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在实践中亲近数学
2019-01-11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 邵 怡
数学是人类生活必需的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每一个人所必经的阶段。数学是宇宙的本源,毕达哥拉斯在古希腊时期就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数感出发,数感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也可以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方法等抽象到数学中来。数感的培养可以说是联系实际生活与数学学科的一个纽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亲近数学,畅游数学的海洋。
一、数感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
1.在读数中感悟数字关系
在学生低年段时,对于数字的读写都是比较困难的,要建立两两数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数字,对数字有一定的感悟。在教学数字概念的时候我还会采取多个方式举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感悟。例如:在数数中渗透一对、一双的概念,出示实例,一双鞋子、一双筷子、一对玩偶为例,让学生能够在实例中体会两个两个数的意义所在,而不是一味地空数。学生也对数字有了一定的感觉,同时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帮助孩子认识到,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都会用到这样的数数方式,而并不一定是单个的计数,对于数的认识又多了一层。
2.在算式中寻求数量关系
学生对于探索数量关系时,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在探索数量关系的时候,避免一味的教师引导教学,跳出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天马行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法的时候,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简单的一位数加减法推理而来,这是学生很容易找到的,同时让学生继续衍生出去,一定能够有学生感悟出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甚至是整千数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让学生从一个概念衍生到另一个概念,不仅对本课内容有了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对数学分析推理能力的提升。
3.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
估算教学是对学生数感培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可以说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往往是多于实际计算的,所以新课标也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时候,在比较或者判断十位数字是多少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去观察数字特征,接近于哪个整十数,首先可以估计出的得数是几十多,就可以把题目完成,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感知。
二、在亲近数学中提升数感
老师们经常会在课后夸赞一些学生,他的数感真好,对于数字的敏感度极高,很快就能估计出题目的数据或者结论。这些孩子难道天生就如此数感特好吗?我觉得不然,其实很多情况下,从我身边的学生为例,他们更多地是在小时候或者现在的生活环境中对于数字的了解接触较多,让他们产生了对数字的敏感性,从而相较于别人,数感更好一些。如果能够让孩子在生活教学中更亲近这些知识,相信更多的学生能够变得数感好,敏感度强了。
1.生活的实物中,感悟抽象概念
数学经常会出现一些抽象的,学生无法理解的概念,而这个时候就应该找到相对应的实物,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会,身教大于言传。教学《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学生对于新数的产生是比较陌生的,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入,首先让学生去分蛋糕,在实际问题中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可以说每个人得到了半个蛋糕,学生对“一半”的认识,就是基于对数感的认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一些聪明小朋友的引领,学生很容易得出二分之一的概念,通过实际感受,以及相对应数学知识的联结,让数学知识得以掌握,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2.知识的碰撞中,发现数学奥秘
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学生已经有了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知道了事物中许多的物体测量长度可以用米或是厘米作单位,而且通过探索也了解到了用米作单位相对是一些比较长的物体,而厘米相对用于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单位。此时,如果出现了让学生填写单位名称,“一瓶牛奶的吸管长1( )”,由此出现了学生已知知识与未知领域的思维碰撞,学生发现,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已经无法来解答这一疑问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使然,就会想办法去探索、去研究有没有别的长度单位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发了对新课的探讨。从一个小小的生活实例出发,同时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让学生探索发现、掌握数学技能的过程,帮助了孩子们去认识去掌握,同时也解决了实际生活的问题。
3.活动的探究中,发展数学能力
我们研究过许多数学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理解很快,转换很快,而有的孩子却相对薄弱,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学生对于数量的转化最先的感受就是从人民币出发的,这是数学与生活联系最直观的感受,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人民币的转换把学生带入数学中不同量之间的转换,为后续做好铺垫工作。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如果是家里做生意开店的,或者是爸妈会让孩子自己支配钱币的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掌握会较快,而父母对孩子管教较严格,不让孩子接触钱币的就相对学习较为困难了。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对数学的感知、触碰,对学生数学学习是起到很大的推动力的。
许多老师总是觉得数感很难传授给学生,学生对于数的感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教会的,本来数感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要小看每天的点点滴滴,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慢慢渗透给孩子一定的数感,无论是在数字间、计算中还是在解决问题里,学生都会潜移默化地从中学到方法、技能,学习到如何去感知,他们也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数感,增强数感。我们教师应该慢慢从数学的固定思维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去体验数学的方法和乐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亲近数学。教师在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要牵引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数学的核心素养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