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追问的艺术

2019-01-11何亚涛

教师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黄羊小学生思维

何亚涛

(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江苏泰州 225411)

追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深入的重要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通常被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开展深入学习,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促进小学生思维理解能力的提高。追问,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艺术。追问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层层递进,随着追问逐层深入,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入。

一、追问的误区

1.流于形式,无目的性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毫无价值的问题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老师的问题学生脱口即答,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思考。追问是与知识理解有关的问题,并不是无目的性地提出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却不能反映学习主旨,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案例1(《嫦娥奔月》):

师:本文是围绕一颗药丸产生的。是这样吗?

生:是。

师:怎样的药丸?

生:让人长生不老,还能成仙的药。

师:这药丸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是你,你想不想拿到手?

追问是在首次提出问题之后,再设计的问题,后提出的问题是首次问题的深入,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体现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

2.机械重复,无递进式追问

追问是一环扣一环的教学递进,是学习的深入挖掘。但是有时教师不能做到有效追问,提出的问题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而是并列的问题关系或者压根跟主题表达毫无关联的问题,这样的追问也是无效的,是无价值的追问。

案例2(《祁黄羊》):

师:知道中军尉是什么职务吗?

生: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训练部部长。

师:当晋悼公问祁黄羊时,他首先推荐了谁?

生:解狐。

师:他为何推荐仇人,这是我们的问题,也是晋悼公的问题。

师:然后他推荐了谁?

生:他的儿子祁午。

小学生的学习力很弱,他们正处在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精神的基础时期,不断深入的追问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未知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未知知识,能让学生随着问题的提出而进入深度探究阶段,从而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在学生回答中军尉的职务后,老师接着追问:听了晋悼公的话,祁黄羊此刻或许在想……忽然,一个名字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若是家人知道他推举了解狐,也许会指责他……但他想到的是……他深思熟虑后,说出了解狐的名字。

追问让学生进入高效课堂,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提高对课堂知识技能的掌握。追问的问题应该是为学习主体服务,应该是不断深入、不断递进的关系,无递进关系的追问是没有意义的,称不上追问。

二、追问的类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问被用来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的有力手段,根据提出的问题的不同类型,将追问进行分类如下:

1.顺向引导式追问

这种追问方式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追问,紧扣其思考的不成熟处再次发问,将其思维引入正确轨道之中。

如在教学《祁黄羊》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祁黄羊明知解狐有病,推荐其是假,实则是为推荐祁午埋下伏笔。”此刻,老师顺势追问:“解狐有病,晋悼公知道吗?连晋悼公都不知道,祁黄羊会知道么?”这样的追问对理解祁黄羊的大公无私也就水到渠成了。

2.逆向探究式追问

顾名思义,逆向探究式追问就是逆着学生的思维追问,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追问其理由,这样追问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教学《九色鹿》一文,学生自主学习后,师问:“调达是一个________的人?”生议论纷纷:见利忘义、恩将仇报、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卖恩求荣、见钱眼开……老师趁势追问:你对调达的评价,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

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去分析文本,分析调达的动作、语言,对文本的理解将更深刻。

3.类比追问

类比追问就是将相似或相近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将一个问题作为另一个问题的铺垫或桥梁,从而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对于结尾处的竹丛里的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此处为何写宿鸟,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老师追问:“还记得四年级学习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吗?写樟树,是为了——”“赞扬宋庆龄的品质。”“什么是宿鸟?这是为了——”

学生顿时恍若拨云见雾,对老人的精神感到肃然起敬。

三、追问的时机

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追问,能激活思维,让课堂教学走向纵深。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追问的时机。

1.纠偏式追问

小学生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抓不住主旨,容易偏离题意,不能集中于学习内容的重点。教师一旦发现小学生学习思考时偏离了主要“航线”,要及时给予问题的指引,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小学生回到学习的主题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方向,实施纠偏式追问。

譬如在《神奇的克隆》一课中,教师通过问题拓展学生思考:“如果你有克隆的技术,你会怎样?”有的学生会回答:“如果我有克隆的技术,我要克隆很多弟弟妹妹,让他们陪伴我。”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克隆技术的诞生是为了造福人类、服务人类,最重要的应用方向是帮助人类克服病魔,不是为了陪伴而进行无限次的克隆。用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引领小学生思考,及时纠正思维方向。

2.受阻时的层进式追问

层进式追问,是随着小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提出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这些问题是分层提出的,问题的难度不断递进,问题的思维不断拓深,从而让小学生在不断的追问下,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高效的学习。

在教学《水》一文时,教师提问:“缺水应该写水之苦,而非水之乐,可作者为何写水之乐呢?”学生久思不得其解。老师追问:“一次雨水洗澡时的痛快,说明平常——一勺水浇澡时的舒服,是为了说明平常——写水之乐,其实是为了——”

通过一系列的层进式的追问,整篇文章的写作用意,作者的写作情感,对于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不断地被教师的问题所迁出,小学生在理解整篇文章时也就更深入了些,更容易理解。

3.意外时的交流式追问

教学中,不少老师希望学生的回答尽在心中,唯恐学生的答案出现偏颇,却不知学生的突发奇想,是课堂精彩的生成点。老师用欣赏的目光,以教学机智在关键点上追问,会大放异彩,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

在教学《小儿垂钓》时,一生说:“老师,我认为小儿面对路人的问路,拒不作答,很不礼貌。”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老师依然一脸笑意,追问道:“他拒绝了吗?”再问:“遥招手,招手的用意是什么?”继续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稚子?”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对儿童的天真可爱、聪明活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追问是一种拓展思维的方式,是一种深入学习的渠道,教师课前要进行追问的设计,让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有效、有意义,能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理解,从而构建高效的师生互动式的课堂。

猜你喜欢

黄羊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母黄羊之死
我是小学生
沙漠向导
母黄羊之死
抓住黎明前的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