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2019-01-1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编者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和形成价值观念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如何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本期专题在探讨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优化教师观课、学生小组合作方式的策略和方法,以飨读者。

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般要经过舆论宣传—被广泛地认同—现实化。新课程理念的现实化过程是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的过程,是教师发挥职能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否达成,其关键在于教师职能发挥的优劣。因为教学活动是教育系统的核心,没有教学活动,教育系统以及围绕教育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切建制都将落空。课程改革更不应该避开教学空谈改革,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只有每位教师在其实践中都将新课程理念作为行动的指导,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才能获得成功;课程改革的研究只有回归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上,才具有现实意义。

寻找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支点,搭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对话的桥梁

当前以新课程标准为代表的美好的教育理想已经确立,眼下最迫切的是如何将这一理想转变为现实。实践表明,有些教育理念虽然也指向现实教育,但因为缺乏相关的行动来践行,最终只能沦为一种空想。此次新课程改革以直接指导和改造教学实践为目的,并不是留给后人实现的乌托邦。诚然,历史上的某些空想也会转变为对今天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而这些过去的理论家所倡导的在当时社会不具有可行性的理论之所以对今天的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并不是因为理论得到了修正,而是因为其蕴涵着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因素。但这不是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追求。作为美好的教育理想、更作为在短期内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如果不落实到实践中,寻找到实践的支点,新课程理念只会变成理论家的谈资。那么,如何寻找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支点呢?

研究广大教育实践者关心的问题是唯一的出路。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是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以何种面貌呈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否需要教师的讲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广大一线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而有效教学研究所描述和解释的教学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澄清观念,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从而搭建起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对话的桥梁。

寻找有理论价值的实践,提炼有实践价值的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生”

课程改革是一项实践活动,涉及到每位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是具体的、实践着的。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改革的广泛认同固然重要,但在一定条件下,观念认同与行动表现的不一致性却是合乎当前实际的。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外在因素的制约,教育工作者常常出现认知失调,具体表现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却依然没有按照这种合理的、合适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要避免新课程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性”,就要从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两方面的改变入手,促使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都能将对方的要求作为自身的要求。

理论的改变主要是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的改变。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有义务将自己的理论以当前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述,要走出书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要通过大量的实地观察,客观了解现实中的学科教学现象;要通过观察、访谈,发现能够反映新课程改革现状的案例,提炼出贴近教师生活的教育理论。实践工作者的转变主要表现为提高理论修养。实践工作者的理论修养越高,就越能利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就越强。虽然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于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批评与反思已经从单纯的针对教师上升到整个教育系统,新课程改革也从文化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实践层面全方位推进,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理论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效教学这一与教师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则能够引起教师的关注,有助于教师提高理论学习兴趣,将口号式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

帮助教师在行动中改变自身的教学,借助行动来改变观念

课程改革的成败不是看教师掌握了多少理念,而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那么,教师的教学如何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呢?

一方面,教师要认同新课程理念。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大致可以将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者分为三类:因为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价值而理性地倡导新课程理念;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倡导新课程理念;为应付差事被动地倡导新课程理念。事实上,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了新课程改革内涵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在真正倡导新课程的理念,多数教育行政人员属于第二群体,广大一线教师则属于第三群体,而正是这第三群体决定着新课程理念能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为什么多数一线教师对某些先进理念熟视无睹呢?一是在历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群体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他们对于那些朝令夕改的命令习以为常,最终选择以不变的升学率应对万变的政策。二是我国的课程改革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这种课程改革推行方式优势明显,弊端也显而易见:以行政命令强行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得那些有反抗意识的教师产生排斥情绪,他们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不高。

另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地用这些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观念不变,行为无法改变。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通过身体力行得出的观念是与应试教育相适应的,要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落实,除了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外,还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师培训方式,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转变自己的认识。只有通过行动,在教学活动中亲身体会了新课程的优点,才有可能从消极被动转变成为积极主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