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与实施
2019-01-11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华门小学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华门小学 苏 静
加强课程精神和理念的学习
通过学习和培训,全校教师达成以下共识:首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其次,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的区别。学科课程一般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以让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综合实践活动则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任务。从评价上看,综合实践活动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再次,教师要从过去按照书本进行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兴趣确定活动内容:要从封闭转向开放,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社会实践。
健全保障机制
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一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计划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课表,每周开足三课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保障机制。一是校长负责制。负责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等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二是学校中心研究组。中心组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并指导和管理学校其他教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三是教师指导小组。建立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让各学科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都加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中来,加强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形成一支有一定指导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四是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采取开社区座谈会、发公开信等形式,与社区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家长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如,让他们做一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负责任的管理者,对学生的安全和活动行为负责,对学生的需要负责;让他们做一个推进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热心支持者,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支持,提供场地让学生开展活动;从信息上给予支持,为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包括专业介绍、讲座、接受咨询等。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一方面,学校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积极创造条件,如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发挥各种教育基地以及大学、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的人才资源作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建设。新建学校在总体设计和设施、器材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另一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其他教学活动相融合。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学校结合杏花岭区综合教研室提出的“四真教学法”(真目标、真任务、真体验、真发展),将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例如,科综活动《探秘生活中的圆》,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而是让孩子们走入生活,感受圆在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创新思维的理念,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的方法来创意物化,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与创课活动相结合。我们结合小学编程思维与机器人科学课程开设了《成长汇》STEM活动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人文、自然、科学、历史、交通、工程创新等,教师则从场景导入、建立联系、模型构建、结果反思、内容延续、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开展活动。三是将学校的“项目式”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整合。例如我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包括“走进春天”“大树的秘密”“了解24节气”等内容,鼓励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体验、展示和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流程研究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实施流程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以此来展开研究。
准备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分组分工,聘请小组指导教师,拟订活动方案。第一步:确定小组活动主题。确定小组活动主题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二步:分组分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做到: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自愿组合;教师不过多干预;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强弱结合;小组分工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第三步:聘请小组指导教师。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本小组的主题活动选择小组指导教师或聘请社会有关人员作为小组指导教师。第四步:拟订活动方案。在主题活动确定和小组分组分工后,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实施阶段:收集资料,调查访问;整理资料;阶段交流。第—步:收集资料,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和调查访问既是研究的准备,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网上搜寻、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资料。第二步: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既多又杂,他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工作:将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编序保存;组织学生对素材进行筛选,将有价值的素材推荐给其他小组;结合问题分析研究材料。第三步:阶段交流。教师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将活动引向深入。
总结交流阶段:成果的形成与展示,活动评价。第一步:成果的形成与展示。成果的形成与展示过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对整理的材料再作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就学生提出的观点,在充分肯定的情况下,指出不足,帮助各小组统一意见;帮助学生形成文字成果或实物成果;教师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表达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第二步:活动评价。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但它的评价方法与学科课程的评价区别很大。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发展性评价的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和评价理念,在活动中探索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