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构建的路径探析

2019-01-11吕路军周青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载体时代政治

吕路军,周青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来到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之中。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为代表的“微”事物更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时时可见,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日益走进了话语狂欢的微时代。作为青年大学生在这个微时代更是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融入其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面对“微”事物,应对“微”挑战,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新路径,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1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是通过微媒体、微社区处理信息的时代,是全民信息互动的时代[1],是发布、传播信息更迅速、更高效、更自由的时代,是每个人不受时空限制获得更多丰富信息、极大满足大众社交需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由于手机的普遍使用,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高效。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时代的机遇,又带来了无穷的挑战。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手段日益式微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兴媒介迅猛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因其缺乏互动性、体验性、即时性遭到快速发展的新兴媒介的冲击,以灌输为主,典型示范为辅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共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向式的传统教育手段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显得日益式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迫切需要梳理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手段研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紧扣时代主题,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遇到冲击

微时代信息的传播无时无刻不在,以智能手机为客户端的高校大学生每天都会接受海量信息。面对如此浩瀚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的辨识能力有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无法控制其传播内容、传播时限。面对西方国家大搞“和平演变”,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抹黑党的领袖,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甚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蓄意攻击的言论,涉世未深、辨识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的社会思潮、错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下降,对多年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产生疑虑,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困惑。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容易变得冷漠,只关注自身需要,注重话题的趣味性,追求自身的轻松,很容易走向虚无的人生境地。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受到削弱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微媒体的发展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自媒体,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舒展自己的心情。近年来,在抖音、微视等各种小视频中都能见到大学生展示校园学习、生活、交往的小视频,在学生的朋友圈、QQ空间都能见到网络流行语的高频次使用。这些都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拥有鲜明的个性,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自由向大众进行自我表达,也真实显示出当代大学生是微媒体的主力军。这使得大学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权威受到挑战。这促使大学教育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调整心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动融入微媒体,掌握网络流行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

2 “微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微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为主要的“微”载体,通过手机、电脑等可接入网络的通讯设备随时随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或隐性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2]。在微时代,“微教育”打破时空界限,以海量信息占据着人们的微时间、微世界。在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微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

2.1 一息千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按照分秒来计算的。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实时了解、掌握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在微时代,手机的广泛使用,学生获得微信息已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尤其在WIFI广泛覆盖的校园里,学生无论在课堂、食堂、寝室,还在实验室、自习室都能随时随地低成本获得知识、获取信息。这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作为教育者应该主动占领这一微时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紧扣学生的需求,把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把红色文化、榜样人物、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块通过互动、体验、评论等方式牢牢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时空。

2.2 见微知著,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看似简单的一个网络流行语,一段抖音里的微视频,一条朋友圈的消息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学生的眼球,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019年2月,某高校学生救助受伤老人的事迹经朋友圈转发,引发无数人的点赞、评论。类似这样的能够以小见大的微媒体传播的、具有满满正能量的事例,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育素材。在微时代,作为教育者需要时刻注意网络出现的、学生关注的流行内容,主动引导学生辨别思考,要改变以往知识传授者、权威者的心理,与学生之间树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微媒体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交流、分享、学习的新媒体平台,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道路融入其中,将中国梦贯穿始终,更加形象化、生活化的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3 多样灵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微教育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网络世界里,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打破了“一对多”的传统课堂,能够在网络的一端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关切,实现了“一对一”的互动模式。在现在流行的各种学习平台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得道、喜马拉雅,还是网易公开课、清华在线学堂都受到学生的热捧。这些学习平台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一流的知识,更是提供了一种平等开放的交流机会,让学习者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必然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各种微媒体,注重学生个体需求,从点对面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形成点对点、面对点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2.4 潜移默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以短、快、新、活为特点的微教育正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重要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智能手机像大学生的人体外挂器官一样存在,时刻都能接受海量的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学生的QQ空间、朋友圈、微视频、微博等微媒介捕捉到学生的心情、看到学生的感慨、了解学生的心理,能够看到学生转发的信息、图片、视频、评论,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及时回复、解答学生的关切,于“微”中见师生情,于“微”中见朋友谊,架起了师生之间彼此信任、关心的桥梁,从而在这种隐性教育中,让学生的思想见之于行动,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的构建

微时代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也是挑战。利用好微时代就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伟”时代,反之,就能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时代。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微时代,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在新时代展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活力。

3.1 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立体体系

顾名思义,思想政治“微教育”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微媒介相结合,化整为零,将微时间充分利用,在微载体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交流和互动。因此,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微教学载体,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入到微视频、微课程中去,将大道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微故事、微道理,分享学生的微感受,促使学生完成自己的微心愿,见证学生的微成长;需要搭建一个微谈心载体,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以共同关注的内容打开学生的心扉,以朋辈的角色,来走近学生,以微载体开展微言微语的比赛来吸引学生成为满满正能量的传播者;需要建立一个微谈论载体,有意识的培养一些群众基础好、热情积极、言论正向的学生成为“意见领袖”,积极正面引导学生话题内容与主流媒体保持一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3]。

3.2 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的行家里手”[3]。解决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打造一支技术硬、本领强的“微教育”队伍,真正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使命。这支队伍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微”育人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学生节奏,以积极心态应用各种微媒介,善于整合微载体,构建微格局,形成微力量;其次,要具有“微”能力,不但需要技术层面的训练,熟悉各种微载体的操作,而且需要提高自己对海量信息的提取、分析、反馈等能力,对舆情进行控制的能力;最后,要善于培养 “微”骨干,能够将具有正向激励、榜样引领的各类人通过微载体聚合在一起发出微声音,传递正能量,壮大网络有生力量。

3.3 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良好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良好环境需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营造。在“微教育”的硬环境方面,需要制定、规范、完善微载体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机制、监管措施、评价奖惩机制,让微载体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避免人浮于事,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4]。在软环境方面,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遵守网络法规,把控自身行为,提高政治敏感度,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尤其是西方针对我青年的各种“糖衣炮弹”,增强各种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不传谣,不信谣,不随意扫各种二维码,不随意链接各种中奖、诈骗网址,不沉迷手游,主动利用微载体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载体时代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