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01-11江苏省昆山市西湾幼儿园陆胤泽

小学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木块磁铁探究性

江苏省昆山市西湾幼儿园 陆胤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了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方法是探索研究,并明确了幼儿园课程以区域游戏为主要形式,科学区域活动也不例外。科学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运用,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材料引起探究,材料引起活动”。为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材料在活动中的运用策略,让材料在活动中“说话”,让材料引领幼儿对于科学的有效学习和探究。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材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以飨共享。

一、投放直观自然材料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让幼儿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个教育理念本身决定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时,应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和学习。为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对于材料的投放,应注重真实性,投放生活化、熟悉的材料,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科学、走进科学。

科学区域活动自然材料的投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的类型材料的准备和设计入手:

首先投放成品材料。所谓成品材料,也就是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磁铁、铁屑、球、圆柱体、直尺、玩具车、玩具铲子、天平、放大镜等生活中的实物材料或者玩具材料。学生通过亲子观察、实践等活动,认识到磁铁可以吸起铁屑的性质;通过滚动“球”“圆柱体”等方式,探索“球”“圆柱体”等可以滚动;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通过玩玩具车,发现玩具车有轮子,轮子的作用可以让车子运动起来;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感知放大镜的作用和效果……实物材料、玩具材料的投放,既让幼儿感觉材料的熟悉、不陌生,又能激发幼儿活动时的兴趣,提高探究欲望。

自然材料还可以是一些标本、模型类的材料。如搜集和投放不同种类的树叶标本,投放各种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使学生通过对标本材料的观察,认识不同种类的树叶,如杨树叶、柳树叶、枫叶、红叶等,感知树叶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动物标本、植物标本,也可以认识不同种类的昆虫、不同的植物,如认识和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等、认识牵牛花、菊花等。教师还可以投放人体、动物等的模型,通过这些自然成品的运用,让幼儿拆卸、组装,认识人、动物的身体的结构,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

自然材料的投放和运用,除了成品材料以外,还可以使用半成品的材料。半成品材料的投放和运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对半成品材料进行再加工,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如投放几块穿上小洞的厚纸板,这种纸板的投放,为幼儿创新玩游戏提供了物质基础。如幼儿可以用扭扭棒将厚纸板做成“毛毛虫”等。为了保证材料的多样化、充足化,除了教师投放之外,还可以鼓励幼儿搜集身边易得的、可利用的材料,为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投放组合结构材料

幼儿园科学区域的材料为幼儿科学探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材料的投放,不是简单的材料的堆积,应发挥材料对于科学游戏开展的作用,让材料成为孩子们认识科学、走近科学、发展科学素养的桥梁。为此,幼儿园科学区域的材料,除了应注重趣味性、生活化、多样化之外,还应注重材料组合的特点,突出材料组合结构的特点,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所谓材料的组合结构,是指材料间的相互的关系。投放可以组合结构的材料,就是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和现象之间的关系等。如磁铁、铁块、铜块、镍块等,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有了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突出表现为磁铁和铁、镍等之间能相互作用,使学生发现磁铁能吸铁、吸镍,但是不能吸铜块。这些组合材料的投放和运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发现这个现象,感知磁铁的性质。

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材料结构,指的是内在的关系。但幼儿对于科学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层水平上,也就是“经验”。为此,在运用组合结构的材料时,教师应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投放材料,必须考虑材料以什么方式组合,能揭示什么概念和知识,如何让材料相互作用等,只有考虑到这些元素,材料的投放和运用,才能促进科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如盛入水的水盆,准备几个小木块等,这些材料的组合可以引发幼儿对木块在水中的情况的探究欲望,利于幼儿将木块放到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用手去按木块,感受需要用力……这些材料的组合,让幼儿认识到“浮力”。

科学领域的经验很多,如: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等。为此,让幼儿研究“植物”时,可以投放花盆、种子、水、肥料等,让孩子们在花盆里埋下种子、浇水,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的过程……组合结构材料的投放,帮助幼儿发现现象间的联系,提高科学探索能力。

三、投放和运用探究材料

科学本身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科学探究也是科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因此,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还应注重材料的探究性,让幼儿通过材料的运用,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和发展科学意识,树立初步的科学观,培养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同于成人、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幼儿对科学的探究,以直接经验为主,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根据看到的结果得出结论。如上文提到的磁铁、铁屑、镍块等的投放,幼儿有磁铁可以吸引细小的铁、镍等生活经验,于是,通过这些材料的运用,用磁铁逐个与铁块、镍块、铜块等进行组合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生活经验,再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磁铁能吸铁、镍,但不能吸铜。这些材料的运用,为幼儿科学探究提供了保障。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简约化、试误性。为此,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应突出探究性,还应注意目的性。如上文的水盆、木块等实验材料的投放,就具有科学性、探究性。在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以引导幼儿思考,如:如果把这个小木块放进水中,这个木块会漂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这个问题提出后,孩子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沉入水底,有的说不会沉入水底。然后,教师让孩子们将小木块放进水中,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探究的目的性才能得到提升。

再者,探究性材料投放和使用能够丰富幼儿的经验,逐渐提升其语言能力和探究能力。

科学是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科学观,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时,材料的投放和运用,对于科学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材料的有效、科学投放和充分利用,利于孩子们“玩中做”“做中学”。材料的投放,除了要注重材料的自然性、探究性、结构化之外,还应突出生活化、层次性、针对性,并不断创新科学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科学区域中自主、快乐地玩、学、做,促幼儿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猜你喜欢

木块磁铁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玩磁铁
错在哪里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