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9-01-11江苏省淮安市广州路小学杨智慧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小学生

江苏省淮安市广州路小学 杨智慧

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提问教学来不断诱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开展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认知不够深入

尽管教学改革已经得到深入的推行,但是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认知不够正确,从而出现了无效问题情境教学的现象。在课堂中,教师太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至于在一堂课中设置了过多的问题情境,这对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较大的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无法在相关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2.问题情境的创设单一且流于形式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以至于问题情境非常单一。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这种教学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所以在课堂上大肆开展和创设问题情境,为了开展而开展,不注重学生能不能在相关情境中获得知识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样一种流于形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质量也就无法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保障问题情境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驱动。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保障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如此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2.契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为了确保问题情境的有效性,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教师才能够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从而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加深,达成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把握也能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深入,不至于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

3.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以及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所以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创设。例如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趣味性情境中适当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元素,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则需要重点强调问题情境的趣味性。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1.创设游戏化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喜欢游戏是其天性,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时候如果能有效地将游戏进行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较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游戏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很好地契合了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将游戏教学引入问题情境中,能够促进问题情境更为良好地创设和开展,从而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以及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元、角、分》一课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文具店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扮演情境中的相关角色。教师依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角色安排,如售货员、顾客等等,同时对文具店里面的商品进行不同的定价。在文具购物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小明购买所有文具一共花了5 元钱,那么小明除了给售货员一张5 元整的人民币,还可以怎样付钱?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其中,如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思考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能够更为深刻。

2.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数学问题是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如此也有利于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良好地渗透生活化元素。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的,教师如果可以将其引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就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概念更为具体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时、分、秒》的学习中,学生单纯理解这几个概念还是过于困难,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其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拿一个钟表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充分地对其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完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钟表中哪一根指针是最长的?钟表中哪一根指针走得最慢?事先学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学生都能够快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秒针和时针。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钟表为什么这样设计吗?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思考力都非常集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本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如此,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之后再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充分掌握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效地在课堂中开展开放式的问题教学情境。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自身有效的思考以及教师有效的引导中明白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法。例如在学习除法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一个班级有34 个学生,每排坐5 个人,需要坐几排?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喜欢利用理性思维去解答,即34÷5=6……4,所以他们得出的答案是7 排,而有的学生喜欢利用形象思维去解答,即在草稿纸上进行画图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此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其在参与融入的过程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游戏化、生活化以及开放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提高问题情境实施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并为今后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