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错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建分析
2019-01-11张小玲田红平
张小玲 田红平
(瑞昌市白杨中心小学,江西九江 332200)
化错教育是著名教育工作者华应龙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错误有机转化为一种特殊教学资源,以错误为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不断前进深化,其主要包括“容错”“融错”“荣错”三个阶段。[1]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其本身的知识内容相对复杂,学习难度也更大,同时小学生受年龄、心理等因素影响,在数学学习中往往都更容易犯错,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重视教学实际情况,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化错教育理念积极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打造出更具实效性和生命力的数学课堂。[2]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化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化错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与革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而从教学经验来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化错教育中还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教师没有深刻意识到错误的教学作用,缺乏对化错教育的基本认知,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最终的正确结果且不允许学生犯错,一旦学生出现错误则对其进行严厉的指责与批评,这就导致化错教育完全沦为空谈,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和抗拒感,进而给学生的持续性学习造成阻碍。其二,教师的化错教育方式不够完善,在以错误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并直接告知学生原本的正确答案,而不注重对学生犯错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与分析,这就导致化错教育只能流于表面,学生看似纠正了错误,实际上并没有积累到有益的学习经验,也没有在错误中汲取到深入的学习养分,久而久之就会使错误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使学生出现重复性错误。[3]
二、化错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重建策略
1.主动制造并展示错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犯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以往教师一般都是等待学生出错,再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相应指导。而在化错教育理念下错误被当作是一项独立的教学模块,教师不仅需要被动关注学生已经出现的错误,更需要主动制造并展示错误,使学生在未出错前先对错误形成基本的认知,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在正反两个方面不断完善,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能够做到思考错误并预防错误。比如教学《年、月、日》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错误的概念“年份是4 的倍数就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学生一开始并不会意识到其中的错误,教师再指导学生对1900年进行判断,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日历不相符并对数学概念的正确性提出质疑,通过这样主动式的化错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考路径,使学生从错误出发对要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错误能够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突破点并给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正确方向。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化错教育理念下,教师是教育者,需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而学生则是受教育者,强调在错误中获得学习的有利资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就应当着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以往单向的知识灌输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化错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错误中并学会“辨错、析错、改错”,从而使化错教学能够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过程。比如教学《运算定律》这一节时,对于“134-(23+43)”这类题目,学生常常会错误地变换成“134-23+43”,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将错误原因归结为“粗心、没注意”,而应当完整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向前要询问“同学们对结合律、交换律的性质还有哪里不懂?同学们自己觉得这类题目是怎么出现错误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内心学习想法,向后要询问“同学们再算一算13×(90×2)、40÷(4+4)等题目”,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将错误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一前一后的化错互动就可以使化错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生的常态化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无形中完成对错误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合作讨论本身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在化错教育理念下,合作讨论也是由“教师化错”向“学生化错”进行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充分尊重并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化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化错,进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的环境中不断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使化错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将试卷发给学生后,先不进行讲解,也不展示正确答案,而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组织学生对试卷进行分享观摩,有的学生选择题错了,有的学生填空题错了,有的学生计算题错了,这时教师再让做对的学生指导做错的学生进行错误订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变成“小老师”,对各类错误进行集中思考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争论和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化错效果,使化错教育的教学优势实现最大化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4.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化错教育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就要注意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勇敢地正视错误并认真地分析错误,避免学生在错误中感到失落失望甚至害怕犯错误,而是以错误为基础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形成敢犯错、不怕犯错的正确观念,从而使化错教育能够转换为“化挫教育”,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错误中得到延伸拓展,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知识探究。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使用“这么简单都会错、怎么还不会”等负面的评价语,而应当使用“没关系、再试一试、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等积极性评价语,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同时在班会课上,教师也可以举行“化错小能手”的活动,对犯错次数越来越少、学习进步越来越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与奖励,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化错、学好化错并避免犯错。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并非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资源,为此教师可以从主动制造错误、加强互动、组织合作讨论以及进行激励性评价等方面入手来落实化错教育理念,使错误能够成为教师教学的有效助力并促进学生在化错课堂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