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视听,提升低年级学生体育课的注意力
2019-01-11蓝孝华
□蓝孝华
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很难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持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加上体育课有其特殊性,经常是多个班级同时在操场上课,难免相互影响、相互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的讲解、示范时常显得低效,不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要解决这一现实性问题,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让体育课更有趣,教学效率更高。
一、利用视觉画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显得没有活力是常见现象,而好动、易走神又是低年级学生的共性。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满足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兴趣的导引下,学生就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学活动由此充满激情、生机盎然。
(一)布置童趣场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场地和器材的选择尤为重要。布置符合低年级学生审美的运动环境,将场地和器材进行艺术融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活动参与率和课堂积极性。如在《持轻物掷远》一课的教学中,毽球是学生常用的练习器材。教师在毽球上扎上五颜六色的彩带,告诉学生美丽的毽球在空中划过,就如一道道七色彩虹,看看谁把彩虹“画”得最美?一石激起千层浪,毽球牢牢锁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活动热情高涨,个个都跃跃欲试。又如在一些具有比赛元素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起点、终点处贴上亮丽的红色胶带,各队列学生贴上自己喜欢的卡通贴纸,并为自己的队伍取名,如“熊大队”“佩奇队”“熊二队”。这样充满童趣的游戏场景和新奇亮丽的活动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为学生打造充满童趣的快乐课堂。
(二)加入趣味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跑、跳”是体育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鉴于此,体育教师除了与学生一起运动外,还可以模仿学生喜欢的动物角色与他们进行交流。如在进行走和跑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堂是动物园,请学生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教师选择模仿狮子王,对其他小动物发号施令。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听从指挥。学生有的模仿袋鼠蹦蹦跳跳,有的模仿鸭子摇摇摆摆,有的模仿螃蟹横着走,有的模仿小青蛙跳着走……快下课时,“狮子王”说:“快下雨了,小动物们快回家。”学生兴奋地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回家”。趣味模仿不仅使教师避免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对走和跑有了新的认识。整堂课中,学生都保持着极高的注意力,每位学生都兴趣高涨,积极参与。
(三)利用动画演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往往是因为不理解学习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的确,体育教学中,由于许多技术动作速度快、动作复杂,学生很难快速记住全部的动作细节;仅靠单纯的机械记忆,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牢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激发。如果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就十分枯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慢慢地进行示范、讲解,又会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呈现效果。
要解决这些难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定格、慢速播放、色彩变化等演示功能,以动画演示或视频播放的方式让示范动作更直观、生动、有趣。教师可提前下载教学内容,采用慢速播放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播放的同时示范动作,并对动作进行同步解说,让学生清楚理解每一个动作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变化,进而突破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整个运动过程。
二、发挥听音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体育教学多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加之在室外活动的干扰大,学生左顾右盼,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编相关歌诀,帮助学生识记动作要领
体育教学中,技术动作要领的讲解是课堂最重要的环节。想要通过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把一个技术动作讲得详细到位,教师必须关注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上要学练的知识、技术动作编成儿歌、顺口溜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一个简明的印象。
如跳绳教学中,教师先不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是以谜语的方式让学生猜:“双手摇,双脚跳。穿过城门,跨过小桥。”谜语一出,学生顿时兴趣高涨,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练习活动中,学生记住了“双手摇绳,双脚跳过绳子”的动作要领。他们边唱着儿歌,边跳绳,课堂效果极佳。又如原地踏步走的儿歌:“1-2-1 手臂摆起来,抬头又挺胸;1-2-1 两眼向前看,前后对整齐。”童谣、儿歌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其帮助下,学生容易识记所学内容的要领,并且能有效地避免由枯燥的专业术语带来的理解困难。
(二)播放适宜音乐,帮助学生调节身心状态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使人在无形中被陶醉,进而沉浸于音乐的氛围中。在课堂准备部分,学生的情绪平稳,兴趣点较低,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可选择节奏鲜明、旋律欢快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运动兴趣,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如组织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抓尾巴”等游戏时,播放《可爱的蓝精灵》,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情趣,他们在这美妙的背景音乐中会全身心投入,注意力自然会提高。在教学部分,反复练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选择激情高昂的音乐,如《龙咚锵》等节奏鲜明、情绪热烈的歌曲,帮助学生战胜重复练习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保持练习的兴趣。在课堂末尾部分,学生经过激烈运动后,需要通过放松来调节、恢复身体状态。教师可选择轻柔、抒情的音乐,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舒缓、悠扬的歌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情操得以陶冶,更高效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三)创编新颖的口令,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
指导、评价环节的语言对学生的动作练习起指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动作认知、动作练习产生积极作用。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晰、准确、及时、具体、有针对性。以原地踏步的教学为例,低年级学生很难做到口令与步伐的一致,而反复跟着“1-2-1”的口令进行练习,学生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心态。鉴于此,教师重新设计了这节课。上课时,教师在学生脚底下各放两只“青蛙”(由图纸代替),分别确定为“1 号青蛙”和“2 号青蛙”。喊口令“1”的时候让学生踏左脚踩地上的“1号青蛙”,同时右脚抬起;喊“2”的时候让学生右脚踩“2号青蛙”,同时左脚抬起。这一做法把原本沉闷的原地踏步的技术动作替换成形象“踩青蛙”的活动,课堂气氛立即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练习,还能及时地随着教师的口令调整步伐。由此可见,这样的指导语言能快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使其发挥出最佳水平。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喻为“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这扇门,门开得越大,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视觉和听觉就是敲开注意力这扇门的“敲门砖”。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手段,通过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向他们传递各种隐性和显性的信息,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课堂灵动、鲜活,使学习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