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方法

2019-01-11徐恒娟

教师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整体知识点课文

徐恒娟

(南京市陶行知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单元整体教学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单元学习内容,旨在整合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对单元学习内容尽心选择或者创编,通过调整和重组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

在按照教材编排的主题单元进行教学时,很多教师因为害怕遗漏某一个知识点,还是会为每一课设定教学目标,从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完成每篇课文的学习,有些或许在中低年段已经涉及过,会造成重复教学。语文课几乎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贯穿整个小学语文课堂,虽然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越来越高,传统的一课一教的语文课堂,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语文知识本身应是充满求知,充满师生互动的课堂,这种机械的教学形式割裂了知识的存在背景和意义,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形成系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一)整合教学资源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现象的经验是一个整体,不可分解为感觉元素”,任何一个整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结构,学习就是通过认知重组把握这种结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首先要从单元整体上把握和处理教材,确定整体教学的目标,进而制定整体教学方案,从整体上提升语文素养的综合训练。不仅单元内有联系,单元和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递进,把知识体系从知识点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形成整体,化零为整。它有利于集中思维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

(二)提高教学效率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树立教师的整体意识,避免传统课堂中知识点零碎、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弊端,把课堂教学时间从简单的内容分析向实际的语言运用等其他方面转换,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均衡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立足长远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材料,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从而能够借助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久的学习。这也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多地服务于考试,而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真正地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

(一)把握特点,确定新单元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总领教学的过程。每个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教学目标不宜多,应宜少而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设定科学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目标,提高学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技能,建立相应的价值观。而后,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根据单元整体目标,从而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

(二)充分预习,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预习是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承认学生具备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同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这也符合高年段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将预习真正带进课堂,凭借“预习单”中设置的任务,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路、方法,这样也能帮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该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首先是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及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通、读懂课文,能够选取文中的关键词或简短的语言概括,进一步把握多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对文章的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聚点研讨,深化阅读体验

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词汇是“整体”,把某一类课文看作整体,一组课文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单篇课文的学习应寻找并挖掘一篇文章与一组文章的联系,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问点、提升点展开教学。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抓住本单元一篇重点文章的重点句段,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领悟相关的主题。即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进而由这个概念、原理延伸到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

1.单篇精读精讲

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平均主义,而应该凸显出主次。教师在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好重点讲解的课文,而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可在单元内选择一篇课文进行精读精讲,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某一篇课文进行精读精讲,该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可以采取略读、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单”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节约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的读和写,以及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2.同类对比阅读

同类对比阅读要求学生同时阅读同类题材(如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或同一体裁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若干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分析和体会该类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如苏教版课文《师恩难忘》是一篇歌颂和赞美老师的记叙文,教师可以将梁晓声的《师恩难忘》与其进行对比教学,从结构、内容、情感这三个方面对比其异同,让孩子体会到同一题材的文章可以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相同的主题,从而唤醒学生对老师的记忆,增强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课堂读写结合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到编者在每个单元设计的习作训练,间隔时间较长,学生练笔次数太少,且比较容易让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相分离。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根据单元的具体特点,进行必要的习作训练。在教学中贯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在文本中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通过练笔让学生领悟文本的写法,升华文章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去阅读、思考。如教师可将苏教版的《古诗两首》和《清平乐·村居》进行整合,形成“古诗词专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氛围。研讨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习作练笔。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练笔,不仅能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且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加以想象的手法,还能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展示评价,迁移创新实践

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学习结束后,不要急于开始下一个单元的学习,需要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查漏补缺,或提高对情感和价值观的认知,从部分回归到整体上来。通过对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梳理,将原本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建构,在延伸实践中加以内化。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应该仅仅以一次测验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还应通过演讲、趣味知识竞赛、手抄报、学会编写剧本并进行排演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效,教师还应结合学情、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和学生进行讨论,必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教师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讨论并解决问题的程度、合作意识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及时给予评价,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整体知识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背课文的小偷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背课文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