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教师课程游戏化实践的几点策略

2019-01-11

好家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研理论班级

文 马 洁

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在组织与实施课程时,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和随机指导幼儿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对自然状态下幼儿的活动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有效的指导力。面对新教师这样一支新生力量,在教学经验、观察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如何科学地实施课程游戏化?

一、理念先行,理论实践,相伴相生

让理论学习成为实践最有力的支撑。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过程中,读书对于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来说不是难事,但怎么读才有用?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为的循环往复:(1)理论书籍阅读。从“精读”到“博读”,边读边画重点,边读边摘录,边读边实践。在课程游戏化改革的进程中,需要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导航,也需要用实践来验证理论。(2)碎片式线上阅读。可以通过微信线上学习群对网络上的专家理论、优秀园所实践、国外先进理念等进行分享、交流与讨论,这些线上学习的知识往往看到就能学以致用,在实践的同时进行反思交流,效果明显。(3)实践中思考。班级开展课程游戏化活动,都会制作《班级弹性一日作息表》《自主签到表》《班级规则图》,但很多教师都是依样画葫芦,不明白这么做的原因及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究竟折射出怎样的课程游戏化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去理论中找答案,依托理论来分析:这些行为实践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要给幼儿带来怎样的游戏精神?和幼儿一起制定真正有意义的弹性作息制度,让幼儿在自主签到中学习数的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规则图真正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行为。只有教师真正将课程游戏化理论内化于心,才能外显于行。

二、起点放低,聚焦问题,逐层推进

新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实践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生活经验不足会出现很多预见不到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支持教师提出困惑,提出问题,甚至允许教师发生错误。聚焦真实发生的问题做真研讨、真剖析,才能解决真问题。其次,应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教研立足于问题发生之地、发生之时,以解决问题为教研之本,随时随地做教研,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小问题做微教研,共性问题以大教研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同时,避免骨干教师掌握话语权,让新教师成为教研的主角,多表达,多思考,多讨论,让骨干教师成为倾听者、点拨者和提炼者。

三、空间释放,分享失败,总结得失

新教师在最初的活动组织中会出现概念模糊、不知如何入手、活动组织缺乏深度思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是靠教就可以避免的,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体会和总结。但新教师接受的新信息和新事物多,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新想法和新创意,应给予他们空间,给新教师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允许他们犯错,陪伴他们一起分析问题,从中寻找经验。分享失败的过程比享受成功更珍贵、更有价值。年轻人的智慧与创意会带给团队和幼儿无限的惊喜与期待。

四、陪伴引领,亲身参与,抓真问题

课程游戏化贵在实践,重在观察。教师们会花大量的精力准备材料、环境与活动,但一方面由于新教师经验不足,对幼儿的能力判断不够精准;另一方面,活动效果更多取决于活动现场,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往往不够。只有管理者参与到真实的实践过程中,与教师一起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教师的观察行为和能力,观察教师能否发现真问题和教育契机,能否反思材料、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才能基于问题导向,与新教师共同完成实践中的真探讨并真正解决问题。

五、以勤补拙,千锤百炼,积累经验

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也指出“可以对幼儿进行一天三次、每次三分钟观察”的建议。这些都在告诉新教师,没有经验一样可以成为好教师:会观察——做个眼勤的教师;会记录——做个随时记录的教师;会实践——做个行动派教师;会反思——做个会思考的教师。具备这些品质的教师,即使刚走上工作岗位,一样可以成为能够理解幼儿、支持幼儿、读懂幼儿的好教师。

猜你喜欢

教研理论班级
坚持理论创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班级“四小怪”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班级英雄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