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学审题教学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019-01-1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中心小学王绍永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中心小学 王绍永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审题的成功,意味着学生对于题中数字的把握,对于数量关系的确认,对于题目要求和意图的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展开正确的解题思路,完整、正确、清晰明了地解出题目。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审题能力不足的原因。这向我们广大教师敲响了警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多种教学策略共同使用,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
一、多读多看,把握题目内容含义
在小学低学段,学生的识字量不大,阅读能力也较弱,审题会有较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从而把握题目的精确内容和具体含义,这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是多读,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朗读”题目,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够,阅读能力不足,教师就要给学生进行范读、领读。让学生朗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不能添字、漏字、错字,同时要对朗读出的内容进行思考:“我刚刚读过的这句话里面有哪几个数字?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小明在商店买了一支钢笔和一个橡皮擦,一共花了15.8元,已知一支钢笔12.5元,那么一个橡皮擦多少钱?”这道题目给出了三个数量:一支钢笔的价格、一个橡皮擦的价格,小明一共花掉的钱,数量关系是前两者之和等于后者。
第二是多看,“看”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在考试中,学生是不可能朗读题目出声的,另一方面,“看”可以检验“读”的内容是否正确无误。因此,在学生能够准确朗读题目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多看”。教师要注意的是,“看”实际上就是“默读”,因而不能让学生放松懈怠。在“看”的过程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注意把握重点的词和量,要反复去看,以提高理解,减少错误的可能。例如,“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这里面,“照这样计算”属于“正确的废话”,学生不应在这里浪费时间“反复看”;“拖拉机”是专有名词,也不用反复确认。因此,学生需要把握的是:“3台3天90公顷,5台6天多少公顷”,这样就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了。
二、注重生活,熟悉题目背景用语
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很多题目就是现实问题的简化或抽象,也有一些题目即便与生活没有很大关系,也会为了让小学生便于理解,而加上一个具体的生活问题背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题目中的生活化用语不是很理解,从而难以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意图。这主要是出题者和小学学生的生活差距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注重生活,以帮助学生熟悉数学题目中的背景用语。
这个问题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方面是与题目待求问题有直接关系的生活用语。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64斤,乙、丙两袋共重60斤,甲、丙两袋共重44斤,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本题中的单位使用略显混乱,而“斤”这个计量单位对于城市中的小孩子也比较陌生,自然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再如,“甲、乙、丙三人外出做生意,甲比丙多赚了三万元,乙亏了一万元,丙赚的钱数是乙亏的钱数的两倍多三千元,请问甲赚了多少钱。”本题中的单位使用了“赚了、亏了”这样低学段学生不易接触的用语,也给学生的解题造成了困难。
另一方面是虽然不与待求问题直接相关,但会对学生理解题意造成困扰的生活用语。例如,“一个水池,底部装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装有若干个相同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个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要用2小时将水池注满,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这道题目中“排水管”“进水管”的问题,常常让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排水管要常开呢?”从而对学生解题造成干扰。
三、仔细推敲,理解题目数量关系
对于小学数学问题,仔细推敲并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点和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这些数学问题的常见数量关系。一般来说,小学数学问题涉及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30类数量关系问题,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注意总结和归纳。
例如,“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这是一道典型的归总问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这是一道和差问题。
教师针对考查不同类型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应给出学生以明确的解题思路,如应对归总问题,即“先找出总量,再根据其他条件算出待求量”的问题,其数量关系大致为:“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份数”。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为:“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待求数量。”
总之,对于小学学生的审题问题,教师不可大意,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注意。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上无往而不利,面对问题清楚明了,解题思路明确有效。教学中,教师应在审题的指导方法上,灵活多变,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审题能力,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