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校际研修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某教师培训基地为例

2019-01-11周建凤

教师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际培训基地研修

周建凤

(溧阳中学附属初中,江苏常州 213300)

所谓校际研修,即通过一定的原则,选择办学水平不同的学校通过校际联动的形式开展校本研修,促进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互助引领,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各联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推动区域内教育向着均衡和优质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培训共同体中发展中学校的优势。“名校辐射”的发展路径为:名校——薄弱学校。名校——发展中学校,发展中学校——薄弱学校,在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之间开展空间延伸,推广放大校本研修。

一、规范培训常规

1.保持校本属性,强化协同作用

作为一个区域内多所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区域校际研修突破了校本教研的不足,把学校从“我”的独立研究状态转变为“我们”的集合研究状态,具有典型而独特的价值。校际研修仍保持“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校本属性,以课程实施中各校教师所面对的具体教学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家引领为催化剂,形成联动的研修模式。

笔者所在的教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省中附中师训基地),由七所中学组成,虽然其中包含若干所农村薄弱初中,但参与校均具有学校发展需求和内驱动力,在开展校际研修的过程中,能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最终在培训共同体的协同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不同水平的提升。

2.明晰发展愿景,规范研修制度

愿景是区域校际研修共同体的内核,也是行动的动力基础与目标所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是建构起具有共同教育愿景研修共同体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联合培训发展的新思路。教师应该在有文化氛围和气息的环境中主动地、自信地、多元地、有差异地发展。满足老师们的不同需求,提高培训实效,为参与学校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促进培训共同体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是区域校际研修共同体不断追寻的理想目标。

笔者所在的教师培训基地以市相关培训文件为指导,通过基地联席会议,通过反复磨合,在培训体内部建立了三重主体,即协调主体、参与主体、监督主体。协调主体为各校校长,负责展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现状,立足实质需求,议定培训内容;参与主体为全体教师,为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培训基地每学期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监督主体为各校培训工作负责人,确保每次活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二、科学规划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发展是世界万物的生命之源,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发展”是对教师职业生命内涵的本质解读和诠释。如何使校际研修课程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1.设置多元化课程,服务教师发展需求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为教师的多种能力协调发展服务,设置四类研修课程,即职业道德修养类课程、教育理论类课程、教育方法类课程、文化修养类课程。道德修养类课程重在立师德铸师魂,可组织“‘感动中国’观摩分享”“‘平凡中的不平凡’寻找身边的动人故事”等活动;教育理论类课程侧重高位引领,一般有外聘专家进行授课,针对不同阶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课程建设”“核心素养”等;教育方法类课程主要开展分学科的专题培训,一般围绕主题进行案例式培训,以“学科核心素养下化学概念教学的思考”为例,通过主题发布—研究课观摩—评课交流—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深化教师的理解与认知;文化修养类课程侧重涵养教师的人文底蕴,如开展全员读书活动,邀请本土专家讲述地方发展史,激发教师的家国情怀等等。

2.聚焦教育教学热点,关注时代发展需要

培训内容的设置只有聚焦教育教学热点,不断注入时代因子,才能常保生机活力。要实施教育工作的“奋力之笔”,教师培训必须提前科学规划。只有引导全体教师变革育人方式,回归教育规律,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有计划推进“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专题培训,将专家引领、班主任培训、学科培训等有机整合,使理念要求真正内化和落实。此外,将“课程”“课题”“课堂”作为培训的主要载体,使培训更接地气和具有时效性。以笔者所在的教师培训基地为例,邀请省教科院相关专家就“课程建设”“课题申报”等主题实施专题培训,有力助推了学校学生选修课程的研发和完善,并推动了核心素养在各学科中的落实。

3.依托专题培训项目,引领教师抱团发展

教育方法类课程的实施,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抓手,自我结伴,首席负责,让有共同教育愿景或教育教学专长的老师走到一起,就某一主题,开展系统研究,最后进行成果的发布。实行以教研室参与指导,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中年教师梳理提升、青年教师融入发展,真正在共同体内实现学习、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关系。如,以“先学后教,促使教师教学方式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专题培训为例,项目发布后,教师自主申报,评审小组综合评定,确定该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人组建培训团队,在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磨课研讨、反思总结等多轮打磨后,提炼研究成果,对教师培训基地的全体数学老师进行施训。这种“抛砖引玉”式的尝试,给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吸引了更多的老师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

三、开拓培训思路

1.“创意式”培训,提升教师生活品质

教师培训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给教师健康生活的引领,能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笔者所在的教师培训基地为例,每年都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一次“创意式”培训。如2018学年的“创意”来自两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核心;二是培训形式为“菜单自选式”。设置了户外休闲、心理健康、医疗保健、气质美容等五个项目,分别邀请了资深户外教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软组织外科亚健康调理所所长、有多年美食经验的厨师、资深烘焙师以及毛戈平集团资深讲师等,将讲座、互动、沙龙、手工坊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开展了别样的培训。

2.“开放式”培训,共享各校优秀资源

“开放式”培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开放学校的优质项目,同样以笔者所在的教师培训基地为例,作为市教科研基地之一,学校始终以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升基地建设的品位与内涵,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作为校际研修共同体的领衔校,始终将基地建设与教师联合培训工作同步推进。比如学校举行省、市级课题培训活动时,均作为自主培训项目,邀请基地学校共同参加。二是开放学校的特色活动,如学期初的教师培训活动、学期末的各部门述职汇报等等。将学校的优质资源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在全方位的文化融合中,不断追寻更好的“我们”。

3.“网络化”培训,拓展全新培训渠道

“网络化”培训首先是指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引领教师不断掌握教育教学的必备技能。如探索“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智慧课堂设备实际操作培训,体验智慧课堂的强大功能,感受科技带给教育教学的伟大变革,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网络化”培训也指为教室搭建更多的自由学习和交流平台。如建设区域校际研修网,将培训活动进行全程录像并及时上传至培训网,让全体老师都有机会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鼓励全体老师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培训内容,抒发自己的见解,碰撞彼此的观点……

实践证明,区域校际研修模式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利用校际差距组建研修共同体,促进各类学校的联动式发展,从而断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研修模式。同时该研修模式,给予研修共同体恰当的自由度,使研修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校际培训基地研修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新视域下中学体育课例研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