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区薄弱民办学校的成长道路
2019-01-11刘德政
□刘德政
笔者于2002 年辞了老家村小校长, 南下入职深圳一所民办学校, 之后又辗转四所民办学校, 从优质民办学校中层干部到薄弱民办学校的校长, 所有酸甜苦辣, 凝成一种感受: 民办学校, 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校在培育学生、 成就教师以及推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总是伴随着不断解决办学需求, 向前发展和实现优质发展需求的过程。 民办学校体制的特殊性, 决定了在条件保障、 资源配置、 管理环境及教育质量等方面会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的学校不同发展阶段, 发展需求各不相同。 近年来, 深圳特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民办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 强化了奖励措施, 民办教育发展的设施设备及硬件得到很好的改善, 但内部管理水平有高低,分化很明显。 一些民办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师资水平不高、 生源质量低下和运行机制不科学等问题, 形成了一批薄弱民办学校。 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薄弱学校如何匹配特区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 明确校长的使命与担当,是薄弱学校成长的关键
校长初来乍到, 首先要弄明白: 学校现状怎样, 发展需求是什么, 教职工有什么期待? 薄弱校发展方向在哪里, 制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近山知鸟音, 近水识鱼性。校长要走近社区、 走近家长、 走近学生、 走近老师, 去基层充分摸底, 才能客观掌握校情并加以分析; 既要有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宏观思考, 又要细微到诸如制度、 课程、 课堂、学生及方法、 路径等方面的细节构思。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理顺思路, 突出重点, 与学校董事会充分沟通, 才能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 并得到董事会认同的预设目标或发展规划。 对薄弱学校, 师生、 家长和社会有不同评价, 我们要广泛收集各方信息, 找准问题, 研究分析其薄弱点及成因, 找到动力点和突破口, 才能精准发力。 新领导带领老班子、 和老员工一起来梳理, 针对发展中的薄弱及问题, 哪些是最重要的, 哪些是最急需解决的? 分因梳理, 达成共识, 形成方案。 为促使行政人员在工作中主动作为, 我采用 “问题” 导向, 避免思想行为散漫和依赖 “派工” 式做法, 根据总体整改方案, 分阶段呈现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 倒逼行政人员反思, 促其知行合一、 跟进指导, 在不断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执行力。
(一) 找到发展需求点,解决薄弱问题才有目标
学生盼望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家长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 老师向往 “四有” 好老师和幸福的教育梦。 大家的梦想交织在一起, 化为学校管理者沉甸甸的责任和前行的动力。 因为,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 立体的育人工程, 教师的成就、 学生的成长、 家长的期望, 总是在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发展和谐的同事关系, 是薄弱民办学校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教育质量不高与教师频繁流失和管理粗放等原因有关, 其根本还是管理不和谐造成的。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只有找准提升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搭建起师生身心愉悦、教学相长的立交桥, 带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不断向前, 才能实现学校的阶段发展目标和愿景规划。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 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点环节之一。 几年前, 我刚任校长, 第一次听课, 接过教研组长的一份课堂教学评价表一看, 表中30 项评分标准引起了我的注意, 评价表明显存在项目多、 标准高、 打分走形式以及课堂标准各年级各科目一样等问题, 由此我发现, 原来是课堂评价出了问题,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后来, 我们通过多次调研, 结合现状重构课堂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为导向, 研究影响学的问题, 教师共同参与制订了看得见、 易量化的课堂评价体系,涵盖体育课、 活动课等六类课堂评价。 学校循序渐进, 每年组织修订完善一次, 实现有效课堂评价分学段、 分阶段目标与总目标结合, 并且把学生对课堂评价纳入其中。 有效且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 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促进了教师改变传统教法, 围绕学生自主学习, 重于学、 落实练、 勤反思,实现学习有快乐, 学习有收获, 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笔者所处的民办学校, 生源分布广泛, 学生居住偏远、 分散, 因为低收费、 有校车、 中午用餐或住宿等服务需求, 满足了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 有时候, 民办老师除了教育教学负担, 还有繁重的服务工作, 比如值日、 跟车、 看队、 用餐和放学护送等。 从校情出发, 因地因时做好服务, 更好地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 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生源的多样化, 学生的差异化,家长选择的差别化, 决定了教育管理的多样性、 复杂性。 一所薄弱民办学校老师曾抱怨, 每天安全服务忙忙碌碌, 占用一天许多教学时间, 教学教研无暇顾及。作为校长, 优先服务学生, 从满足师生发展需求出发, 把握管理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为师生提供保障和服务。 我们围绕 “学生发展得好” 这一重心, 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和人力等,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身心安然、 专心学习, 喜欢老师和学校。
(二) 排除干扰,老师积极向上才会凝神聚力
民办学校的教师, 包括司机、保安、 后勤等职工,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生活经历、 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存在诸多差异。 新来的校长不但要会用规则管理有形的事, 而且要带出大家的精气神。 有形的管理, 就是让原有的制度得以继承发展,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校长还要善于引导思想, 激励大家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多样。 校长除了吸收正能量, 还要擅于排解负面干扰。 学校人员由董事、 教师、职工、 学生构成。 在民办学校中,董事会、 校长与中层干部管理中不错位、 不越位显得难能可贵。 校长还要会协调和平衡这些关系, 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 的现象。 曾有一位民办校长, 在上任的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 要求大家现场删除手机中董事及其亲属电话、微信, 请大家记下他的电话。 他强调, 受董事会之邀, 新校长是来为大家服务的, 有事必回应,有求必回音, 请大家三思是否用得到董事会门边的信箱和邮箱。 他此举看似霸道, 不近人情, 其目的也是为教职工真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 安安静静的发展环境。
学校教育中最重要、 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 对民办学校校长来讲, 校长与师生关系, 校长与董事会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两组人际关系。 民办学校教工队伍中,或许会有董事的家属亲友、 同乡故旧, 若关系处理不好, 会直接影响董事会能否放心、 放权和放手学校的工作; 理顺了关系, 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会运行顺畅, 这也是在考量董事会的办学格局和智慧。 在2003 年, 一位民办学校教师因教学常规不到位, 对已复核过的考核结果不满意, 她仗着自己是董事长的老乡,打电话找董事长讨说法。 最后, 让大家意外的是, 董事长辞退了她。这一举动, 给予校长和中层干部管理学校以很大的精神鼓舞。 如今的这所学校, 已发展成为深圳市的一所优质民办学校。
在民办学校当校长, 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 校长得机智应对、 主动担当。 有一位民办校长, 上任第一个月就遇到麻烦事。某班学生书本一夜之间不见了,教师议论纷纷, 德育主任和安全主任查看监控后, 汇报说涉及人员身份特殊, 建议校长反映给董事长, 或校长亲自处理。 后来, 得知此事是某董事的大舅哥所为, 他们一家四口都在后勤部门, 这件事既涉及制度纪律, 对后勤影响面大, 又涉及董事面子, 要慎重才是。 那位校长召集相关行政干部做了安静、 果断的处理。 校长自己掏出几百块钱交给教务主任, 要他马上到附近废品回收站, 如果书在,即使加价也要买回来; 再看校内库存和联系书店, 力争近两天补回; 德育主任交代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 哪怕用善意的谎言回应家长, 也要避免消息扩散; 后勤主任落实该班窗户维修; 安全主任对保安夜间巡逻强化管理, 纠正违纪现象, 排查安全隐患等。 校长严肃地叮嘱老师和行政人员, 此事到此为止, 任何人不得再议。 一天半时间, 一场危机悄无声息地解除了。 后来, 这位职工董事的大舅哥拉闸限电之类的事不干了, 打小报告之类的事渐渐少了, 跟同事关系和谐多了。
二、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是薄弱学校获得成长的基础
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 是师生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直接反映。 学生有成长, 教师有成就, 学校有发展, 自始至终贯穿着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 一些薄弱民办学校, 常面临着教师动力不足, 激励机制乏力, 教师成长环境不好等诸多问题。 如果从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和松紧有度、 和谐成长的管理环境, 多向有效地发力, 就可以为学校师生营造一方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的沃土。
(一) 紧跟时代,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建设智慧校园, 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对于薄弱民办学校来说, 更应重视优化教育资源, 运用好网络智能化平台, 实施 “互联网+ 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尤其是在教育观念、 组织形态、 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提升等方面, 发挥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有助于提升学习质量和管理水平。 大数据时代, 如果学校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得到普及运用, 如果大家愿意用、 学会用、 懂得用和研究着用, 对建设智慧校园有着广泛推动意义, 对师生、 对学校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育人效果。
深圳特区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不仅体现在校园网、 教育云平台、 教学设备、 图书以及教育信息化软件运用等方面, 还对教育信息化培养、 领军人才培养、 建立专家库、 开展教育信息创新与发展论坛活动, 以及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等有促进作用, 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的形成。 同时, 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和优化; 特别是在学科教学方面, 网络办公、 教学教研、 家庭学习以及课堂一体机的运用, 学习载体的便利, 学习资源的丰富, 学习效果的提高, 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为薄弱民办学校, 要运用信息技术, 必须人才先行。 近年来,我们利用校园处处通网络、 班班享资源和设施设备优化升级这一有利时机, 紧锣密鼓开展信息化研究推广, 提升人员信息技术水平。 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运用中, 采用分步推进, 实操培训、 结对帮扶、 基本功比赛等形式, 确保老年教师从不会用到学会用, 从不愿用到经常用; 年轻教师从愿意用到研究怎么用, 做到专业化和针对性运用, 突出现代信息资源在平台开发、 资源共享、 教法学法研究等方面的带动、 推广、 辐射作用, 不断提高育人实效。
(二) 加大经费投入,是学校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
民办学校的经费投入, 影响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学校的硬件或物质条件, 是有使用期限和寿命的, 要定期改善与优化;教学资料、 信息资源也会存在新旧更替, 不可延期、 不可用的情况, 随时要淘汰与更新。 因此,学校要持续健康发展, 办学者有计划地持续投入经费, 是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及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有人认为, 民办学校是一个好校长加上一个好董事长, 才算是一所好学校, 此话不无道理。 作为民办学校校长, 想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育人环境, 还要善于跟办学董事会沟通思想, 达成共识, 争取经费支持。 尤其是薄弱民办学校, 校情可能会有特殊性, 年度发展规划与经费预算密不可分。 有的办学者出于控制成本考虑, 习惯于解决眼下或当前经费支出, 能将就的, 或将就用一用; 能缓的, 或缓一缓再改善等。 时间久了, 教育软、 硬件得不到改善和优化, 问题积少成多,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校办学质量。若学期或学年初, 将设备购置、物资修缮、 办公人员经费、 教学教研以及各类活动经费列出计划方案, 形成申请报告, 董事会审批后按约执行, 既强化了规则意识,少了事事请示筹钱之难, 又提升了学校保障服务水平。
薪资水平会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师资水平, 薪资过低会带来薄弱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失。 员工的薪金是民办学校重要的办学投入, 有的学校支出远远超过收费总量的一半或以上, 所以有些民办学校的教师追着高薪跳槽也是正常的。师资力量是民办学校基本的和重要的条件之一, 有一批好老师将为学校搭建一个好的人力资源平台。 越是薄弱学校, 越是要注重加大人才方面的资金投入。 在我们学校, 一方面, 采用制度化措施, 强化常规、 质量考核管理, 做到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 建立优秀教师特聘、 工资面议制度和教师工资分级奖励制度, 确保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和合理流动。
(三) 围绕基础建设,创建良好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发展提供空间和养分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仅是布局合理, 展现出绿化、 净化、 美化的自然风貌, 还应蕴含人与校园生态的和谐共生、 美美与共, 给人一种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爽心悦目之感, 让学生、 家长油然而生“这就是好学校” 的信赖感。
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流传下来宝贵的传统文化, 成为许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我刚到校园时, 文化设计有些粗糙。 校园文化环境既要有形, 图文并茂; 又要塑魂, 能生化为师生的精气神。 我们从建设文化设施开始, 设计校园文化环境, 经过与董事会协商, 从盘活场室资源角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结合教学楼墙上 “明礼、 诚信、 求真、 创新” 八字校训, 建设一批国学文化墙、 文化柱廊、 喷绘橱窗、活动角和多样化班级文化阵地,让国学经典随处可见。 同时, 因地制宜, 把校内单车和机动车全部规划至校外停放, 增加监控, 为学生腾出活动场地; 闲置的角落种花种草, 树木和绿化带按设计修剪, 整齐如伞盖的树下, 放几张石凳石桌, 供同学们看看书、 下下棋; 绿茵墙边, 展示每日一句的百人竞写粉笔字书法板; “三百千弟” (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和弟子规)、 古典诗文等国学文化融入课堂, 走进阳光体育活动; 每日课前全班诵读, 午餐前的集体诵读,午睡后的分班诵读, 以及萦绕耳畔的二胡、 短笛之类的丝竹之音,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 文化与自然相映成趣、 生动活泼的校园美景。 古典文化的浸润, 师生的一言一行, 耳濡目染, 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
国学经典的学习既是校园文化的多彩绽放, 又是学生成长成人的活力之源, 也是我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 优美的环境, 丰富的活动, 动静相宜的校园文化,不断滋养着同学们的身心, 为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 是滋养薄弱学校成长的源泉
办教育需要情怀。 有情怀的人会有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思想。 教育是塑造生命、 唤醒灵魂的事业。 所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谈不上有情怀, 没有教育的大爱和情怀, 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 基于人的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我们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办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一) 薄弱民办学校有一批好老师,摆脱薄弱之境才有希望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因此, 谋划学校未来发展, 事在人为, 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没有好的老师, 就没有好的教育。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育有德之人, 靠有德之师, 用真情、 真心真诚地对待孩子。 在探索学校发展的路上, 我们学校把 “促进教师名声好、 促进学生成长好和促进学校发展好” 作为发展目标追求。 这里的 “名声好” 是指在社区家长中留下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口碑。 在一次开学工作会上, 面对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提出, 薄弱民办学校里教师素质水平可能参差不齐, 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做 “四有” 好老师的追求。 虽然环境一时薄弱, 但我们的内心要永远强大。 我们一时成不了名师, 或许一辈子也成不了名家, 但三尺讲台不能失守, 想成长、 想有成就, 不能没有经验, 不能没有能力, 必须尽师之德、 尽师之心、 尽师之责, 把历练变成经验, 阅历才能变成能力, 为学生,为学校, 更是为了无愧于自己, 在社会、 学生家长心中留下好名声。
(二) 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潜力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深圳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在2018 年全市中小学校长暑期培训会上, 作了善待教师的主旨发言。 他说: “各位校长, 教师如果不开心、 不幸福,学生是不可能开心和幸福的。” 可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必须从提升教师素质、 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生活、 维护教师权益等方面, 为教师成长创造开心和幸福的条件。 对于薄弱民办学校来说, 除了注重提高教师待遇, 创造和谐舒心的工作环境以外, 还应重点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因为,通过教师的成长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直接的, 也是最有效的。 听闻个别民办学校不鼓励老师参与各种赛事, 或认为一旦教师获奖后就会跳槽。 其实, 这是对老师和教育发展的短视。 孟子云: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作为校长, 若出现教师大量或频繁流动, 更应好好反思我们自身, 做好待遇留人的同时,还要在情感留人和发展留人方面下功夫, 或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需求等角度, 多给点温度; 减少干扰, 增加人情味, 增添前行的亮度,让他们每天带着好心情工作和生活。如果老师每天开心和幸福, 就会促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就会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为减少教师流动对学校工作的影响, 我们在招聘教师时力求量体裁衣, 不求最优秀的, 只招最合适的。 我们把党员、 有潜力的教师招进来, 通过培养, 站稳讲台, 丰富经验, 不断增加校龄和职级工资,让他们有盼头。 为教师提供免费住宿, 提供含双休日、 小长假在内的免费用餐; 周末若有五人以上同一目的地出行游玩或购物的,学校安排车辆接送。 同时, 学校成立党支部, 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解决教工子女入园难, 学校申办了只有四个班规模的幼儿部, 并给予教职工子女在上学方面的优惠,以及丰富教师职工文化娱乐活动,让大家安心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内部管理的粗放, 是薄弱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之一。 有时存在领导层管理思路设计得好, 可在中层执行过程中却走偏了, 变味了, 过程指导与跟进不够等问题, 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对中层干部提出管理十二字方针和每天工作至少“三个一”, 即了解老师、 关心老师、 引导思想、 跟进过程、 指导方法、 帮助成长; 行政人员每天听(巡) 课一节, 找师 (生) 深入交流一次和一次平台上的指导提示或表扬。 同时,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包括校本课、 公需课和专业课在内的三个层面的继续教育学习,利用好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平台,扎实开展师徒结对。 近年来, 我校在与凤凰山小学结对帮扶活动中, 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 采用教师点将式、 教学内容点单式精准帮扶, 同组教研, 同课异构,共同反思; 师对徒、 点对点、 问题对方法等形式, 类似大棚蔬菜“营养液滴灌”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另外, 要让我们的干部意识到, 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潜能、 干事创业的活力, 时时处处激发正能量: 困难有人帮忙, 喜事有人分享, 成功有人点赞。 因为只有让身边人时时处处感到舒畅, 他们才有可能焕发精神力量。 对校长来说, 营造这种积极向上的风气, 是一种能力, 也是一种修养。
(三) 重视安全工作,创造和谐、安定的学习环境
校园安全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民办学校的校情通常是育人为本,安全第一。 可是, 或许因为姓“私” 的权属性质, 又或许是因为办学影响力及地位关系, 往往在处理校园意外受伤事故时, 薄弱学校可能存在弱势心理, 民办校长处理矛盾纠纷时似乎更难一些。 这样, 迫使民办学校校长更加注重做实做细安全防范, 完善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营造平安和谐校园。 聚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形成安全综合治理合力, 有利于增进家校和谐, 增强孩子安全自护能力。
路有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发动家长参与, 维护校园周边及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 是我们安全常规的一部分。 我初到学校,面对校门外和马路边人车混杂、安全隐患突出的现状, 与全体行政人员和老师一起多次商讨, 分析是否家长思想观念、 安全意识和学校组织环节出了问题, 找出原来组建失败的原因, 列出了包括经费申请、 服装令旗、 队伍组建、 岗位分工、 轮流班次、 上岗培训、 服务引导、 宣传激励、 休息场地以及接送期间孩子管理等十二个方面内容。 校园安全工作要做好家校沟通, 力求精细分工,加强部门协作。 不到一个月, 人员由少到多, 组建了一支四十多人的校级家长义工队, 为学生上下学护航, 不仅节省了学校人力,还减轻了校园周边的安全压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 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 最完备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无论是家长志愿者 (有时习惯称义工) 还是家长委员会, 在校园活动、 安全护航、 管理建言等方面的参与,既满足了家长参与民主管理的需求, 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校合作潜力巨大。 如今, 我们学校家长义工中的家校警、 家委义工、 班级义工共达九百多人,增强了大家的安全意识, 凝聚家长的安全合力, 减少了校园周边安全隐患。 同时, 学校通过校园一卡通平台、 微信公众号加强了学生考勤、 乘车、 用餐、 校园出入管理; 班主任通过QQ 群、 微信群和网络平台及时传达学生学习情况、 班级事件、 校园活动、 文件通知等。 学校成员与社区和谐共建群、 社区党群共建群等, 不仅提供可共享信息资源, 还形成了学校、 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共同体, 实现多层教育资源支持。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 “大手拉小手” 行动向多方延伸, 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时效性, 推动家校共育高水平发展。
选择了教育, 无怨无悔。 选择了民办教育, 一心一意。 想起同行的朋友一句顺口溜: 新时代的教育路, 好比开车上高速, 不敢马虎, 不能停步, 勇往直前,远方会有最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