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当代最美建筑的精神文化内涵解析

2019-01-11张志成

中州建设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原河南精神

张志成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河南当代最美建筑的提法,源于2016年5月“寻找河南最美建筑”评选活动。故首先介绍一下此次评选活动的相关情况。

1 “寻找河南最美建筑”评选活动概述

1.1 活动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河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在城乡建设方面的显著成就,引导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1激发人民群众热爱河南、建设河南的热情,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力精神文化支撑,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在河南全省范围“寻找河南最美建筑”评选活动。这次活动于2016年5月27日启动,于10月25日结束,得到了全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各方舆论的热议,可以称得上河南建筑业的一次盛况空前的全民建筑“选美”活动。

1.2 评选活动。

“河南最美建筑”参评范围包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域内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活动通过报纸、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传播渠道,发动公众参与投稿、投票,参评建筑(群)要求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体现功能与形式、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质量过硬,艺术精湛,并能够代表中原文化和地域特色。活动采用在各地推荐和群众投稿的基础上采用,公众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海量收集群众投票,组织专家研讨论证,最终被群众公认的125个建筑精品脱颖而出,当选“河南当代最美建筑”。

1.3 评选结果。

通过评选,郑州二七纪念塔、郑东新区CBD 核心建筑群(千玺广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艺术中心)、新郑国际机场T2 航站楼、河南博物院、绿地中心、双子塔、郑州高铁东站、中原福塔、洛阳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封清明上河园建筑群等10项建筑,荣膺“河南当代最美建筑·一等奖”;郑大新校区建筑群等50个项目荣获“河南当代最美建筑·二等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区建筑群等40个项目获“河南当代最美建筑·提名奖”;洛阳泉舜财富中心购物中心等25个项目获“河南当代最美建筑·网络人气奖”2。自此,125个“河南最美建筑”入选并成为河南的标志性明星建筑。

1.4 后续情况。

按照评选条件,获奖建筑要对引导未来河南全省建筑业发展方向起示范作用。同时,评选活动结束后,在被誉为河南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人才培养摇篮的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大楼,辟建了“河南当代最美建筑集中展示馆”,成为了解河南建国以来城乡建设光辉历程和阶段性成就的一扇窗口。活动成果丰硕,影响深远。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可以使社会各界和投身未来建设行业的学子们更全面地了解河南代表性建筑的姿容,并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河南、建设河南的热情以及未来建筑业高素质建设者爱岗敬业、发奋学习的坚定意志。评选活动虽落下帷幕,但雁过留名、踏雪有痕,有必要对这些最美建筑做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蕴含其中的思想蕴藉、精神价值等加以深入挖掘、探研和利用,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所在。

这些获奖建筑,具有中原文化的代表性、传承性特征,彰显着“河南地域文化的表象与精神”、“诠释着特异性的河南地域文化语言”,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原热土、河南人民共同的审美旨趣、文化认同和精神共识,是当之无愧的具有河南符号的地标性建筑。大力宣介这些最美建筑,可以起到“(通过)地域文化的表象及精神的呈现,全面促进建筑行业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协同发展”3的作用,起到思想文化表达与精神价值弘扬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双丰收,需要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持和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建筑文化与建筑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元素、重要内容,是中国精神在具体行业领域的生动呈现。

2 河南当代最美建筑的精神文化内涵分析

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建筑佳作如长城、故宫、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当代最美建筑是中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立足于中华传统建筑技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其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所有建筑物,必然包含“表、里”两部分需要解读的内容,其一是显形的外表景征,其二是潜含的精神密码。每一栋建筑都沉聚着数不清的心力往事。建造之初衷,既有功能用途之现实需要,也有精神文化之表达诉求。此外,建筑与人文、环境、科技、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不仅要注重建筑物的功能价值,也要充分发挥建筑物的精神文化传承和引领作用。“河南地域的标志性建筑基本都具有城市空间主导性和视觉的连续性。它们不仅在城市格局和城市景观中处在主导地位,还向人们传达着某种象征意义”4。本文以荣膺“河南当代最美建筑”一等奖的作品为重点研究对象予以分析探研,并大致作以下梳理归拢,当然之间也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本研究重点关注建筑物的精神文化特征。

2.1 民族精神的见证

位于河南省会郑州的地标性建筑二七纪念塔,是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无论对河南乃至对全国来说,该建筑都具有特殊而又非凡的地域象征意义。今天人们提到河南,提及郑州,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位于郑州市中心的广场建筑——一座外观为连体双塔结构的现代塔体建筑物,即著名的二七纪念塔。该塔已经成为郑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外观新颖独特,建筑风格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塔式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展。建筑的灵性,就在于它是地域形象的代言,展示出的是可贵的“精气神”。二七纪念塔正是这样一代表河南符号的标志性建筑。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诞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罢工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充分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力,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罢工工人遭到反动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以鲜血和生命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觉醒。罢工运动的失败,为革命斗争换来了血的教训,中国工人阶级要争取自由和解放,必须团结起来,拿起武器,反抗强大的敌人。这次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因而,这座双塔式建筑物不单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物,而被赋予中原人民乃至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寄托和思想承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见证,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象征。

以二七纪念塔这项典型建筑为代表,不仅展示了中原建筑技艺的精彩光华,更是一本红色教科书,一座不朽的民族精神的丰碑,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和敬仰。因而,我们不难理解该建筑荣登“河南当代最美建筑”一等奖的原由。

2.2 时代精神的彰显

位于郑州市东南方位的新郑国际机场T2 航站楼,造型轻盈流畅、时尚新颖。其位置地处交通要冲,功能融汇复合交通,一站式换乘,方便快捷,该建筑因其所拥有多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郑州与世界接轨的新标志,实现了科技、创新、速度、时尚等多元素诉求的新高度。

郑州高铁东站,外观设计吸纳国宝“莲鹤方壶”和“双连壶”和谐构图,充分反映中原文化浑宏气度。站房造型设计为“城市之门”,“鼎”形及“莲鹤方壶”纹饰,主题突出,内外呼应,协调统一,体现“青铜器”的文化底蕴,体现中原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的地域特征,是中原文化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达。

郑东绿地中心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工建造的最高的双塔式建筑和建筑体量最大的超高层建筑。该建筑除285 米绝对高度外,高标准的配置、高科技及智能化运用也是该建筑的时代特色,68万平米体量内,规划有5A 办公、空中商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尤其是240米之上的空中商业和天际泳池,更营造出携天衔云的独特优势。绿地集团副总裁、中原事业部总经理田波先生曾经表示,郑东绿地中心可谓郑州城市国际化、高铁区域全球化的名片,该摩天地标建筑,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建筑本身的含义,是区域交通、商务、金融等融汇的物质载体和区域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升的强劲引擎。

位于郑州市航海东路与机场高速交汇处的中原福塔,“鼎”型基座,寓意鼎立中原;塔身为古代乐器组合“编铙齐鸣”,寓意强大的通信传播功能5;俯瞰可见梅花五瓣,寓意“梅开五福”。该建筑物其主要功能用于广播电视发射,为河南最高的全钢结构塔。该建筑既有功能性的现实作用,同时,又是具有观赏性的地标性景观建筑,被专家誉为“现代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美学元素融入科学设计的伟大尝试”6,成为活力郑州、魅力都市、创新之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新郑国际机场T2 航站楼、郑东绿地中心等这些地标性建筑,我们在用传统的眼光来审视和欣赏的同时,还要用环保、科技、时尚等现代精神和创新理念来解读。“城市景观建筑美学中,我们常常以传统的美学思想去构筑和欣赏。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美学形式法则已经无法解释新型的美学元素,又因为新时代的建筑美学展示体现当代的美学理念和科技理性之感”7这些建筑不仅有重要的现实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他们传递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符号。

2.3 华夏文明的载体

地处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为国家级博物馆。建筑外部造型采用古代宫殿元素,以代表殷商文明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外观,向世人再现了三千年前殷商文化的辉煌灿烂。其内部建筑,大厅采用穹顶结构,与下部及四周浑然一体形成“方形”支撑,隐含“天圆地方”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理念。博物馆作为现代“古建筑”,略显夸张的纹饰、图案,“彰显着格外的存在感”,张扬的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气度非凡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记。从建筑学原理讲,“建筑又是记忆的载体,‘记忆之灯’成为建筑时间性的写照。”8鸟凭羽而美,文以饰而华。古籍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9讲“质”与“饰”、天性与人为的辩证关系。北京孔庙石碑、故宫的雕梁画栋等都是典型的例证,“坚硬之石”或“华贵之木”辅佐以“精雕之刻”,使石碑、梁柱等建筑材料显得庄重典雅,既突出审美艺术价值,又强调隆崇显贵之诉求,是儒家礼制文化融于建筑艺术之精彩呈现,更有“生活印记的传承,生命活力与精神灵魂的彰显”10。

位于洛阳市隋唐里坊区西北隅的洛阳新博物馆,选址位于古都洛阳城的中轴线上,凸显尊贵与中心地位。该建筑整体外观形似青铜大鼎,寓意为号令四方、鼎定天下。馆内展现的是博大精深的河洛文明和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悠久历史。

此外,河南博物院等建筑也同样是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华夏文明海纳百川、汇融集成的象征。

2.4 时尚理念的典范

位于郑州市东区方位的著名建筑物有郑东新区CBD 核心建筑群。其中,千玺楼,吸收登封市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塔密檐式外观造型,同时融入竹节“高升”之寓意,体现出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整体形象,挺拔优雅,与一旁波光粼粼的湖水映照,展现出玉树临风的青春姿态。它以雄杰典雅的身姿屹立在郑东新区CBD 核心圈如意湖畔,充满现代气息和时尚精神,张扬着激情活力与蓬勃向上的精神追求11。国际会展中心,其外形气势宏阔、现代时尚,主要功能是集会议、展览、文娱活动以及餐饮和旅游观光为一体。河南省艺术中心,造型以古代乐器陶埙、石排箫的外观形象而予以抽象化加工创作而成,线条 以圆形、弧度为主,传达出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有机融合的理念。12

清明上河园建筑群,座落于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修建而成的大型宋文化主题公园内,布局错落有致、曲折蜿蜒,或玲珑精致,或尊贵威严,再现了曾经的“东京梦华”、大宋王朝建筑的气势恢宏。既有复原古代宫殿、民居、瓦肆、廊庑等建筑,又融合当代建筑艺术与精神,特别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和谐统拢,成为八朝古都开封和河南重要的5A级旅游景点之一。

河南博物院,借鉴登封元代古观星台金字塔形外观和方斗形冠帽的建筑模型设计,上扬下覆,寓意中华文化之源,汇融四方,而成“中原之气”、“鼎定中原”之意。“细微处可见传统中原建筑语言的运用与变异,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13该建筑是中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合的艺术精品,融古代建筑理念于现代建筑技艺与一体,馆内收藏中华五千年以上的文物遗存、文化瑰宝,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彰显着中原文化之泱泱大观与饱满厚重。

3 传承创新,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14我们要以此作为引领中原建筑发展方向和开辟中原文化光明未来的重要指示精神。

3.1 弘扬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习近平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河南当代最美建筑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既有稳健厚重、朴素典雅、和谐对称等外在特征,也寄托着中庸和谐、兼容并包、传承创新的价值内涵和精神追求,彰显出显著的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是我们弘扬中国精神的题中之义。

3.2 坚定文化自信

建筑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产生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文化产物。一处精美的建筑,也常常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亮丽风景。在不同的时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和风格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也不尽相同。河南当代最美建筑,是中原建筑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彩篇章。

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中国建筑设计、建筑审美的基石和根本,同时,一定的建筑必然是一定社会人文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属于一定社会“大文化”的范畴。建筑与文化,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个场合论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理念的高度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动力源泉。中原建筑文化,光彩熠熠,是中原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

3.3 开辟崭新未来

“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建筑作为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文化诉求的重要物证,它在无言中诉说着历史、现代与未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而且表现在多方面、多领域。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汇通中西文明,坚持兼容并蓄和创新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使命所在,也是必由之路。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精微处。15传承建筑精神、弘扬建筑文化,等等,都是我们不忘初心使命、开辟崭新未来的职责所在。

4 结语

1904年,康有为曾就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发出慨叹:“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古物存,可知民敬贤英。古物存,能令民心感兴”;“回顾华土无可摩,文明证据空山河。我心怦怦手自搓,惟有长城奈若何?”16今天,我们所幸能够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我们曾经的付出、智慧与创造,我们拥有无以计数的文明绵延的客观信物,精神传承的物质载体。对传统的扬弃,对中西文明的吸收借鉴,对现实的深邃思考,以及在创作上的精益求精、孜孜探求,是建筑的生命力和不竭动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提出要坚持“20 字方针”,即“中华文化、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历史记忆、时代风貌”“传统建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传统建筑行业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17。继往开来,今天的当代最美建筑,可在一定程度上慰藉康梁之嗟叹,彰显现代中国建筑风范。

总之,我们在这思想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保持中原建筑文化的独立自尊,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建筑文化、建筑精神与建筑理念之精华,坚持古、今、中、外的融会贯通,坚持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兼容并蓄、有机交融、和谐统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科学发展理念,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和美丽家园,为增辉中原做贡献。

猜你喜欢

中原河南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沁园春·赞中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拿出精神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