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师个性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9-01-11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5期
关键词:单调建模数学知识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王 丹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优化,旨在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数学教学也同样如此,自数学建模被纳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已经在不断优化。数学建模思想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普及,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将数学建模教学应用在数学教育中,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拓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度。

一、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建模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建模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师所拟定的题目需确保难度适中,才能让学生有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同时,难易适中的数学题目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较好的信心,避免因对数学建模的恐惧而降低自身的学习效果。在为学生设计建模教学目标时,也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建模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讲述必修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并可以初步理解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出发,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公共点,以公共点的个数来判定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师在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物体来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可以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找准目标定位,并结合实际问题或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二、重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数学模型

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教师所选择的题材还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建模中感知到熟悉感。结合生活经验设计出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效率。同时,数学学科也是一门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学科,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境,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到数学模型。例如,在讲述必修3《平均数及其估计》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能用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估计总体的水平,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模型。如:我校高一年级一共有6 个班级,1~6 班中的学生均为47 人。随机在每个班级中抽取15 名学生,以这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准,问哪个班的成绩可能更好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通过熟悉的场景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在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与观念,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成长。如,在选择建模题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建模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来开展数学建模教学。通过实际问题的构建,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述必修1《函数的简单性质》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本周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为例,引导学生画出温度与日期的函数图像,结合图像来分析函数的单调性。以上是从形的角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来分析图像的单调性,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建模来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均会认为数学学习较难,从而产生畏难、抵触等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需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更加有趣、高效的课堂。而通过数学建模来完成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数学建模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问题来采取优化措施,这样才能进一步获得较强的建模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单调建模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知多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