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成为习惯
——农村小学英语“类母语”教学初探
2019-01-11江苏扬州市甘泉小学
江苏扬州市甘泉小学 王 红
类母语,即近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水平,具体地说,也就是学生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接近于母语的语言能力。而要实现英语类母语教学,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习惯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乃至去创造,从而消除农村地区英语教学在经济文化、社会背景、教学资源及条件上的差距。在农村地区,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可谓满腔激情,却施展不开,不少教师还停留在以词句分述为主的单列式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师生单项交流多,生生合作互动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重记忆轻思维,重优生轻差生,重卷面轻全面,即便是在新课程改革与新一轮课堂改革的影响下,不少教师也只是追求表面功夫,以为把课堂弄得热闹一些就是改革了,就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了,其实,收效甚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类语言教学,重视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在类语言教学下,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是集语言、词汇、语法与语用于一体,并在“用英语”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实现“用英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尝试从生活出发、从兴趣着眼、从绘本着手的方式,以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让他们的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一、从生活出发,让课堂更有感染力
农村学生质朴、纯真,他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山间小路,在田野溪边,在村里的戏台边,倘若教师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上课就照着教材说西餐厅里的水果沙拉(make a fruit salad)、快餐店里如何点菜(would you like...),学生很难立即从乡村生活切换到西方国家的生活中来。这样一来,教与学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鸿沟,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回答,过分的拘谨与乖巧,反而给课堂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样的语言教学缺乏感染力,虽然有内容,却没有情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学生只知道背单词、背句子、背语篇,却很难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更别说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
在类母语的教学探究中,笔者尝试从生活出发,借助教学道具、学具以及信息技术平台,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延伸教学话题,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有亲切感,感觉自己属于这个课堂,感觉自己能够融入课堂。如在教学On the farm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没有“farm(农场)”这个概念,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就捕捉了基本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小果园、小菜园、小池塘、鸡鸭圈等,以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镜头,把这些农场里的小动物及果蔬们带进课堂,“What is this? It’s...”“What are these? They are...”在轻松自然的对话中,让学生轻松地走进课堂。随后,笔者还呈现了事先准备的菜篮子,以这些他们非常熟悉的水果和青菜,强化学生对这个句型的应用,如此一来,课堂中有了生活的影子,学生学习起来也就轻松多了。
二、从兴趣着眼,让活动更有趣味性
兴趣,对于这些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而言,就是最好的老师了。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淳朴,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一想到学生天真的小脸蛋上那双发亮的眼睛,笔者的心里就是暖暖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最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心中带着问题,带着兴趣,主动要求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Story time时,在故事教学前,笔者尝试以微课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通过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教学,以“What does he do?”这首欢快有趣的小儿歌帮助学生们熟读a nurse,a policeman,a teacher,a worker,a cook,a doctor,a driver,a farmer这8个职业类单词;同时,以趣味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们熟悉“What does he/she do?He’s/She’s a...He/She...”在这个微课视频的带动下,学生在语篇阅读之前,对重点词汇及句型有了一个前置性学习,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续的学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在微课学习之后,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翻卡片”的小游戏,利用课前准备的职业卡片,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话式学习,从而把教变成用的过程,促进知识的迁移。
(翻卡片)
S1:What does he do?
S2:He’s a doctor.He helps sick people.
S1:What does she do?
S2:She’s a teacher.She teaches Music.
三、从绘本着手,让阅读更具主动性
绘本故事,是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福音”。首先,它色彩明艳、形象生动、内容有趣,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让学生有探究与表达的愿望;其次,它言简意赅,句式简短反复,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有利于学生英语素养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英语绘本资源在教学中的渗透,精心地通过英语读物、报刊、网络等渠道,为学生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合适的绘本读物,并创造性地以微课教学、电子绘本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与空间。此外,笔者还在绘本阅读中,加入很多动手探究的活动机会,如DIY绘本、制作阅读推荐卡、个性绘图(如利用大米、绿豆、树叶、野花、小菜园的蔬菜等设计绘图),等等。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单元时,笔者在教学中就从绿色沙拉、健康沙拉这个角度出发,插入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PiratePete Keeps Fit。在这个绘本故事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绘图及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主动提问,进行大胆预测。如在读第一幅图 “Pete was a pirate.He had a parrot called Beaky.Pete had a big tummy”时,笔者就围绕“big tummy”这个关键词进行提问,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阅读。
(1)Do you have a big tummy?
(2)Who has a big tummy?
(3)What do you do if you had a big tummy?
而在读第二幅图时,笔者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Pete因为big tummy带来的其他麻烦,如He can’t do up his shorts/jeans.借用chant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创造性地利用chant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I can’t do up my trousers.My tummy is too big.
I can’t do up my shorts.My tummy is too big.
I can’t do up my jeans.My tummy is too big.
I don’t like my big tummy.What can I do?
总之,类母语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接受,接受语言,以所学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语言表达,就像我们进行母语学习一样,语言与思维浑然一体。在农村地区,以类语言的教学理念,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想要参与的热情,有想要表达的诉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农村地区的英语课堂,也能“原汁原味”“生动十足”,让学生小脸通红、双眼发亮、声音清脆洪亮、浑身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