——段级小组汇报交流
交流汇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在实践操作中的困惑,讨论交流个性化的问题,梳理寻找共性问题和个别个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实施的成效、反思及措施进行汇报交流,并将方案记录。
4 反思——在反思中自我成长
4.1 提高效率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审议的效率不够,常常会出现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较好的讨论完一个相关问题,导致最后完成的较仓促或是拖延。
4.2 审议细致化
充分考虑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审议和制定课程必须要从幼儿的原有经验、能力和年龄特点出发,从而结合《纲要》中的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3 审议多元化
尝试采用更多的形式: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幼儿学习、向家长学习等多种途径,建立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并强调突出以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提高教师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主题审议是智慧与智慧之间的碰撞,让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辩护不是随便说的,而是要从理论与实际中提供论据,必须是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