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参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2019-01-11陈中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陈中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及普及,信息化教学和“翻转”课堂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翻转”课程是以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否则信息化平台只会成为传统教学的累赘和负担。
段文美(2006)认为课堂教学创新的根本是教师创新,教师的不断创新和学习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蔡永红等(2012)研究认为教师的学习能力、教育能力、社会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教学创新表现有显著相关。屈林岩(2008)认为教学改革并应该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师推行方式,而应该是自上而下和学生主动自下而上方式相结合。杨小洋、申继亮(2006)认为教学创新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结果,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需要自我超越和改变学生理念。雷善玉、魏艳丽(2011)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方式创新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外溢,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瞧秀美、王奕文(2010)对外语教学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学习模式,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教师创新动力;学生被动学习弱化了教师教学效果,固化教师教学方式。叶冬连(2014)认为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挑高理论课的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张青(2015)认为大学教育应该采用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式教学方法。王建西等(2016)认为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师生协同创新”。
以上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主动学习在信息化现代教学方式中是相互作用,而且不可缺少的两个元素。但是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动力和学生主动学习影响因素方面。仅仅有教师的创新动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除了教师教学安排外,最主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主动学习带来的能力提升和知识外溢。
所以,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学生主动学习必要性出发,厘清二者的关联性,重点分析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动力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这将成为推动信息化教学和“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数据来源及总体统计分析
利用某省某市大学城的学生和教师分布集中性,以及课程性质的全面性,展开抽样调查,数据来源于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向教师发放100份问卷,向学生发放300份问卷,其中教师有效问卷85份,学生有效问卷286份。针对教师的问卷涉及教师年龄、所授课程性质、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创新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困难等方面内容。针对学生的问卷涉及到性别、年级、专业、成绩层次、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动力、喜欢的教学方法、参与课堂创新的动力等方面内容。
调查对象中教师年龄分布在20~60岁之间,其中20~35岁人数占58.8%;35~45岁人数占35.2%;45岁以上占6%。由于各个高校推行“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教学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所以本次调查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高。这些教师授课课程主要涉及学科为经济管理类、理工类和其他,所占比例分别为80%、9.6%和10.6%。56.5%的教师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43.5%的人认为还要坚持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在教学中主动实施方法创新的教师占58.8%,没有从未实施过创新教学的占41.2%。由调查结果可知,虽然愿意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比例相对较高,但并没有出现绝大多数教师赞成教学创新的局面,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的比例并未超过60%。这也说明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教师缺乏足够的动力。
调查对象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女生占比61.5%,男生占比38.5%,这个基本符合大多数高校男少女多的情况。学生所在年级涉及四个年级,但主要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其中大一学生占46.5%;大二学生占44.4%;大三学生占7.4%;大四学生占1.7%。学生成绩层次分布呈现正态分布,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占比为89.2%;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比重为6.3%;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占比为4.5%。学生专业涉及经济管理类、理工类和其他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1.5%、32.2%、6.3%。学生中主动学习的比例只有16.4%,大多数学生处于自由放任和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他们学习,接受新教学方法的学生比例占82.2%。针对学生是否愿意接受翻转课堂的选项中,学生愿意接受的比重为77%。由调查结果可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但这可能与现有课堂教学方法有关,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这说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之一。
三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机制
(一)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现在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平台进行创新教学方法,必然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增加学生自学的比重,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如果离开学生主动学习这一基本条件,将达不成提高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以“翻转课堂”为例,如果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基础差,即便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合理的课程安排,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掌握知识无法达到教师预期水平,那么师生互动过程将导致浪费时间,效果很差。调研数据显示,教师认为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困难在于学生不愿主动学习、部分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基础较差等。其中,7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自学效果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适宜性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别,每一节课的信息量和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一次性掌握;而且教师不会重复复习,课程授课进度较快;同时专业知识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需要学生课下自行查询相关资料。所以,大学课堂教学一定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适宜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会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并不是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适宜,如果不能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兴趣点,简单照搬新的教学方法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翻转课堂”为例,部分老师以为只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网络资源和相关任务,就可以开展课堂互动讨论。事实中,很多学生并不对这些网络资源感兴趣,甚至很多学生看不懂这些网络资源,那么课堂互动效果将会很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更喜欢教学中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创新方法,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个人魅力,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利己性,更渴望老师有针对学生特有的教学方法。其中学生对兴趣点选择中,单纯追求知识的占79.7%;对工作或升学有用的占67.5%;教师个人魅力和独特教学方法占61%;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占38.6%;75.5%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是在学习中养成的,可见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引导和培养有关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实施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 约束师生参与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约束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动力受主观理念、学生主动配合程度和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 传统教学的便利惯性约束了教师课堂教学创新
当高校教师经过多年专业领域内相关课程的授课后,对熟悉的课程授课压力相对较小,授课前无须花费较多的备课时间,这无形中对教师形成了授课的便利性。所以,多数老师喜欢讲授以前的课程,不喜欢讲授新课程或者改变原有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师钟爱传统教学方式是得益于其便利性,创新教学方法过程无疑会增加教师负担,传统教学方法的便利惯性约束了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在授课过程中主动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占调查样本的58.8%,其余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但认为应该改变讲授为主的教师比例达到82.3%,这说明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好处,但并没有主动实施。认为因教学任务加重而不愿意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比例为54.1%,这说明部分教师因为传统教学便利性而放弃主动创新教学方法。
2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限制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和网络化促使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加即时可得和方便快捷。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从教师讲授和书本中获取知识的状况,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会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和讨论,但这个前提是学生能够主动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具备和教师、同学交流的能力。然而,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只有学生主动查看并学习,才能成为他们的知识。如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遇到学生主动学习不积极时,也无疑等同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认为“翻转课堂”实施困难在于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比例为78.8%,可见大部分教师将学生不主动学习列为课堂教学创新的障碍因素。
3 外部条件约束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需要以外部条件为保障,只有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激发师生参与热情和创造所需要的支撑环境。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相关制度、教学基础设施、课程性质、教学班级人数等等。相关制度主要指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考核标准,以及其他的相关教学制度,制度缺失将会导致师生参与创新动力不足。教学基础设施主要指信息化设备、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备不足就无法保障课堂创新的实施。课程性质主要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别,以及课程自学难度的不同,部分专业的相关课程确实不适合以学生自学为主,仍然要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学班级人数太多也是约束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因素,学生人数过多无法开展课堂交流和讨论。实际调研中,认为外在条件约束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师比例为69.4%。
(二)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
目前,较多的舆论认为当前大学生不爱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与主观因素有关外,还与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关,同时也受学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影响。
1 部分学生持“学习无用论”观点
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平时学不学都行,只要能够顺利毕业就行,认为毕业后工作与大学知识没有联系。这一部分学生是对所有的课程均持排斥态度,针对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后布置的所有任务,并不认真完成,仅仅是敷衍或者弄虚作假。造成学生主观不好学的原因众多,需要学校教师引导和教育,但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约束大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因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不想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例占36%,同时还有35.3%的学生认为没有人一起学习导致也不想学习。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2 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不一致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也日益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元化。如果针对大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不能协同更新,无法与学生兴趣点相融合,势必在学生眼中成为“鸡肋”。当今大学生过多地关注工作、升学和自身素质提高,但多数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并没有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设定,而是全国具有一般化和趋同化。即便个别学校针对学校特点设定特色课程和教学内容,但也没有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据调查结果,学生对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选择中,选择培养方案与自己兴趣点不符合的比例占80.4%;选择所学知识没有实际用途的比例占61.2%。
3 教师教学方法和态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态度、实施方式和沟通状况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同样一门课程,同样的授课内容,即使采用相同的传统授课方式,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将授课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并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这需要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更需要教师设计组织好授课过程,能够因材施教,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数据显示,教师采用互动、讨论和引导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82.1%的学生持有这样的观点;58.6%的学生认为教师拥有独到的讲解方法更能吸引自己主动学习。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必须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任何一方缺乏能动力均无法实现;(2)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来自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配合、完善的制度、齐备的教学设施、合适的课程性质和较少的班级学生人数;(3)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新而主动学习的动力来自端正学习态度、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教师独到的教学方法、教师适宜的态度和引导方式等。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几点建议:(1)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完善教学设备和设施,选择合适的课程和班级作为试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性;(2)组织团队,并更新符合本校专业特色和学生情况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网络资源;(3)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比赛,不断提升教师授课技巧和方法,能够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