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提升教师国家课程执行力的现实路径*
2019-01-11季俊昌
□季俊昌
国家课程具有国家意志, 是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因此提升国家课程执行力, 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 是中小学保障“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落实的中心工作。 但国家课程执行活动并非可以在简单、 封闭的环境下进行, 而是在开放的复杂系统中展开的活动; 国家课程执行力的加强与提升是系统工程, 并非只是某个组织或某个人的事情, 也不是单一的活动。 基于此, 明确路径、 聚力实践, 多元互动、 系统推进, 就成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 在执行文化的创建中提升教师国家课程执行力
(一) 加强国家课程政策宣传
课程政策宣传是国家课程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 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 有利于形成课程执行的舆论环境。 丽景小学通过开发利用一切宣传资源, 如校园网、 教职工大会、 学校内教师易接触和感受到的各种宣传媒介, 积极宣传有关的课程政策信息, 使教师从心理上感受到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的氛围无处不在, 以此提高对课程政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二) 校领导以身作则,做执行国家课程的模范
国家课程的执行要从领导做起, 特别是校长, 不仅要致力于学校执行文化的建设, 更要聚力建设执行力强的教师团队。 在丽景小学, 校长的课程领导不仅是循循善诱的言说, 更是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以实际行动领导教师开展国家课程执行活动。
校长的执行力体现在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 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上。 丽景小学的校长不是站在 “行政位”, 而是站在 “专业位” 上, 在如下方面率先垂范: 一是身体力行地学习掌握各科课程标准, 做到更专业、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 二是校长不仅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而且走进其他课堂, 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了解教师的 “教情” 与学生的“学情”, 掌握并研判有关信息, 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促进国家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三是指导教师认真执行有关课程标准的相应制度, 比如学习制度、教研制度、 检查反馈制度等, 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课程标准,透彻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 需要、特点, 避免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因教师不能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而拔高教学要求、 把握教材出现偏差等现象的发生。
(三) 重视激励机制的建立与运用
执行国家课程需要全校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执行与落实过程中, 教师难免会出现热情减退、 动力不足、 疲惫应付等状况, 为此, 丽景小学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比如, 以发展眼光关注教师课程执行的效果, 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 重视教师课程执行中学生的知识经验、 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重视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上述措施激发教师提升课程执行力的期望和专业上进的动力, 从而为学校加强国家课程执行力创造良好氛围。
丽景小学以办学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组织、 制度、 措施、 方法上建立和完善导向机制, 科学地利用所有利于国家课程执行的因素, 创建并形成课程执行文化, 从而为教师有效执行国家课程提供意识、 观念和精神上的支持。
二、 在深化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升教师国家课程执行力
(一) 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为使教师改变传统备课的惯习, 建立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理念和方法, 丽景小学要求老师们在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以下认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不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统一标准化, 它既不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不是教学内容和标准的简单对应, 而是一种教学理念, 强调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关系, 即选择教学方法的意图要与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相匹配, 是对学生各方面学习结果的关注, 以及对结果监控的强化。
为了让教师掌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 丽景小学要求教师, 首先选择相应的学科教学主题, 从内容标准解析、 学习目标界定、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活动安排等环节, 完成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之后将教学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再后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对教学设计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丽景小学重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促使教师摆脱传统、 单一、 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不断磨砺中逐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能力, 从而为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 以“自主·快乐”理念引领教学方法变革
丽景小学积极营造自主、 快乐的学习环境,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注重运用对话、 合作、 探究等学习方式, 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空间。 在 “自主·快乐” 学习理念引领下, 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式, 使课堂不再是 “教室” 而是 “学堂”。
数学组实施的 “自主探究” 教学法, 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也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受。比如, 在教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集合》 时,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圈一圈、连一连、 摆一摆的方法, 自主探究新知; 课堂上让学生多说, 充分暴露思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
(三) 创新教学方式:实施“选学习方式走班”
“选学习方式走班” 是打破原来常态下的班级组织形式, 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和个性需求, 自主选择班级; 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双向选择, 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五年级共设置 “自主班” “互助班” “师助班” 三种形式。 在丽景小学, 由于随着年级的增高, 在同一个班级内, 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全班有40名学生, 教师按照统一进度讲,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化在增大, “吃不饱” 与 “吃不了”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新的学习方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选择空间, 学生打破班级界限, 根据自己学习基础、 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 自主选择进入 “自主班” 或 “互助班” 或 “师助班”。 分班之后,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结伴学习,便于教师采取相匹配的指导方法, 更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选学习方式走班” 式的教学方式改革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节奏, 既适合每个学生的学, 又让学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的成长也就自然发生。
(四) 探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
在执行国家课程中, 丽景小学探索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 首先, 在学期开始前制定相关学科 “课程纲要”, 明确任务要求和质量要求, 用来预测和检验教学的有效程度; 其次, 根据预设评估的学习结果, 研讨单元和每课的教学设计并展开教学活动;再次,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普遍采用学生自评、 同学间互评、家长参与、 多学科教师协同的评价方法, 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对学生进行立体化、 客观化的评价。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各科教师、 学生、 家长协同参与,构成更为公正和有信度的评价主体。 教学中评价的尊重、 平等、信任等因素的存在, 使得教学评价更具导向性、 激励性和促进性作用, 不仅实现 “教、 学、 评一致性”, 而且保证评价检测教学的有效性。
三、 在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中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一) 注重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
创造性学习学科课程内容。 能够创造性诠释、 适度缩减与拓展、改造与建构学科课程内容, 是衡量课程执行力的重要标准。 因此,对文本课程 (教材、 教参等) 的改造成为丽景小学的主攻方向。 而教师对文本课程进行改造的形式多样, 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对文本课程顺序的调整, 二是对文本课程内容的拓展。 比如, 对文本课程顺序的调整, 丽景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课顺序, 多数情况下按照教材的顺序安排, 但有时也会变化顺序。比如, 教材安排的有关秋天的课文, 若教学进度与秋天不一致,教师就会把这个主题的文章前移或挪后去讲, 这就是根据时间和季节进行适当调整; 还有就是学校的某些活动可能跟书上某些内容相关, 教师就会做出调整。
学科课程的创造性实施。 课程实施是执行国家课程的主要环节。丽景小学对学科课程的创造性实施,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比如, 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丽景小学在课程实施中践行现代学习观念,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性, 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学习, 以此变 “他主教育” 为 “自主教育”, 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使学生学会有效、 自控的学习。 丽景小学的学生在学新课之前, 书本上已经写满关于新课的内容, 比如生字词的解释、 作者简介、 写作年代介绍、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等。 这种自主、 快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得益于教师日常中在学法上的悉心指导。
(二) 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丽景小学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重视学科课程的整合。 丽景小学整合课程内容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学科内的课程整合, 二是以主题为中心的学科间的课程整合。
其一, 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学科内的课程整合, 是为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结性和系统性, 把同一学科内不同单元之间的概念、 方法、观点加以整合, 探求其异同、 关联和层级关系。 学科内课程知识的整合, 有利于加强知识的前后呼应, 减少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的分裂。
其二, 以主题为中心的学科间的课程整合, 是不同学科课程的整合以主题为中心, 这些主题是经过师生共同商定的,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题来源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学生难以理解的课程知识、 社会上的热点事件、 大自然的奥秘、 生活中的奇闻逸事等。对主题的探讨需要细化为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学生运用跨学科的观念、 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此时, 不同学科的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以整合, 学科间界限也不再明显。
二是加强非文本课程内容的开发。 事实上,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出现泛化现象, 且不能彰显学校特色, 故而出现类似教材复制或克隆现象。 丽景小学的做法是, 不把力气用在开发文本教材上, 而是立足校情、 教情和学情,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 开发生活中非文本的课程内容; 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 “着眼点”, 以动态、 灵活、 开放、 自由的课堂形式, 挖掘学生世界中具有深厚和丰富意义的生成性课程内容。
四、 在保障措施的强化中提升教师国家课程执行力
(一) 以校本研修助推教师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国家课程执行力
丽景小学始终把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作为校本研修的基本活动形式, 由此充分培育发展教师课程执行力和教学力等核心素养。
一是以自我反思促使教师自主提升课程执行力。 教师在国家课程执行过程中, 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提升课程执行力的内驱力。 丽景小学教师的自我反思, 不管是哪个环节, 目的都在于助力教师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课程执行结果, 提高教师的觉察力和反思批判力, 由此改变或完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自我引领。
二是以同伴互助推动教师团队提升课程执行力。 建立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既能很好突破教育资源短缺的瓶颈, 又能给教师提供共同学习、 相互交流、 互助提高的机会。 丽景小学教师的同伴互助, 有相同学科的同道, 也有跨学科的同仁, 为了共同的专业愿景而组成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使教师在课程执行力提升的个性与共性中, 找到群性的提升切入点, 而且弥补教师分科的不足。
三是以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在开阔视界、 提升境界中发展课程执行力。 闭门造车、 关门办学, 是坐井观天、 囚禁思维的表现。 如何有效执行国家课程, 传统的 “请进来”“走出去” 的方法并不过时。 丽景小学先后邀请市内外课程专家、教学名家莅临现场, 进行专题讲学或课程实践指导, 面对面指点教师的迷津。 教师通过聆听学术专题报告、 感受专家的 “坐堂咨询”、 参与研修结合的专题培训、与专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听评课活动等, 走出思想的误区,执行国家课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当然, “借脑” 不是拿来主义,不是照葫芦画瓢, 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 批判性地吸收、 创造性地开发、 个性化地发展。
(二) 给教师提供国家课程执行力提升的实践路向
给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提升课程执行力的实践路向呢? 丽景小学的做法:
一是对文本课程 (教材) 进行解构与整合, 把学科课程的功能充分挖掘出来。 教师在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由学科组依靠集体教研的方式整合教材, 按照适合的整合原则, 首先适合本校学生学习, 其次适合教师教学。 其实这个路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实践。
二是指导教师在国家课程这一母课程下, 探索实施 “子课程” 甚至 “孙课程”。 这样做起来容易突破。 比如, 语文学科开发的微课程着实丰富, 有绘本阅读、 经典诵读、 科学认读、 日记长跑、 儿歌童谣、 小记者与播音主持、 演讲与辩论、 硬笔习字、 毛笔书法等, 教师根据各自特长、 爱好进行拓展开发。 再如, 数学学科开发的课程也不少, 有口算长跑、 数学游戏、 数学故事、 七巧板、 作业资源库、 错题集等。
教师是国家课程的实施者、 创新者, 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国家课程执行力, 丽景小学通过引领教师经历认知内化、 反思转化、 实践外化、 研训深化、 理论支撑、 专业支持等过程, 教师不仅能正确理解课程, 而且在学校自主研发、 合作实施、 分步推进思想的指导下, 通过更新理念、 聚力实践、 勇于探索,在国家课程执行中提升课程执行力, 学校课程建设也因此与育人文化共生, 由此学校的文化个性、品牌特色得以真正彰显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