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狐裘三十年与锦幛四十里,哪个令人称颂?

2019-01-11○李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石崇晏婴晏子

○李 婧

原文

狐裘(qiú)三十年,俭称晏(yàn)子(zǐ);锦幛(zhàng)四十里,富羡石崇。

词语解释

裘:皮衣。

俭:节省,不浪费。

幛:上面题有词句的整幅绸布,用作庆贺或吊唁的礼物,如:贺幛、寿幛。

羡:羡慕。

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

译文

一件狐皮大衣穿了三十年,晏子的俭朴为人所称道;

石崇与王恺比富,列锦幛四十里,其豪富让王恺羡慕。

晏子小档案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是记载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虽然传说晏子五短身材,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为齐国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虽然身为丞相,但他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十分节俭: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即粗布衣服;上朝坐的是驽马破车;住的更是低矮狭小的屋舍。

身为一国之相,生活却如此清苦,连国君都看不下去了。齐景公趁晏婴出使晋国时,把晏婴的房子给改建了,为此还拆毁了许多邻家的房屋。晏婴回来后,坚决请求把老邻居的房屋重新修好,把自己的旧宅复原。

石崇斗富的故事

石崇到了洛阳,听说王恺很是豪富,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用饴糖水,就命令自家厨房把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足,于是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些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都轰动了。而石崇为了压倒王恺,则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四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王恺这一招又输了。

但是王恺并不甘心,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富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

有了皇帝赐予的这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来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给大家炫耀那株珊瑚。人们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顺手抓起,朝着那株大珊瑚树砸去,珊瑚立刻碎了一地。

周围的官员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笑着说:“您用不着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好!你还我来。”石崇立刻叫他的随从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被砸碎的那株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只好认输。

小小辩论家

晏子、石崇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节俭与奢华的故事也流传了千年。通过今天的阅读,你更赞同谁的做法?想一想,生活中的你,又该怎样做才更好呢?

猜你喜欢

石崇晏婴晏子
让马夫当丞相
晏子不辱使命
何预卿事
比肩接踵
小燕子
石崇斗富
石崇与王恺斗富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