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间弥生绘画潜意识与圆点植物

2019-01-11任康丽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间圆点潜意识

任康丽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设计学系 副系主任 副教授

夏良娟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设计学系 研究生

1 引言

草间弥生是日本当代艺术家,2016年度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100位影响力人物之一。她在美国从事当代艺术16年,以偏执、偶发艺术为媒介,排斥潜意识中的恐惧记忆与传统模式。1973年回到日本后,她以抒发爱为主旨,塑造一系列平和、唯美的艺术作品。其中以《花》、《南瓜》等系列植物题材体现出她热爱生活的创造力。草间弥生通过潜意识记忆的辅助与补偿,从环境差异中获得清晰自觉的艺术思维认知,潜意识在她的艺术创作之中激发着丰富的想象力。

2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

草间弥生对潜意识控制与运用是将植物绘画创作发展为艺术形态表象。她的植物绘画特征从具象转化为抽象,童趣、唯美。其创作手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1)草间弥生用平铺直述的艺术方式记录脑海中的点,以还原陈述潜意识形态;2)她以主观意愿夸张植物造型、用色彩高纯度对比作为植物主题绘画表现形式;3)她将植物拟人化表现来处理脉络网格与圆点之间的关联,体现愉悦潜意识的转化。在草间弥生植物主题创作中,艺术创作与潜意识从陌生走向激烈,作品最后呈现出羁绊的和谐。这些植物主题的潜意识创作推动着草间弥生的艺术历程。

潜意识创作是运用未被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记忆、经历、体验形成的艺术创作形式。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由集体潜意识与个人潜意识两部分组成。“集体潜意识是个体潜意识的更深层次, 是生物进化过程中, 社会因素, 历史文化因素在整个生物群心里上的积淀。”[1]草间弥生集体潜意识是受日本自然环境和文化熏陶而形成的日本人共有潜意识。她的个人潜意识是她历经后天社会生活、学习、疾病所形成的,其中她在日本童年记忆与美国经历所形成的个人潜意识是作用于她绘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草间弥生集体潜意识引导她将植物作为艺术主题,个人潜意识促使她运用圆点、强烈的色彩、简洁明快的造型作为其绘画主体表现形式。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具有延续性与动态性。植物主题绘画被创作于她艺术生涯各个阶段,圆点、脉络遍布在她所有艺术领域。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艺术技法一直是她绘画作品的突出特征,彰显个性。在不同心理环境下,她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传递出鲜明的动态情感,营造出千变万化的观赏体验。草间弥生植物绘画创作源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甚至她自身的精神性疾病,还有她不甘于现状追求自由的性格。这一切错综复杂的背景,构成其丰富潜意识观念,在她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草间弥生潜意识记忆也为她的创作提供灵感。她在创作艺术中持续建立、积累潜意识碎片,主观认识也不断更进,促进其艺术思想有序发展。在潜意识与主观认识的结合中,她具体以自我意志表达为核心,以写意、抽象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她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

3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潜意识溯源

3.1 日本

民族文化与家族环境对草间弥生潜意识形成具有很大作用。1948年,她在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学习绘画基础知识。由于童年生活环境近邻苗圃,其绘画主题形态多是植物,枝繁叶茂、百花丛生。草间弥生意识形态思想与植物关系微妙,当她沉浸于植物世界时,花朵形象有时会变成面目狰狞的人脸,追着她跑。在民族文化与家族环境的交织中,植物承载着草间弥生最愉悦与最痛苦的潜意识记忆。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显现出日本民族文化与东方艺术精髓的融会贯通。东方传统美学探求事物本质,不注重光影、体积与纵深表现。草间弥生圆点植物绘画结合西方点彩派图像语言,强化装饰性。作品整体造型优美,图案抽象,色彩明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她在美国的绘画是潜伏于脑海中对自然、植物形象、日本文化、东方艺术的潜意识记忆,经开放自由艺术思想潮流冲突而创作完成的。她将自己看到隔着一层网的圆点世界与植物相结合,将潜意识记忆与恐惧主观体验相融合,这是她畏惧童年记忆的表现。她将自己害怕的东西置于绘画之中,希望恐惧会消失。东方传统美学寄情于物、物我结合的创作形式是草间弥生植物绘画创作表现手法的潜意识记忆。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也受日本浮世绘①影响。浮世绘以享乐为美学核心,反映人们现实的需求。它夸张的表现方式、抽象的装饰性图案、鲜明的色彩等根植于草间弥生创作潜意识中,为她植物绘画主题里造型的夸张,色彩的强烈对比埋下伏笔。浮世绘渴望突破等级界限的艺术思想与她奋力冲出传统艺术枷锁的创作思想相契合。这是草间弥生积极采用冷暖色彩对比表达情感中焦躁与动荡的潜意识动机。

3.2 美国

1957年11月,草间弥生抵达美国。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她的绘画潜意识挣脱了传统绘画思维的束缚。当时美国正值纽约苏荷艺术区形成之际,社会文化中的先锋人物在纽约集聚,艺术氛围空前活跃。如被称为“女毕加索”的美国现代主义画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将灵魂交付于自然、植物、花卉的绘画观念广受喜爱与推崇。她是草间弥生最重要的朋友,也鼓励草间弥生前往美国学习绘画。其表达意象的创作思想促使草间弥生开拓创作思路,形成反抗传统绘画形式的创作潜意识。草间弥生积聚近三十年的潜意识创作灵感伴随着她前卫艺术思想的形成而绽放,她涉足绘画、装置、影视等多个领域,艺术生涯达到高潮。她成功的经历使其超越现实,巩固发现美,传递着爱的潜意识。

4 草间弥生绘画创作中潜意识与圆点植物创作表现分析

4.1 潜意识形态表达——圆点

点是最简洁的形,一个点是一个微小世界。它难以融入外在环境,当它是圆形时,融入外在环境的可能性趋近于零。圆点具有向心力和离心力,向心力总会战胜离心力,即使圆点进行离心运动,它依旧围绕自我的中点;离心力使圆点活泼,启发着动态情感。草间弥生汇集圆点,构建一个同类圆点世界,为自己开辟一片圆点艺术领域,为观者营造一个潜意识圆点空间。她的圆点创作是纯粹的,完美的,起源于脑中潜意识的惊恐与想象。圆点作为其潜意识形态的现实性表达,伴随着她生命的轨迹。圆点形态与艺术创作的多方结合,演绎她艺术创作思想的萌芽、发展与蜕变。圆点符号自由无规则的散落在草间弥生《母亲的肖像》中,不断地重复是她精神状态浑然天成的声音,是她对内在精神的视觉化阐述,其随意特征也正反映出草间弥生对她生活状态的无所适从。

在美国期间,圆点是草间弥生对个人信仰艺术化的抽象性表达,也是她精神的寄托。以植物主题《夏之花》为代表,她运用夸张抽象的造型,花朵、枝叶都是张牙舞爪的模样。但圆点的组织合理有序,成为她与童年记忆的恐惧相对抗的武器。她在表现中以圆点植物为依托,与潜意识记忆中的惊慌做斗争,画面所呈现的激烈之中的稳定是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她不屈服于社会现实,向往爱与和平的艺术思想在画布上显现与张扬。回到日本后,她以《南瓜》系列为代表,将圆点按大小渐变规律排列,表现远近、高低、弧度等不同构成形式的南瓜立体形态。圆点很和谐,给人稳定与安全感的各式南瓜表达出她与自我的和平相处。

4.2 潜意识情感表达——色彩

“严格来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2]阿恩海姆充分肯定色彩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色彩认知与体验是人的集体潜意识。人类与生俱来的生活经验积累形成对色彩的感知早以一种模糊视觉感知与清晰知觉感知相融合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类脑中。如太阳的光芒、橘红的火焰、淡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不同的色相、纯度、明度会传达出不同的内容与情绪。草间弥生极端夸张地运用色彩将自我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暖色系与冷色系圆点植物绘画是她不同侧重点的潜意识情感表达。她将实物进行平面化处理,用立体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一切鲜活饱满的事物以轮廓线形式存在,高度抽象、概括。她运用平涂的方式促进色彩情感的纯粹表达,圆点植物以鲜艳、高纯度、中明度呈现,冷暖对比强烈,生机勃勃,性格鲜明。

草间弥生暖色系圆点植物绘画多以大红、柠檬黄为主色调。家乡落日余辉是草间弥生潜意识里刻骨铭心的记忆。圆点植物曲线轮廓与温暖色彩相结合,诠释出她对人生、对艺术的乐观心态。圆点植物红色、黄色的花朵、饱满的瓜果,在草间弥生暖色系绘画中历经平淡、狰狞、甜美等形象转换。如《豌豆花》新鲜活泼的明黄色花瓣上点缀着大红色的圆点,豆绿色长条形枝叶伸展出潜意识的雀跃,黑底红网背景悄无声息的体现出潜意识平静下的悦动。再如《花(D.S.P.S)》黄色的南瓜位于画面正中,南瓜窗前小女孩粉色连衣裙与粉色地面协调,体现出她生活童真性的向往。蓝绿色枝条穿越南瓜开出娇艳的花朵,她们是草间弥生潜意识顽强个性的张扬。

草间弥生冷色系圆点植物绘画多以蓝紫色为背景,深红色网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蓝紫色碎片化整为零。圆点植物艳丽跳跃的主体物与斑驳深远的背景形成激烈反差,将画面抑郁、沉闷的氛围消散。创作中构成要素、取舍图形,阐释出草间弥生与自我、现实和艺术相碰撞而衍生的冲突。最终,这些画面融合在草间弥生潜意识里,是她对艺术与生命永恒的热爱。如《华丽的道路》圆点向日葵被数量繁多、飞舞自由的黑色蝴蝶遮挡,黑色块掌控画面基调,飞扬的绿叶表达出草间弥生潜意识里迎难而上的心态, 陪伴她突破错杂、动乱、不安的现实情绪。

4.3 潜意识思想表达——主题

艺术创作要实现作品形式与思想统一才能建立艺术家期望的主题。“自我消融”是草间弥生最爱的主题。她采用重复的元素创造视觉空间,有限的圆点延展于无限的空间,形成“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的“无我境界”。 ”自我消融”是优美的空间。 主体的“我”与客体的“物”相融合,艺术表现手法与思想达成一致。它在形式上以接触、体验的方式实现艺术作品与观赏者的物我一体式融合;在思想上是草间弥生艺术理念与观者情绪体验的交汇。她将圆点编织为无数张网围绕在物体周围,消融物与我的界限,使观者身心愉悦。

草间弥生自我消融主题在植物绘画中以花朵、藤蔓、草丛、昆虫等为载体,以圆点为具体形态塑造空间。如 《花1》圆点抚平她内心的躁动,将物与我消融于无尽的宇宙。无限的网消融平面化的花朵与茎叶;红网下黑色的夜晚,花瓣上闪烁的红点,这是体现草间弥生潜意识渴望蜕变、超脱的形态。又如《野末》圆点模糊了草地、蝴蝶、高山、天空等的物质形态属性,造型轮廓和色彩构成是画面核心,概括出草间弥生对绘画创作最本质的认知。再如《胡萝卜》消融在编织的蓝色篮子一角,倾斜的构图,看似安分实则活泼。圆点构成的豌豆、萝卜形态是她对抗苦闷,渴望爱、呼吁爱,表达童真的武器,也是她表达艺术、热爱生命的潜意识思想表现。

5 结语

草间弥生艺术创作历经面对潜意识、对抗潜意识、最终战胜并驾驭潜意识这三个阶段。其中圆点植物绘画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充分体现潜意识在草间弥生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圆点植物主要以圆点的排列变化、色彩对比、主题营造为媒介,诠释出草间弥生潜意识思想的变化与发展。通过对草间弥生潜意识与圆点植物之间关联剖析,有助于研究草间弥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轨迹。

注释:

①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又称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以官妓和艺伎、戏剧场景和演员、风景、传奇事件和神秘故事为主题。

猜你喜欢

草间圆点潜意识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草间情话
巧猜点数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⑩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
走进草间弥生圆点万花筒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一边草间战斗,一边弥生哀伤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