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我,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2019-01-11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侯云洪
■ 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 侯云洪
最近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介绍了八种阻碍人生成长的心智模式:安全感囚徒模式、无趣之人模式、泛成功学模式、完美主义模式、受害者模式,无我之人模式、等死模式和独角架模式,感触颇多: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成长为有自己的样子,既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从事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所必备的要素。那么,如何才能如该书所讲,从固有的心智模式中走出来,找回自我呢?
正视竞争。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需要适应社会、家长、学生、学校等各方面的期许,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压力之下,教师容易焦虑,失去自我。
《拆掉思维里的墙》告诉我们: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中有一种改变不良情绪的方法,即把意焦放在最佳点上,回想自己成功的时刻,理清自己的思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用写随笔、反思等形式,不断激励自己。工作累或不顺心的时候,要善于发现生活里的正能量,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放下自我。人由社会我和自我两部分构成。过度强调社会我,丢了自我不行;过度放大自我,也不可行。有经验的教师,不能固守经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让学生惟命是从,唯恐为师尊严无处体现。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也就丢掉了自我。遇到这种困境不妨换位思考,站在同事、学生的角度进行感知,这也是NLP中解决矛盾的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学生迟到,询问其原因,学生说“有点头疼”。感觉学生在撒谎,说“让家长来接你回家,好好查查”。学生立刻就说“已经好了”。你又说:“这么快就好了?”学生只好交代,“我只是太困了,想睡一会”。你还是不依不饶,“睡觉可以考上学?”其实,只要换位思考,就知道学生只是累了睡一会,撒了个谎,为什么非要逼问拆穿,让学生有逆反心理呢?
丢掉盲从。很多年轻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拿着别人写好的教案去上课,会感觉别扭。听完老教师的课,却无法像老教师那样把知识等有效传授给学生。用了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永远无法超越他。
帕克·帕尔默博士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他曾在早期教学中模仿导师滔滔不绝的授课方式,发现简单的模仿吸引不了学生。“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教学则从中产生。”
教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是精神层面的水平。《拆掉思维里的墙》提到,不加思索从众追风,一定会丢失自己的个性。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包括性格、经历、环境等,运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学,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教学方式。教师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思想。只有勇于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才能找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