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形式创新实践
2019-01-11陈雪宜
陈雪宜
(常熟市孝友中学,江苏苏州 21550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社会属性,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教师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分析,为学生准备课堂辩论、课堂演绎、社会实践、时事播报等活动教学,其适合度更高,教学效果呈现立体性,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探究。
一、创设多元辩论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认知意见分歧是最为常见的现象。教师要以此作为辩论发动契机,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辩论活动,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知的蜕变。
1.精选辩题内容
围绕热点话题展开课堂辩论活动,这是很多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课堂辩论中,学生思维全面启动,对辩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思想交锋。教师要做好辩题内容的筛选,贴近教学,合理分组,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展开辩论。课堂辩论可以分组操作,也可以全班分成两个大阵营,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更为适合,需要根据辩题确定。学生在进入辩论环节时,教师需要发挥调度作用,注意适时点拨,把控好辩论的时间和节奏,以提升课堂辩论的有效性。
2.更新辩论形式
课堂辩论形式没有固定要求,如同桌两个人辩论,小组几个人辩论,小组之间集体辩论,全班分成两个部分展开辩论,可以选出辩手进行辩论比赛,教师充当辩论主席,让其他学生做评委。课堂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辩论形式,根据辩论内容不同和学生认知矛盾点多寡展开具体配置。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大多和学生生活有关联,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辩论活动时,需要与现实接轨,运用生活案例展开分析解读,为个人辩论提供事实论据支持。
如教学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交友的智慧》,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益友、损友进行区分时,学生出现了理解分歧。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活动。教师需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对学生个性问题给出个别指导。
二、创设课堂演绎活动
课堂演绎活动是学生普遍欢迎的活动形式,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巧妙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演绎体验中形成有形认知。
1.再现生活情境
课堂演绎活动形式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找到课堂演绎切入点。再现生活情境,这是课堂演绎最常见形式。生活场景有具体人物、对话等内容,教师在演绎活动发动时,需要对生活情境进行确认,做好角色分配,让学生进行多次彩排训练,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举行。
2.编演生活话剧
课堂演绎活动大多有生活原型,为提升演绎操作实践性,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编演活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生活话剧。让学生参与生活话剧创编活动,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思想教育,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用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学习《师生交往》时,教师让学生先整体阅读文本内容,然后为学生设计一个生活话剧创编任务:数学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如果你是学生,应该如何跟老师交涉这个事情呢?设计对话内容,同桌两个人设计话剧,并准备参与班级演出。学生拿到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台词设计,分配角色,并积极展开课堂彩排训练。有些对话看似很平常,却体现了学生对话设计智慧。学生没有直接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而是让教师自己发现,获得了很好交流效果。
三、创设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学生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教师给出适合设计和发动,自然能够激活学生学习主观思维,形成难得的成长契机。
1.搜集社会案例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用大量社会案例,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展开社会案例信息搜集活动。学生占有信息丰富,如教辅材料、网络、教材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来源,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引擎展开相关搜索,可以获得更多适合度更高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参与案例资源搜集,学生接触信息更为广泛,其教育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2.展开社会调查
道德与法治需要大量社会案例信息支持,让学生深入街道社区村落展开社会调查,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选项。初中生有参与社会调查的能力,只要教师给出明确的调查任务,学生会顺利进入调查状态,积极展开社会案例信息搜集,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进入社会调查节奏之中,学习历练会更为丰富,对学生各种学科能力成长都会有积极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家的味道》的相关内容时,为学生布设一个社会调查内容:“你对家人的了解有多少呢?不妨做一个调查,将家人的生日、性格爱好、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等内容列成表格。在爱好方面要做细化调查,爱好什么运动、喜欢吃什么东西、青睐什么样的服装等。”学生听说要对家人进行详细调查,都显得很兴奋,因为很多信息都摆在学生心里。经过一番操作,学生调查顺利完成,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给出详尽的表格。教师组织学生相互阅读调查内容,并给出个性评价,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互动呈现活跃性,从中获得的感知也更为丰富。
四、创设时事播报活动
让学生搜集时事信息,挖掘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察习惯,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健康成长。
1.整合时事信息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论断。让学生深入生活搜集教学内容信息,关注时事政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社会关注力,还能够从实践操作中有更多发现,赢得学科学习主动权。让学生以时事播报形式展示信息,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学生感知新鲜,其教学调度效果会更为立体。在具体组织时,教师要从信息搜集、播报形式、观众反馈等方面进行干预,以提升时事播报操作效率。
2.挖掘乡土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学习内容,还要搜集广泛的社会新闻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乡土资源的挖掘,对课堂教学形成多元支持。教师让学生进入社会调查环节,专门搜集乡土素材,学生由此形成的乡情会更为浓重。
如教学《敬畏生命》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活动设计: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敬畏生命的故事,不妨展开生活梳理,找出最为典型的案例,准备参与课堂展示。学生听说要找敬畏生命方面的案例,便开始了热议。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社区街道进行信息搜集。因为学生大多对身边的案例比较熟悉,其调动效果更为显著。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自身学科特点,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实践。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而且不够稳定,对实践活动情有独钟。教师针对学生认知实际需要,给出针对性发动,利用活动直观性、渗透性的特质,成功打开学生心智大门,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感知环节,并在不断创新挖掘中形成学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