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实训系统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

2019-01-11李忠民刘洪艳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具实训文本

李忠民,刘洪艳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语言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海量学习与教学软件。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掀起了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的热潮。这些新的变化给予了语言学习者更多的选择和极大的便利,也对语言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赋予了教师更多的选择来改变教学方法,方便课堂教学,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来提高自身技能以顺应新的教学需求。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CAT)是翻译材料电子化后迅速发展的一门翻译技术[1]。CAT是当今翻译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成为翻译公司招聘翻译人员的硬性要求。CAT是新形势下CALL技术催生的产物,更是市场需求刺激的结果。因此,让学生了解和掌握CAT技术是高校培养翻译人才,尤其是应用型翻译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的CAT研究起步较晚,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正式开始发展[2]。在技术方面,近十几年间,我国的CAT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研发出的一些软件可与国际上的主流CAT软件相媲美;在市场应用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翻译从业人员在使用CAT软件。然而,在教学应用方面,CAT尚未在高校的翻译课堂普及。与之相对应的CAT教学应用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CAT在我国高校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其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如何将CAT技术成果转化到翻译教学应用中成为高校翻译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1 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源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然而这一说法非常容易导致把CAT等同于机器翻译的错误观念。机器翻译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翻译,是没有人工参与的全自动翻译过程[3],其核心是利用翻译记忆功能来快速匹配翻译。虽然翻译记忆库也是CAT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CAT衍生出一系列的翻译过程辅助工具,它关注的是“如何应用计算机软件,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人工翻译的效率,保证人工翻译的质量,并能够管理翻译流程”[4]。CAT支持下的翻译活动中,人依然是翻译的主体,CAT起到的是辅助性的作用。作为一套人机协作的系统,CAT作为辅助译员的工具,可以协助译员提高翻译效率、保证翻译质量、优化翻译流程[2]。

一些学者把CAT工具分为广义工具和狭义工具,前者包含所有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后者指的是为提高翻译效率、优化翻译流程而设计的专门CAT软件[3-5]。朱玉彬根据CAT工具在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属性把它们分为外围工具和核心工具[6],前者包含译前和译后使用的所有辅助性工具,如文字识别工具、文本编辑工具、扫描仪、打印机等;后者涉及翻译的核心过程,即使用翻译记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等进行文本翻译的创造性活动。据前人研究发现[4-6],目前CAT的发展呈现出三个趋势:整合化,各种外围和核心工具都整合为一个对整个翻译流程进行管理和支持的大型工具包;专业化,出现专门针对某一个行业或领域文本翻译的专用软件和工具;网络化,越来越多的CAT系统开始具有网络化协同工作的功能。

CAT发展日新月异,囊括各种功能的CAT软件层出不穷。根据马新强和李清平[5]的调查研究发现,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主流”CAT工具主要有德国的SDL Trados和Across、法国的Déjàvu,美国的Wordfast等十种。虽然我国的CAT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在技术层面不输国外,近十几年间涌现出了一批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CAT工具,如雅信CAT、朗瑞、传神、雪人CAT等,也有不少翻译公司在使用自主研发的CAT工具。因此,我国的CAT技术并不落后,姚运磊和赵小兵[2]通过对中国知网1988-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CAT的文章调查发现,从2012年开始文章数量呈现飞跃式增长,到2016 年的研究总量占据了总研究的58.6%。在这近30年间发表的文章中,不同研究主题的比重为:技术研究52.8%,软件应用研究18.7%,教学研究28.4%。由此可见,我国的CAT应用与技术发展相脱节,技术靠前,应用滞后,把CAT纳入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有很大的必要性。

2 CAT与翻译教学

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重任。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以后将从事与翻译相关的职业,这就要求他们在本科学习期间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技能,更要能熟知和运用各种翻译辅助工具以在将来求职和工作中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放眼翻译行业,CAT 软件早已是翻译工作一线从业人员的核心工具[7]。掌握CAT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翻译软件的学生将在就业竞争中更占据优势[1]。

2.1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学好外语就能做好翻译”这一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翻译课程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进行,重语言轻技能,认为“语言能力=翻译能力”[8]。据以往对比研究[9-10]发现,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缺点: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也比较少。大班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反馈,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第二,教学内容以一本翻译教材为主,所选文本大多侧重文学翻译,不具时效性。学生在文本选择上没有自主选择权,多数学生对教授的翻译文本缺乏兴趣。第三,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翻译实践的机会,课堂中所学到的东西不能应用到以后的翻译工作中,以致于在翻译课程结束后,多数学生依然不了解现实中真正的翻译项目是如何进行的。

2.2 CAT引入高校翻译课堂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耗时长、效果低的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翻译市场的需求。相比之下,以CAT技术支持的翻译教学实训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将CAT引入高校翻译课堂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首先,从CAT的自身优势来说,与单纯的人工翻译相比,它能显著提高译者的翻译质量和数量[3]。CAT的翻译记忆系统能极大的降低翻译者的重复翻译劳动,使译者从繁重的翻译工作中解放出来。尤其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政治文献、科技文献、财经报告等的文本翻译,CAT能够保证译文内容的准确性、术语表达的一致性和译文产出的经济性。其次,让学生掌握CAT技术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从目前国内翻译方向和翻译专业建设来看,不论是翻译本科专业,还是翻译硕士专业,强调的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4]。以CAT支持的翻译教学实训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给予学生翻译练习的机会,并能够模拟真实的翻译项目,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翻译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学生进行了多次翻译实践。欧盟委员会的“欧盟笔译硕士”(EMT)项目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基本翻译技能:翻译基本功、信息获取能力、计算机辅助翻译及术语工具应用能力,其中两种涉及计算机相关的能力。这也印证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仅仅掌握了语言能力而不会使用基本的CAT工具就如同学习了“哑巴英语”,无法学以致用。

第三,掌握CAT技术是新形势下翻译市场对翻译从业人员的要求。当今的翻译市场,绝大多数的翻译文本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数字化生存”将是翻译从业者的真实写照[11]。而且,当今社会对翻译的需求量大,一般的翻译任务都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使用计算机处理海量的翻译文本能够极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外,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机构在招聘翻译人员时要求译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诸如Trados,Fastword等主流CAT软件。因此,掌握CAT技术也是英语专业学生日后想从事翻译行业的必备技能。

3 基于CAT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改革

把CAT引入翻译课堂能够省时高效的满足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已经开设了CAT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普及CAT技术[1]。在本科阶段开设此课程的则很少,贺学耘、曾燕波[12]对全国 38 所普通高校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发现,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仅11 所高校。而把CAT技术与翻译课程相结合的院校则更少。基于CAT技术的翻译教学实训系统把翻译课程的教学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既可以让学生熟悉CAT软件操作、学习翻译技能,又可以给学生提供翻译实训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方便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精准反馈。

由传神(中国)网络公司研发的传神翻译教学实训系统,是将CAT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该平台借助CAT技术和语料库管理技术搭建了一套适用于高校外语教学、翻译实践技能培训、外语教学研究等教研需求的软件产品,为培养既有语言理论知识又懂现代化翻译技术的复合型外语类人才提供了完善的教学和实践环境。考虑到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翻译实践机会少的特点,传神翻译教学实训系统在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3.1 创新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翻译课堂教学模式,CAT教学实训系统支持的翻译教学授课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利用计算机进行翻译文本处理。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可以即时查看学生的练习情况、与学生进行即时线上沟通,通过译审同步的形式,打造新型教学环境。教师在该平台上还可以进行课程管理、作业布置、考试管理、成绩统计与追踪等,能够极大的方便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3.2 通过标准化翻译流程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CAT软件

在传神翻译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个人实训,实训项目包含各种针对翻译能力的单项训练。在翻译、审校的并行工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工具来辅助翻译过程,实现标准化的翻译流程。如Tcloud机辅翻译,拆分合并工具,辅助写作工具,语料对齐工具等。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标准化的翻译流程、通过使用各种工具来省时高效的完成翻译任务。

3.3 改革翻译教学素材

目前高校的翻译教学中,绝大多数都以文学翻译为主[9],而现实翻译行业中,将近80%的译者主要从事的是非文学翻译[6]。因此,改革教学素材在高校的翻译教学中势在必行。传神翻译教学实训系统的语料库囊括海量的翻译文本,师生既可以使用平台现存的翻译文本库,教师也可以按照教学需求导入所需的教学文本,如包含地方特色文化的文本。平台现有的语料库按照主题收录了不同类型的文本,而且可以不断更新,保证了翻译文本的多样性与时效性。

3.4 通过模拟翻译项目给学生提供翻译实践的机会

三线或三线以下小城市翻译市场需求量小,翻译公司凤毛麟角,这导致地处小城市的本科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翻译实践,多数学生即便毕业后也依然不了解市场上真正的翻译项目是如何运作的。传神翻译教学实训系统可在实训项目中提供全程的情景与角色模拟。学生既可以进行人机个人实训,也可以与老师或同学共同参加团队(小组)实训。在团队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建翻译项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如项目经理、译员、审校),也可以自己组织模拟团队,在平台上开展实训。

3.5 创新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

传神翻译教学实训系统打破了以往翻译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将系统智能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系统可对学生的翻译练习进行智能评价,自动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并提供翻译参考;学生也可将翻译作品共享给老师或同学,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互评。该系统使所有学生的翻译练习实现同步共享,鼓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一篇译文可以经过多人打磨,集中多人的智慧,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译文。

利用基于CAT的翻译教学实训系统进行翻译教学从各个方面改革了传统翻译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指导或辅助作用,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团队实训,教师更多的工作将被转移到“幕后”,省时高效的利用了课堂时间。模拟翻译项目,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翻译流程为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开展翻译实践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目前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配有计算机实验室,可以满足翻译教学需求,然而多数高校一般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可见的硬件设备,对于软件的投资大多比较保守[6]。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舍得在投资回报上更“划算”的软件上给予资金支持,并进行相应的师资力量培训,通过“软实力”提升教学质量。

4 结 语

国外高校在CAT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翻译测试等方面已经摸索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有效的方法[13]。而国内鲜有高校把CAT引入本科阶段的翻译课程教学。目前国内高校的翻译课程教学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讲授理论知识、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的内容大多侧重文学翻译,学生所接触的翻译文本类型与市场相脱节,因此,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由于翻译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能否使用高新技术从事翻译工作的能力 ,往往是评判一名译员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缘劣势,积极利用“软实力”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CAT的翻译教学实训系统能够把CAT技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普及CAT知识,还能让学生熟悉标准化翻译流程、进行翻译实践。系统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能极大的方便教师的教学管理,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依然强调的是它的辅助属性,在翻译过程中,人依然是工作的主体,创造性的内容依然无法完全由机器所替代,译员能力的高低才是决定译文质量乃至翻译任务成功与失败的关键[5]。这种能力既包含语言技能又包含利用各种工具辅助工作的能力,做到物为我所用,“技以载道,道器并举”[6]。

猜你喜欢

工具实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准备工具:步骤: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巧用”工具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