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衔接”一体化促进队员成长

2019-01-11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朱红春肖丹妮

少先队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团校入团少先队员

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中学 朱红春 肖丹妮

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在教育局团委和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少先队改革。学校首先将初中团队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中,少先队员们通过阵地建设、少先队活动、少年团校,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共青团组织,培养少先队员珍惜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情感和意识;帮助少先队员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从少先队员推优成为共青团员。

一、 加强少先队的阵地建设“三步曲”,完善少先队的组织结构,为推优入团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中学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感不够强,阵地建设不够完善这一问题,粮道街中学经过思考和探索形成阵地建设“三步曲”,从而形成由小队到中队再到大队部,完善的组织结构,管理方面形成中队辅导员到大队辅导员、学校团委书记到学校党总支书记的管理模式,形成“党建带团建、全团带队”领导体制。

第一,通过少先队的仪式教育加强队员们的归属感。定期举行“小领巾换大领巾”的仪式和“少先队和共青团”基本知识的队会。学校党总支每月开展一次“党润童心”活动,邀请党员教师作国旗下讲话,向队员们介绍党的历史,培养少先队员向往共青团的意识。

第二,完善队员队籍登记制度,量化管理队员一日常规。大队部完善队员信息,队员们填写队员证,培养少先队光荣感。联系德育的一日常规,发动队干的力量自主管理,对队员的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评分,为雏鹰争章和推优入团做准备。

第三,逐层建立少先队的组织结构,扩大中队影响力。建队日期间,七年级集体举行建队仪式,聘任七年级中队辅导员,完善粮中少先队的组织结构。随后,各中队开始竞选中队长、小队长,大队部竞选大队委,组建中学大队部。定期邀请团队干部、党员教师进行队干培训。各中队按照动感中队创建活动要求,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积累素材、扩大影响力。粮道街中学八(9)辅导员、党员教师李海霞老师带领“心连心”中队积极申报和创建全国动感中队。

二、 月月创新开展少先队活动,形成团前教育体系系列化,为推优入团做好充足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开展符合中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活动,在全校学生中营造出“向往共青团”的庄严和神圣,这是中学少先队工作的责任。教育不是一天促成的,而是水滴石穿。经过摸索,粮道街中学以自然年为单位,按照月份将少先队团前教育体系系列化,使团队衔接在操作上更有规范性、更具直观性。用科学的流程和隆重的仪式感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教育,丰富了初中生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使他们进一步向团组织靠拢。

三月,志愿服务活动。四月,革命传统教育动。五月,纪念“五·四”运动表彰大会暨团校结业典礼。六月,离队仪式。七月,校少工委二次全会。八月,“领巾大责任大”入学教育。九月,“迎军运、庆中秋”活动。十月,七年级建队仪式。十一月,举行少代会和少工委一次全会。十二月,纪念“一二·九”运动推优入团仪式。

团前教育系列化将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流程具体化,使中学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方向。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与时俱进的少先队活动,也更富有教育意义。武昌区"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启动仪式在粮中积玉桥校区拉开序幕。粮道街中学参加武汉市中小学生经典诵读人数1415人,前200强有8人,荣获武汉市优秀艺术小人才奖有5人。

三、 朱红春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引领少先队改革工作的开展,将少先队工作理论化,为团队衔接指引方向。

名师工作室以建构初中团前教育课程体系,围绕团前教育,架构团队衔接机制为目标,以少先队活动课、红领巾小社团活动、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少先队推优活动、离队活动、动感中队创建活动、少年团校的活动、校少先队代表大会、家长教育活动等为研究内容,将团前教育以课程内容方式呈现,形成团前教育课程体系。少先队仪式教育逐渐形成范本。为初中少先队团前教育的重视和推广,形成了最基层、最基础、最基本的经验,起到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辐射作用。

粮道街中学作为武昌区少先队工作的试点学校,借助朱红春名师工作室这个研究平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把团前教育的综合实践成果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了湖北省少先队重点课题《中学团前教育研究》。这项研究成果,立足初中学校党团队组织完整存在的教育特殊性,探索了适合初中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党团队大衔接、一体化”机制。

四、 以少年团校为重点,“六个维度”推优入团为优秀的少先队员打开大门。

《中小学少先队改革主要任务清单》文件中要求“规范开展团前教育和推优入团” ,少先队推优工作的前提是什么?如何形成少先队推优工作的标准?如何规范少先队推优工作程序?具体实施以下措施。

第一,立足少年团校培养教育。努力提高中学少先队员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推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粮道街中学从七年级队员进校伊始,就开始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仪式教育,系统的对队员们进行党、团、队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深入了解入团的标准,学习和提交入团申请书。

对提出入团申请的八年级少先队员,校团委、大队部及时推荐他们参加少年团校的学习,落实培养联系人,按照团员的标准来培养教育,帮助他们自觉用团员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向团组织靠拢。对顺利完成学业的学员颁发团校结业证书,优秀的入团积极分子,进一步推优入团。

第二,建立少先队推优标准、保证推荐质量。各中队利用少先队活动课时间展开“推优标准”的广泛讨论,并按照队员们的意见形成初稿。粮道街中学大队部、团委在综合各中队意见后,报学校党总支最后拟定了六个维度综合考察的推优制度。①党、团、队基础知识考察(团校结业考试15%);②参加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活动争章累计(少先队员证上的记载20%);③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参与情况(大队部团委活动记载表20%);④学业评价(期末考试成绩15%);⑤中队辅导员及任课老师认可(15%)。⑥家长及同学的评价认可(15%)。

各中队结合以上六个维度推选出综合排名靠前的少先队员。避免出现盲目追求数量,而降低质量的现象,有利于结合实际,推荐出符合标准且条件优秀的少先队员。

总之,立足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经过一年的不懈思考和探索,粮道街中学少先队改革工作在促使团队衔接一体化上有所突破。少先队阵地建设“三步曲”;团前教育体系按月系列化;少先队工作理论化;“六个维度”推优入团这些举措,使粮道街中学少先队活动更加内容充实,少先队阵地建设更加规范完善,团前教育体系更加丰富,推优评价更加全面,队员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脸上洋溢着更多自信的笑容。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下一阶段我校的工作重点,将在团队衔接推优入团的评价上进行突破,争取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举措,使“团队衔接”一体化在中学少先队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团校入团少先队员
社区居委里的“挂职小干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居委挂职小干部”少年团校实践课程
在少年团校里“实”践——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少年团校“居委挂职小干部”实践课程
中学团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开办少年团校 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十)
入团理财需“审”“慎”
少先队员
永远的少先队员
入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