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情境 让课堂精彩无限

2019-01-11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位数两位数纸条

邵 毓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进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一、在课堂引入时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数学,势必会事半功倍。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是这样引入的:元旦快到了,丽丽的爸爸弄到了一张新年音乐会门票,可丽丽和爸爸都想去看这场音乐会,到底让谁去呢?爸爸看到桌上的乒乓球,想出了这样一个游戏:“布袋里有4个白色乒乓球和2个黄色乒乓球。每次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20次,摸到白球的次数多就让爸爸去,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就让丽丽去。”让学生思考: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进一步追问:怎样才能使游戏规则更公平呢?

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熟悉的生活,而且能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情,让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在探索活动中巧设问题情境,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还能让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从而使学过的数学知识深深地扎根于脑海。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老师设计了三项任务。任务一:三根纸条围三角形。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三根纸条都能围成三角形呢?引出任务二:把一根白色纸条剪成三段,让它们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很快,学生就顺利得出了“任意三根纸条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的结论,并且发现:有两根纸条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任务三:把刚才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中较短的一条换成黑色纸条,再试着围一个三角形,想想黑色纸条的长度最多可以是多少。学生通过动脑思考,相互交流,动手操作,最后得出了结论:任意两根之和大于第三根,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发现、探索新知,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在学习关键处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哈尔莫斯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在数学教学的关键之处、困难之处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去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为让学生全面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设计了数字宝宝比赛的问题情境。首先出现的是一位数9和两位数17比大小,题目一出现孩子们就有了结论。老师抓住机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参加比赛的是三位数和两位数,结果会怎样?”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正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时,意外出现了,一名学生问道:“老师,你说位数多的数大,那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一样,该怎么比大小呢?”我们顺势进入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相同位数的数比较大小。“第二场比赛开始了,选手是两位数中的17和86。谁大谁小呢?为什么?”学生探讨得出两个两位数比大小,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这时意外再次不期而至,“老师,两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看十位上的数,那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该怎么比呢?”就这样,我们又进入了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十位相同的数比大小。

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就是数学创新,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潜能,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入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合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才能精彩不断。

猜你喜欢

位数两位数纸条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巧算两位数加法
连续自然数及其乘积的位数分析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五张纸条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两位数
比大小有窍门
神秘的纸条